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体育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指标研究

2014-07-01李桂华侯海波王跃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俱乐部大众

李桂华,侯海波,陈 琳,王跃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北京10006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世界体育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指标研究

李桂华,侯海波,陈 琳,王跃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北京100061)

在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世界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各体育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战略规划和专项计划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在规划和计划中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在大众体育领域,各体育发达国家的政府都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在体育人口、场地设施、俱乐部发展、志愿服务等主要指标上大都保持较高水平。在竞技体育领域,多数体育发达国家在夏奥会与冬奥会上都有良好表现;在三大球和田径、游泳两大项目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职业体育高度发达。在体育产业领域,主要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已逐步进入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

体育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指标;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是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中做出的判断。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这些世界体育发达国家不但在竞技体育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大众体育领域和体育产业领域也走在世界前列。以这些体育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管理体制、体育战略规划及其各项体育领域的计划指标和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对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管理体制与战略规划

1.1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管理体制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管理体制划分为政府管理型、结合型、社团管理型3种类型。政府管理型体制是中央政府设置专门的体育管理行政机构,对全国的体育事业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采用政府型管理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结合型管理体制的国家体育管理职能主要由准行政机构及体育社团承担。采用结合型的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新加坡等。社团管理型是中央政府不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基本不干预体育管理事务,充分保证体育的自治地位。属于此类管理型的有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

1.2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世界体坛形势的变化,结合本国实践,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不断推出新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既是其多项体育统计指标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也是其进一步推动本国体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这些战略规划大致可分为宏观规划和专项规划。

1.2.1 宏观规划

俄罗斯针对整体体育水平下降、大众体育发展滞后、少儿体育教育计划欠缺、竞技体育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出台了《俄罗斯联邦2006—2015体育发展计划纲要》。日本为了全面振兴体育,在奥运会上争取更好成绩,制定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和《体育基本计划》。

1.2.2 专项规划

美国针对肥胖人群比例上升、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德国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需求,分阶段实施了《黄金计划》,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场馆设施基础。在竞技体育领域,澳大利亚的《获胜优势:2012—2022规划》确定了澳未来十年竞技体育的具体目标:争取夏奥会前5名、冬奥会前15名。加拿大通过《登上领奖台计划》在训练条件、装备、科研、参赛等多个方面支持有望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使加拿大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1.2.3 体育发展规划的特点

1.2.3.1 根据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制定规划 例如加拿大在制定《2010年登上领奖台计划》时,计划的独立工作组专门与每个项目协会的主席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就所需资金的数量和来源及其他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德国的系列《黄金计划》也是根据德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体育设施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各阶段《黄金计划》的具体任务,从最初的大力兴建体育设施到根据民众的不同兴趣与需求分类建设,再到提高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最后到两德统一后缩小东西部体育设施的差距,目标任务层层递进,最终为德国大众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1.2.3.2 力求体育事业各项指标全面协调发展例如日本无论是先前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2001—2011)还是新出台的《体育基本计划》(2012—2021),均分别提出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体现了日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并重,推动两个领域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俄罗斯联邦2006—2015体育发展计划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也是既涉及竞技体育又涉及大众体育,狠抓体育事业各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分类实施,整体推进。这些专项计划着力解决本国体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促进了该国体育事业各项指标协调发展。

1.2.3.3 软、硬指标有机结合 硬指标定量,软指标定性。仅仅有定性的软指标,无法保证落实;仅仅有量化的硬指标,难免会产生单一和畸形发展的副作用,容易带来不和谐不稳定。因此软、硬指标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体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例如日本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既有“积极推进能在高水平大赛上有出色表现的运动员的培养”“实现所有国民都能根据自身的体力、年龄、技术、兴趣、目的和时间,随时随地地参与体育运动的终身体育社会”这类软指标,也有“争取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占总奖牌数的3.5%”“尽早实现50%成年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一次以上”这样的硬指标。《俄联邦2006—2015体育发展计划纲要》也是既提出了“通过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普及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包括竞技体育)以及吸引社会各阶层民众系统从事体育活动,为增进居民的健康创造条件”这样的软指标,也有“将俄联邦公民系统从事体育活动的比例从2004年的11.6%提高到2015年的30%”“2015年达到每10万人拥有30个体育场馆”等硬指标。

