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研究

2014-07-01吕墨竹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胜任套路体能训练

张 杰,吕墨竹

(1.浙江警察学院警察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53;2.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研究

张 杰1,吕墨竹2

(1.浙江警察学院警察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53;2.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分析是武术套路教练员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德尔菲法、事件访谈法,在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和北京市选取执教专业队、竞技体育学校和各类普通高校中的武术套路项目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建立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以模型为结构编制测验量表并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包括体能诊断、体能再生、训练计划、负荷调控、沟通5个维度;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不存在性别差异,但与执教级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力图为武术套路教练员职位的评估提供参考。

武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

在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背景下,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的胜任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练员具备体能训练管理的能力,以适应竞赛需要。体育界许多学者已从各个角度探索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如竞技体育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的多维度结构[1]、体育教练员胜任力各项指标[2]等。就研究内容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忽略了体能训练的管理价值,以及相关结构关系;二是研究方法缺乏实证。

为了对武术套路教练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的管理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笔者采用德尔菲法对武术套路专家进行访谈,对回收的信息加以集中整理,并编制《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测验量表》来探求体能训练管理在武术训练中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能训练管理在性别、执教年限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评价,获得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特点,揭示武术教练员岗位体能训练管理维度,为进一步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和北京市选取执教专业队、竞技体育学校和各类普通高校中的武术套路项目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第1组:高级以上武术套路教练员15名(高级10名、国家级5名),其中女性教练员6名、男性9名;第2组:武术套路教练员共260名,其中高级(高级、国家级)教练员共50名、中级(一级)教练员共80名、初级(二、三级)130名,其中男教练员165名、女教练员9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以开放性的题目对国家一级以上教练员进行访谈,筛选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假设要素(包括体能诊断、心理观察、营养把握、体能再生、负荷调控、计划制定、创新、沟通8个要素),并对这些要素加以描述。对访谈数据以词语为最小编码单位,按强度大小进行分级描述,形成客观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处理。

1.2.2 问卷调查法 选取第2组被试260名发放《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初测量表》,回收212份,回收率81.5%;有效问卷202份,有效率95.3%。调整条目后,然后实施正式的《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测验量表》测试,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45份,回收率94.2%;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94.3%。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对评分者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评分者的编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初步确定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特征模型的5个维度;运用AMOS7.0软件检验了《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测验量表》的结构效度,体现出模型与样本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与稳定性;主效应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具有执教级别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结果

2.1.1 评分者一致性检验 对访谈资料中的10项问卷进行编码,按照指导语规定计分方法进行评分(记录频数)。为了避免主观倾向性,采用三角验证法对评价的一致性检验,即选取3名竞技武术套路研究者同时评分,将一致性编码进行统计,不一致编码剔除。在专家讨论访谈中,剔除了“心理观察”、“营养把握”和“创新”3个研究假设,最后仅保留了5项假设可以反映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的维度。通过对15份问卷进行编码,然后计算编码评分者一致性,结果如表1所示。

问卷共得到76个短语,对它们进行编码后,得出3项指标在0.9以上,有2项指标在0.7以上,平均为0.853,体现出评分者的编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反映了编码具有合理性。

表1 评分者一致性检验

2.1.2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特征模型初步确定 按照编码系统的分类标准,对第1组被试测验得到的146个句子(提出空白项)进行分类。分类以词汇或者短语为单位。编码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回答体现了体能训练管理的5个维度,其中体能诊断、体能再生、运动计划、负荷调控、沟通5个方面解释了93.5%的访谈内容,其他类仅占6.5%,说明受访者反映的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特征较为集中,维度的界定是合理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特征的分类及编码表

从表2可以看出,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主要表现在5个维度,按照其权重大小可以排序为:负荷调控(23.29%)、体能再生(20.55%)、体能诊断(19.18%)、沟通(17.12%)、训练计划(15.75%)。其中“负荷调控”的权重最高,体现了体能训练管理的侧重点在于对负荷的把握方面。通过访谈,为进一步研究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提供了质性资料,可以初步确定体能训练管理的特征指标,将这些指标确定为负荷调控、体能再生、体能诊断、沟通、训练计划,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的初步模型

2.2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建立及检验

2.2.1 初测量表测验条目的筛选 为了进一步检验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初步编制了《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测验量表》。在文献和访谈基础上设置条目,并经过专家组讨论通过,最后请专家进行3轮效度打分,最后形成的初测量表包含34个条目,分别为负荷调控6条、体能再生7条、体能诊断7条、沟通6条、训练计划8条,对条目进行编号。采用正反序计分和采用相反概念措词的方法来控制问卷应答偏差,量表设计分别采用了5级和7级Likert两种计分方式,并选取30武术套路教练员进行预测试,选取标准差较大者作为取舍的指标,对条目筛选,改进初测量表,最后剔除14个条目,剩余20个条目。

2.2.2 条目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 对剩余条目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与研究主题的相关性和内部一致性在0.70以上,如表3所示。

表3 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

2.2.3 量表的结构效度 采用结构方程对20个条目进行分析,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第2组被试,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协方差矩阵来观测组合条目,用于检验的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为一个6因素二级模型,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为二级因素,其5个维度为一级因素。结构方程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和图2所示。

