APP下载

追求衣饰奢靡也是乱国之本

2014-07-03刘绍义

文史月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锦绣慈禧墨子

刘绍义

穿也和吃一样,过度奢侈,会破家亡国。

《韩非子·十过篇》中,秦穆公问“古之明主得国失国”的经验教训,由余回答说:“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这句话被唐朝诗人李商隐熔铸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之名句,千古传诵。

别的不说,就拿慈禧来说吧。1894年是甲午战争清政府惨遭败绩的一年,可这个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在自己60岁生日时,光“苏州织造”就一次为她定做了135套各色衣料的服装,耗银竟达3万8千多两,费工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想想看,这么多衣服,慈禧穿得过来吗?慈禧的御衣库里,单是适合春末夏初的衣服就有两千多件,请问,如果单靠工资吃饭,慈禧舍得做那么多衣服吗?这些穿不了的衣服,最后只能作为殉葬品埋到了地下。劳动人民的血汗,就这样被慈禧糟蹋了,怎能不让人心疼呢。慈禧这样奢侈,清政府的灭亡,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还有东吴覆亡前的孙皓,也是个淫侈无度之徒。据《三国志·吴书·华覈传》记载,徐陵亭侯华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向孙皓上疏进谏,说:“现在百姓贫穷而风俗崇尚奢侈,工匠们做无用之物,妇女们着绮靡衣饰”,而且“争相仿效,唯恐丢了面子。一般的老百姓家庭,也追逐这个潮流,家里没有担石之米的储蓄,外出却穿着绫绮的衣服”。奢侈风助长了虚荣心,表面的繁荣掩盖了实质的贫穷。

宋代末期也是这样。蔡嶷的奏章与华覈如出一辙,蔡嶷不敢说最高统治者荒淫无度,只说“臣看到朝堂之下、士庶之间,侈靡之风,没什么改变……”“衣物的织花、样式日新月异,金珠奇巧的装饰夸奇斗胜。富者得意洋洋地夸口,贫者为自己的朴素感到羞耻,人的欲望怎么才能够稍加控制呢!”蔡嶷的奏章没有引起宋徽宗的重视,北宋灭亡了。

与宋徽宗比起来,汉文帝是最明智最朴素的皇帝,这个被班固称为“身上穿着布织的衣服,被宠幸的慎夫人裙裾不拖曳到地上,帷帐上面没有花纹和织绣,以自己的简朴,为天下做榜样”的皇帝,也为儿子汉景帝做出了榜样。汉景帝刘启在去世的前一年还下诏,要“天下务农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一定要“平素有蓄积”,坚决不要兴“雕文刻缕”、“锦绣纂组”的奢靡之风,要以节俭为重,以节俭为荣。

正是文、景二帝的简朴之风,开了汉代强盛的先河,让汉代的经济、政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中宗时,唐代一度出现了穷奢极欲的现象,唐中宗的幼女安乐公主恃宠骄奢,仅仅织一件百鸟毛裙,就“计价百万”。这裙真是美丽至极,“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她这一美不当紧,百官之家竞相仿效,为了得到好的毛羽,江岭的奇禽异兽被捉尽了。可见权威之士、名人子女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了。

到了唐玄宗的时候,他看到了这种奢侈之风的危害和危险,再加上丞相姚崇、宋璟屡以奢靡为谏,玄宗命宫中把奇服尽数拿出,在殿廷上焚毁,不许士庶穿锦绣珠翠之服,从此采捕逐渐停息了,风俗教化日益淳朴。

这都是《旧唐书·五行志》里记载的。如果没有唐玄宗反对穿戴的奢靡之风,不但唐代的中兴难以实现,恐怕很多奇禽异兽在那时就已经绝迹。

其实,墨子早在《墨子·辞过》中就说过,“欲天下之治”,“为衣服不可不节”。对服饰的奢侈,墨子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向百姓征收很重的赋税,粗暴地夺去百姓穿衣吃饭的财力,用来做锦绣文采靡曼之衣,用黄金做衣钩,珠玉做佩饰,用女子做工织绣文采,男子做工刻缕环纹,穿在身上”,是乱国之本,是乱国之因,不能不防。

后世更要警钟长鸣,引以为戒。endprint

猜你喜欢

锦绣慈禧墨子
墨子破云梯
张锦绣
太后过年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锦绣
慈禧照相
鸡迎锦绣春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