1.2.3.4 采取分阶段有序推进的实施方案 如俄罗斯正在实施的两项大型综合性计划,均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景规划。《俄罗斯联邦2006—2015体育发展计划纲要》将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启动阶段(2005—2007)、中期阶段(2008—2010)和后期收尾阶段(2011—2015)。再如加拿大的《2010年登上领奖台计划》,把提高温哥华冬奥会竞技成绩的工作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的任务是提高潜在夺牌者(在世界杯分站赛上2次进入前5)数量(从161人提高到211人),第2阶段是提高夺牌概率(从27%提高到50%)。中长期规划分阶段实施具有诸多优点:有利于及时监督、评估计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更容易推广和操作,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策略,提高了实施效果,规避了规划失误的风险,避免资金一次性投入,既规避了资金风险又缓解了资金压力。

1.2.3.5 推行分工负责、协调联动的运作模式 例如美国2010年5月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强调与其他健康计划的结合和各种执行机构的设立,将每一个策略的实施落实到具体的社团、政府、专门机构甚至个人。日本文部省推出《体育振兴基本计划》(2001—2011)后,日本奥委会、日本体育协会分别在《体育振兴基本计划》的宏观指导下颁布计划,各都道府县及市区町村与之相配合制定了自己的体育振兴计划。德国奥体联在与德国家庭、老年人、妇女和青年部联合实施“50岁以上老年人健身组织网络计划”时,德国奥体联下属的10个成员协会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促进老年人体育发展的计划予以响应。

2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指标分析

2.1 大众体育现状及指标分析

2.1.1 大众体育管理机构与政策法规概况

2.1.1.1 大众体育管理机构 各体育发达国家一般都会专门设立政府部门或由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大众体育事务,并与社团组织等非政府机构密切配合,通过社团组织执行相关计划,共同推动本国大众体育工作的发展。

2.1.1.2 大众体育法规与计划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都制定专门的大众体育法规或计划,或在国家整体体育发展战略规划中将大众体育领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的《全民健身计划》、澳大利亚的《活跃澳大利亚》、俄罗斯的《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和日本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等。

2.1.2 大众体育规划指标及特点

2.1.2.1 明确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标 各体育发达国家一般都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制定了具体的发展指标和标准。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政策》明确提出放学后免费由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有计划的健身活动,活动频率为每周至少2~3次。俄罗斯在《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中也对青少年体育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在校生(幼儿园、中小学生、大学生)中进行系统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在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80%;6~15岁少年儿童在专门体育教学机构参加活动的比例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35%和50%。

2.1.2.2 规划体育设施建设方向 体育设施是大众体育的硬件基础。《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计划10年内新建4 000座运动场馆。日本《体育振兴法》和《体育基本法》在体育设施方面明确要求全国市以下地区至少要建有1所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

2.1.2.3 关注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指标 体育发达国家在制订体育发展政策和规划时,特别强调要保障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权益,专门制定有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体育指标。德国推出的《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运动机会计划》,目标是满足高龄老人的体育运动需求。英国政府2002年颁布的《体育计划》中明确指出,在大众体育参与方面,焦点应集中在优先目标群体和经济弱势群体。

2.1.3 大众体育评价指标与分析

2.1.3.1 体育人口的评价指标与分析 1)体育人口比例普遍较高。体育人口比例是评价一个国家大众体育普及程度的首要指标。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比例均处于较高水平(表1)。2)运动健身频率稳步提高。部分体育发达国家在体育人口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体育运动参与频率呈稳步提高趋势。3)中年体育人口比例较高。年轻人从学校毕业以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许多人难以保持过去的运动习惯而从体育人口中流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国家为毕业后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制定政策或计划,使他们走出校园后也能继续参与体育运动。这些国家中年人的体育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表1 各国体育人口指标比较

