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和标点符号

2014-07-03佚名

文史月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译稿陈望道新式

佚名

鲁迅是我国第一批积极使用和推广标点符号的知识分子。要说起来,汉语中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最早是在1918年5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在此之前,标点符号还没有从国外引入中国。

说起标点符号在中国的推广使用,这里还有一段历史。

当时,陈望道是在中国推广标点符号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5月,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接着,1918年5月号的《新青年》杂志就响应了陈望道的号召,在该期《新青年》杂志上,除了全部用白话文外,还采用了新式的标点符号。不久,陈望道又写了《新式标点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1至5号上。

1919年11月29日,周作人、朱希祖、刘复、钱玄同等人向当时的政府提出一份《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的建议。

1920年2月,当时的教育部以第53号训令的形式通令全国采用、推广标点符号。

鲁迅对使用新式标点号符号的倡议不仅热烈拥护,而且在写作中积极地加以使用。对于推广和使用标点符号的艰难历程,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一文中曾写道:“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推广和使用标点符号的真实情况。

当时,有些新文学作家在使用省略号时,往往任意延伸,有的作家写一个省略号竟长达大半页之多,好像有什么神秘似的,对于此种怪现象,鲁迅在《“……”“□□□□”论补》一文中写道:“在洋书上,普通用六点,吝啬的却只用三点,然而中国是地大物博的,同化之际,就渐渐的长起来,九点,十二点,以至几十点。有一种大作家,则简直至少点上三四行,以见其中的奥义,无穷无尽,实在不可以言语形容。”

当时,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都不重视标点符号,在支付作者的稿费时,大都要把标点符号和空格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有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翻译一本书,他事先得知,这个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和空格的稿费,于是,鲁迅就干脆把已完成的译稿从头到尾一下子连接起来,不让稿纸上有一个空格,既不分章节、段落,也不加标点符号。

鲁迅把译稿寄出去的几天后,出版社就把鲁迅的这份译稿退了回来,并附了一封信,让鲁迅分出章节、段落,再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信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符号,可见标点符号和空格还是必需的,那就得算字数了。”那家出版社没有办法,只好采纳了鲁迅的意见,把标点符号和空格也都支付了稿费。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与样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译稿陈望道新式
把一本书译成国礼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物种起源》
陈望道与省立安徽大学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新式茶饮”,你爱了吗
大学生新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应用
传统盛宴礼仪×新式古典设计
致读者
“应该认清每一个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