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2014-07-0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

电视技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制播高清广电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 孙苏川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 孙苏川

导读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1

网络电视台的发展趋势······························3

移动浪潮下的多屏传播······························5

广播电视台的互联网化······························6

开创大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路径·················9

SMG全媒体战略思考和实践························11

国际视频网站的指标································13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的优势与挑战··············14

城市电视台技术与新媒体发展动向················16

在移动互联网和融媒体潮流中的“无线苏州”·····19

城市台迎来移动互联网发展黄金机遇期···········21

城市台发展进入“联盟时代”························23

【编者按】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如何快速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转型成为广电全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电视台的转型主要分为三大方向:一是搭建网络电视台,通过“台网”融合,打造广电全媒体产品、服务、渠道及运营新平台。经过5年来的发展,一些领先地区的网络电视台虽然探索出了一些新媒体发展思路,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国内的网络电视台目前仍处于艰难的拓展阶段。第二是打造城市电视台联盟,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联合运营、区域拓展、规模推进。经过几年的探索,这种模式已经开始有所突破,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开花结果。第三种是利用城市电视台的内容制作优势,通过联盟形式运作,在降低自身制作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出内容的商业效益。

本刊特组织“电视台的互联网转型”专题,希望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其中,网络电视台相关部分内容为本刊编辑部根据“2014国际传媒产业论坛(IMIC2014)”嘉宾演讲内容整理。

基础与形势

在过去十年,广电一直在积极推动广播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并开始步入高清化制播阶段。目前,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已基本完成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地市级也完成超过65%。中央电视台所有频道已经实现高清播出,全国已有3/4的省级台具有高清制播能力。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制播。在高清频道方面,全国已经有54个高清频道,其中,央视拥有13个,省级电视台拥有30个,地市级拥有11个;正在筹备的15个。可以说,我国广播电视台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为我国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发展与变化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加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快改变了广播电视用户使用电视机单一终端、通过单一途径、固定地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习惯;第二,加快了广电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以及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之间的聚合互动和深度融合。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广电业务形态日益丰富,广电媒体形态日趋全面。从图像分辨率来看,广播电视正从标清走向高清、超高清4K,甚至更高清晰度的8K,3D电视业务也不再是梦想;从传输及呈现方式来看,除了传统的地面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外,又出现了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等;从业务形态看,从面向单一屏幕的广播式、交互式电视业务,逐步走向单一屏幕显示但可在多屏幕间切换收看的电视业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用多种终端收看电视的个性化需求。随着融合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同时面向多个屏幕的融合电视新业务,即电视大屏显示高清广播式或交互式电视内容,小屏与大屏显示节目同步且互为补充的个性化内容。目前这种业务在国际上称为第二屏业务,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加速融合发展,广电全媒体已成为广电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挑战与创新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大视频市场竞争活跃,面对的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在转型时期,究竟走向何方?

广电的发展方向是全媒体。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广电全媒体发展,在变革中催生培育新业态,创新新市场,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传播能力,使广播电视的服务无处不在。

加速广电全媒体发展,必须加快广播电视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使内容生产播控应从封闭单一、专用固化、低效高能的方式,向开放综合、共享灵活、高效绿色的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变,使传输分发从网络孤立、传输低效的方式向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手段多元、智能感知、传输高效的方式转变,使接收终端及服务从单一形态独立接收、普通功能向多形态、多屏协同、智能化的方式转变。

提升能力加快推动

1.加快提升广电全媒体制播能力。

一是融合创新广播电视制播技术,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平台。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制播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面向标清、高清、超高清4K、3D等电视终端和互联网终端、手持移动终端等以及多种传输网络,优化并创新全媒体“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研究构建资源虚拟化、开放智能、弹性高效的全媒体制播云技术平台。

二是融合创新广播电视全台网技术,加快构建基于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云技术的全台网。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文件化、网络化、全台网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宽带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推进全媒体内容制作和媒资存储管理一体化,以及端到端、全流程IP网络化,构建智能异构、开放透明、绿色安全的广播电视全台网。

三是融合创新台网联动技术,加快构建台间协同和台网联动技术机制。要面向多屏联动和多屏协同等全媒体业务,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云与全媒体服务云的聚合协同、联动创新,支撑业务生产流程的智能重构、业务形态的快速创新。构建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连接,以及台间协同和台网联动的技术机制。

四是加快提升高清电视、超高清4K电视和3D电视制播能力发展。要加快推动省地市电视台高清制播能力建设,积极推动高清频道音频环绕声制作播出,基本实现卫视频道高清化;积极开展超高清4K电视制播技术试验与示范,积极探索和创造条件开办超高清4K实验频道;推进3D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建设,丰富、提高3D电视实验频道播出内容和技术质量,探索建立3D电视运营模式。

2.加快提升广电全媒体服务能力。

一是融合创新广电网络传输服务技术,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要面向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互联网和4G移动通信网络,积极推动广播电视业务集成服务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智能搜索等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构建支撑全媒体内容、多业务形态、全方位运营的广播电视全媒体内容服务云平台,实现个性化、碎片化内容的智能搜索、智能分发和智能服务。

二是融合创新广电网络终端技术,加快推进广电网络终端标准化智能化。主要工作包括:大力推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DCAS、下一代广电网NGB终端中间件等技术标准的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积极推动智能电视终端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快速提升广播电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跨屏融合业务以及智能家居服务,通过有线和无线互联互通、协同覆盖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提升家庭服务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在广电发展的关键时刻,全行业需要通过思想的碰撞和深入的交流,迸发出广电科技创新的火花和创意,希望业内人士通过探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推动广播电视创新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根据作者在IMIC2014上公开演讲内容整理)

【本文献信息】孙苏川.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电视技术,2014,38(16).

猜你喜欢

制播高清广电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教你玩转AV设备(一):4K高清播放机使用指南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电视制播网网络安全防范方式探讨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广播电台应急广播制播业务分析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时同期声的收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