2.1.3.2 体育设施的评价指标与分析 1)体育设施覆盖广泛。英国在70年代末就已实现每个社区一个体育中心和一个游泳池。日本基本达到了每个市区町村一个综合性体育俱乐部。韩国除学校体育设施外,社会体育中心遍布全国。2)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多样化。为扩大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范围,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一些国家采取了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3类:第1类是直接向设施使用者提供单线服务;第2类是通过与体育俱乐部的联系向俱乐部会员提供团体服务;第3类是最为成熟完善的服务模式,即体育设施向所有使用者组成的俱乐部协会提供整体服务。3)学校体育场馆得到有效利用。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可有效缓解场地设施不足的状况,体育发达国家对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给予资金支持,使附近的居民免费或以较低价格使用体育设施,因此学校体育场馆利用率这项指标可以反映出政府和社会对大众体育的支持程度。美、英、德、日等国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均相当高。

2.1.3.3 体育俱乐部的评价指标与分析(表2)1)体育俱乐部组织化程度高。德国体育俱乐部与学校、幼儿园、疾病保险公司合作组织体育活动。澳大利亚体委建立了俱乐部发展网络,对俱乐部在领导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2)会员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在比较完善的体育俱乐部体系下,国民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也普遍较高,英、德、美、日等国俱乐部参与率(即会员人数占总人口比例)都处于较高水平。3)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为了吸引体育爱好者,各国体育俱乐部以灵活的组织形式为会员提供着多样的活动方式。如美国有青少年俱乐部、成人俱乐部、妇女和老人俱乐部,德国和英国既有单一项目的俱乐部,也有综合型俱乐部。

表2 各国体育俱乐部指标

2.1.3.4 体育志愿服务的评价指标与分析 1)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基层大众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开展都离不开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支持。澳大利亚为了强化体育休闲组织对志愿者的管理与帮助,推出了《志愿者管理计划》。美国有比较健全的健身指导员资格认定制度,持证上岗已成为健身指导员的先决条件。日本也有《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2)体育指导员与志愿者队伍庞大。日本体育指导员制度已实施30多年,目前在日体协登记的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389 123名,其中获得最初级资格的指导员有226 999名,占全体指导员总数的58.3%。德国2012年体育志愿者总计有885万,美国社区体育志愿者人数也高达1 700万。3)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无偿性服务为体育活动的开展降低了运营成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体育志愿者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达14亿英镑,德国体育志愿者每年产生的劳务价值约为67亿欧元。

2.1.4 对我国的启示

2.1.4.1 政府职能从中央向地方和社团分权 美国大众体育管理职能分散归属于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等政府机构,但是社团在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体育资源的配置上都起着主导作用。政府除了通过体育彩票给予社团组织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外,基本不干预社团的管理和运营,以便其高效率地发挥体育管理职能。日本大众体育的主管机构是文部科学省体育局,但主要工作交由日本体育协会执行。从韩国大众体育机构的演变也可明显看出,大众体育的政府职能逐渐削弱,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则交由社团性质的韩国大众体育协会执行。

2.1.4.2 通过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促进大众体育发展 欧美许多体育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明确大众体育是体育部门以及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共同职责,要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比如在户外体育参与率高的国家,建设部和交通部在开发建设新区域时一定会考虑修建自行车骑行道路、徒步旅行道路和野营设施。这些非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事业的参与和介入保证了大众体育科学化和高效化发展,这已成为欧美许多国家一个共同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2.1.4.3 大力扶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德国对非营利性体育俱乐部实行减免税,大多数俱乐部根本不用交税。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捐赠者也可以要求减免个人所得税。澳大利亚从国家到州以至地方政府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在宏观上对俱乐部进行管理,还经常向各俱乐部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咨询,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澳大利亚体委建立的俱乐部发展网络专门支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和管理,其注册会员已超过1万个。

2.1.4.4 高度重视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的培养 澳大利亚的《志愿者管理计划》不仅涉及志愿者招募,还负责培训、指导和管理。日本体育协会的《体育指导员制度》也包括培训、派遣和评比表彰。韩国政府从1974年开始认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157 347人。

2.1.4.5 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学校体育设施是各国体育设施的基础,日本的学校体育设施占全国体育设施的80%,我国现有体育设施中约70%也分布在学校。德国、日本等国要求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必须向公众开放,同时政府为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向学校发放专项补贴。为解决安全隐患等问题,德、日等国学校体育设施一般通过与体育俱乐部的协调来间接为俱乐部会员服务,俱乐部向会员收取会费,为会员安排时间和场地。