表4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量表的拟合优度指数表

图2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因素结构模型

从表4和图2可以看出,在模型的检验结果中,χ2/df(257.593/165)=1.561<2.000,P<0.01,达到了2或3以内的拟合优度标准,拟合优度指数NFI(0.896)和AGFI(0.831)都比较接近0.900这一拟合标准,另外,CFI的数值为0.960,RMSEA为0.042均达到优拟检验标准[3],说明了模型与样本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

2.2.4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量表的信效度再检验 在对量表的信效度检验过程中,启用第2组被试对条目进行跨样本的信、效度重复检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的稳定性,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重测内部一致性结果

表5可以看出,各维度的的克隆巴赫a系数在0.75~0.93之间,说明内部一致性水平较高。

为了进一步解释量表跨时间的稳定性,采用重测信度法,在第2组被试中随机选取45名被试(初、中、高级各15名,男女各半)进行重测信度检验,2次测验间隔时间为15d,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作为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重测信度量表(N=45)

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均大于0.7,平均值为0.818,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5个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达到了中高度相关水平。

2.2.5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的建立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再次检验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包含的5因素模型的有效性和跨样本的稳定性,有效分析样本为203人。将数据输入AOMS7.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ML),得出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拟合结果

根据表7的指标分析可以发现,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量表具有较稳定的结构效度,使得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得到很好的检验。

2.2.6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5维度模型分析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测验量表》的验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量表中的20个条目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关于体能诊断、体能再生、训练计划、负荷调控和沟通的5个维度内容。通过对模型检验,得出此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1)体能诊断。体能诊断是在训练前获得运动员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4]。在竞技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管理中,对运动员体能状况各种因素进行评估、预测、检查等一系列的诊断,对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有着重要价值。体能诊断的目的在于了解运动员现实的体能水平和状态,为下一步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因此,体能诊断在体能训练管理中属于科学化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竞技武术套路中,需要在短时间内演练连贯的技术动作和难度动作,且动作类型较多,包括平衡、腾空、定势、腿法、手法等内容,具有多元化结构特征,对运动员体能要求较高。若在训练中没有对运动员体能状况有准确诊断,就很难设计套路动作[5]。可见,体能诊断是武术套路教练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亦是其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的重要表现。2)训练计划。运动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6]。运动训练计划制度是一个系统过程,要求教练员在训练前就已经对训练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测,以保证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教练员所具备的1项基本管理能力,就是预先对整个体能训练过程进行把控,需要对运动员体能进行准确的体能状况评估,确定训练的具体目标与训练任务,保证体能训练的完整性以及与武术套路竞赛要求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武术教练员要具备从大量训练信息中提取关键点,并有效地配合人、财、物来设计训练计划。训练计划与体能诊断之间存在“承上启下”的关系,对诊断信息、体能目标等适时安排本身就是体能训练管理的一部分。可见,训练计划的制订在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3)负荷调控。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通过接受不同负荷的训练建立新的运动适应过程,训练负荷应激刺激是最重要的因素[7],在运动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负荷调控是否有效直接决定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的好坏,因此,教练员需要具备负荷管理的能力,对体能训练过程或某一个训练单一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负荷状况做出准确描述,并采取相应的负荷组合手段,保证运动员受到的负荷刺激保持在科学范围内,以保证运动成绩的提高。要求武术套路教练员具备对负荷预测、评价和调节的能力,并且可以综合地管理负荷因素,实现有效的负荷调控,这是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的综合表现,因此,在整个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中,负荷调控占据了重要位置。4)体能再生。体能再生(Physical regeneration)是在运动训练过后,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让运动员体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并超过原来水平的过程[8]。其不仅仅是指运动训练学中的恢复与超量恢复理论,还包括恢复手段、恢复目的等内容。体能再生强调了体能训练是一个动态系统,将体能训练与生命力联系到一起,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的恢复措施。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体能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面。教练员需要具备的胜任力不仅体现在超量恢复理论应用方面,还要有对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情绪、智力、精神等进行把握的能力。对体能再生的管理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需要处理好体能再生与人有关的内外部环境关系,使运动员体能得到全面的恢复。5)沟通。沟通能力是武术套路教练员必备的素质之一。体能训练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活动,它需要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产生信息交流,主动调节体能训练中的训与练及其他社会关系相互协调、相互信任,有助于保持理想的心理状态,提高训练效果[9]。沟通属于武术套路教练员人际沟通的1项基本技能。在整个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模型中,它不仅局限于教练员心理交流,而且包含了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是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与外界信息交换的途径,这种管理能力能够顺利实现整个体能训练的协调性,使整个训练系统得到改善。

2.3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与性别、执教级别关系研究

为了探寻不同性别和执教级别教练员的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特征差异,对第2组被试进行测试。测试工具为自编的《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测验量表》,其中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中的5个结构因素被看作相互关联的5个因变量,自变量为性别和执教级别。数据分析前,首先对数据的正态分布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数据不存在显著偏差,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2.3.1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与性别关系 对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与性别关系进行了主效应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

表8统计结果显示,各维度的显著性指标均大于0.05,说明不同性别的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的5个结构维度上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体现了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不存在性别差异。

教练员管理胜任力是分析评价教练员通过观察运动员的心理、技术动作、挖掘学习者潜能并帮助其达到预期目标的1种个性心理特征[10]。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教练员胜任力特点进行了研究。在很多体育项目中,教练员的训练胜任能力存在性别差异,这是因为一般体育项目的技术训练往往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男女教练员由于存在先天生理差异,表现出了执教胜任能力的差异,但是在本研究结果中呈现的是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即在竞技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管理中,男教练员和女教练员具有相同的胜任能力。主要因为竞技武术套路中的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包括训练和管理2个方面的内容,对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练员一方面充当体能指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扮演了管理者角色,训练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互补,以达到平衡状态。此外,竞技武术套路中的体能训练遵循较为固定的训练规律,无论男教练员、女教练员,都会遵循体能训练管理规律,所以,由性别差异而引起的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差异很难体现出来。

2.3.2 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与执教级别的关系 武术套路教练员的执教级别与其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的关系,是竞技武术训练研究领域非常重视的问题。很多学者研究得出,武术套路教练员执教胜任力与执教级别有密切关系[11]。在研究中,对第2组被试中不同执教级别(初级、中级、高级)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特征的各个维度进行调查统计,以初级水平为参照,将中级、高级武术套路教练员与初级水平进行比较,并将初级与中级执教水平的比较视为Ⅰ组,初级与高级比较视为Ⅱ组。结果显示,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00),如表9所示。

进一步对不同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5个维度的执教级别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级别越高的教练员其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各因素的平均得分越高,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的5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执教级别差异,且高级别教练员的平均得分也较高,说明高级别武术套路教练员在体能训练管理方面较初级教练员具有更高的胜任力。

表9 不同执教级别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因素的比较结果

图3 不同执教级别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比较图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良好的体能训练管理胜任能力与长年累月的执教经验是分不开的,需要教练员不断学习和在实践中摸索。级别较高的教练员在体能理解和训练管理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训练经验,故执教级别较高的教练员在竞技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管理的诊断、计划的制订、负荷调控、体能再生手段,以及沟通技能的综合胜任能力高于低级别教练员。这一结果与竞技武术教练员等级培训目标、晋升要求等相一致,要求低级别武术套路教练员参加相应培训和达到规定年限才能取得高级别执教资格。反过来讲,通过对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各个方面的评价来设置教练员执教级别绩效考核指标,衡量教练员执教水平,确定执教级别,以此来提高教练员在体能训练管理方面的上进心,提高武术套路教练员在体能训练管理上的水平是可行的。

3 结论

1)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结构模型体现在体能诊断、体能再生、训练计划、负荷调控、沟通5个结构因素方面,其有效性得到验证。

2)《武术套路教练员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测验量表》包括5个维度、20个条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执教级别越高,其体能训练管理胜任力越强。

[1]吉承恕.竞技体育教练员胜任力问题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64-65.

[2]孙庆国,孙娟,李少丹.体育教练员胜任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46-49.

[3]Carmins E G,mcver JP.Analyzing models with unobserved variables: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A].InG.W.Bohrnstedt,E.F.Borgatta(Eds.).Social Measurement:Current Issues[M].Newbury Park,CA:Sage,1981:65-115.

[4]文华.曹景伟.中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体能诊断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9):2-12.

[5]王中山.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技能的年龄特征研究—以天津地区运动员为例[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6]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7]李龙,赵光圣,郭玉成.国家散打队赛前训练负荷监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69-71.

[8]GeorgeW.Carey.Physical regeneration[M].Kessinger Publishing,Whitefish,MT,2010:15.

[9]崔越莉.现代竞技运动恢复理论新说[J].体育学刊,2004,11(1):121-123.

[10]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11]李文华.竞技武术套路一线教练员最佳执教年限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20-23.

责任编辑:郭长寿

Physical Training M anagement Competency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W ushu Form Coaches

ZHANG Jie1,LÜMozhu2
(1.Department of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Zhejiang Police College,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2.School of Wushu,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etency structure of physical training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Wushu routine coaches evaluation.Using themethods of Delphimethod and event interview,the authors took the Wushu routine coaches which com ing from professional teams,sports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vince of Zhejiang,Shandong,Henan,Hebeiand Beijing city as the objects,established the competency structuremodel of physical trainingmanagement of Wushu routine coaches,and drew up the test scale and organized to do a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ency structuremodel of physical training management of Wushu routine coaches includes five dimensions i.e.physical diagnosis,physical regeneration,training program,loa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hysical training management competency ofWushu routine coaches,however,i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 ith the level of coaching.Itw ill be helpful for the ability evaluation of Wushu routine coaches.

Wushu coaches;physical training;management;competency

G819.25

:A

:1004-0560(2014)06-0129-06

2014-06-12;

2014-08-16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攻关课题:中国体能训练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编号:2012B084)。

张 杰(1983—),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胜任套路体能训练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Airbnb上的套路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