2.1.4.6 借助对量化、细化指标的考核评估推动政策计划的实施 日本在体育人口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分级评价标准,反映出在总体体育人口比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体育参与频率有很大提高,体育参与频率低的人口比例在下降,而体育参与频率高的人口比例在上升。在此基础上,日本进一步提出了各级别体育人口比例的发展目标。英国在《英格兰体育战略(2008—2011)》中提出到2012—2013年要增加100万人参加体育活动。2012年最新调查显示,成年体育人口数量在2012年就增加了75万人。

2.2 竞技体育现状及指标分析

2.2.1 竞技体育发展策略特点

2.2.1.1 体育发展计划目标明确(表3) 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金牌行动计划》,目标是夏奥会金牌榜第1、冬奥会奖牌榜前3,澳大利亚《获胜优势:2012—2022规划》的目标是夏奥会奖牌榜前5,冬奥会奖牌榜前15,英国《2012使命计划》的目标是夏奥会奖牌榜前4。俄罗斯为全面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制定了《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在夏奥会上夺取更多奖牌、冬奥会力争夺取奖牌榜第1的目标。在已经结束的2013年喀山大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名列奖牌榜首位,战略规划初见成效。

表3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发展计划及成绩指标

2.2.1.2 后备人才培养科学系统 日本奥委会通过评级制度来全面及时地掌握每位优秀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不同级别的选手给予全面指导,包括增派高水平教练、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医学监控,以及安排运动员参加国内集训和出国训练等。加拿大的《登上领奖台计划》是通过长、短期2个途径来选拔运动员,使各项目运动员的基数大幅提高,其中短期选拔途径是从运动技能较接近的项目中发掘人才,长期选拔途径是通过“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式(LTAD)”制定的一系列指标进行科学考评,按年龄分为8个级别,分别提出各个级别的技战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详细指标。

2.2.1.3 体育科研讲求实效 美国在大赛前成立多学科专家组为运动员服务,英国与航空公司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训练中,德国通过体育科研机构随时为顶尖运动员和教练提供训练和比赛的科研支持。

2.2.1.4 借助职业体育带动球类项目的快速发展职业体育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商业化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其运行模式、体制有许多独特之处。以德甲联赛为例,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联赛管理责权清晰,经营理性、后备人才培养较为系统等方面。

2.2.2 竞技体育指标分析

2.2.2.1 奥运会金牌榜名次靠前 美国和俄罗斯在夏奥会金牌榜的排名靠前且稳定,美国介于1-2名,俄罗斯介于3-4名,英国和韩国在金牌榜的排名稳中有升。在冬奥会金牌榜上,美国和德国排名位居前3名,韩国成绩出现大幅提升,从第9名上升至第5名。

2.2.2.2 奥运会金牌项目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在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上各有特点,美、俄等国金牌项目较多,夺牌面较广。如美国在近

3届奥运会上的金牌项为14-16项;俄罗斯的金牌项为10-11项。而英、德、澳、韩、日等国金牌项比较集中(5-11项),但英国的自行车、德国的皮划艇、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摔跤等金牌项实力突出,对该国确保金牌榜名次起着重要作用。

2.2.2.3 优势项目群成绩突出 1)金牌占比稳中有升。近3届夏奥会,美国优势项目金牌占比稳定在60%以上,俄罗斯从56%上升至70%左右,德国金牌占比也有显著提升。2)优势项目群扩大。悉尼奥运会后,美国挖掘出体操和射击项目,使其成为优势项目。俄罗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柔道比赛中一举夺得3金,成为田径、摔跤之外的第三大优势项目。3)夺金效率提高(表4)。优势项目的夺金效率是指一个国家在该项目上所获金牌数占所获奖牌数的比例,提高优势项目的夺金效率就是要努力使奖牌转化为金牌,增加小项中的夺金点。

表4 美、俄、英优势项目夺金效率变化

2.2.2.4 田径、游泳基础大项成绩稳定 1)金牌占比高。近3届奥运会,美国田径和游泳两个基础大项金牌数占所获金牌总数的比例达到54%,俄罗斯从22%上升至33%。2)夺金点稳中有升。美国田径、游泳金牌数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20枚上升至2012年的25枚,俄罗斯从6枚上升至8枚,英国从3枚上升至4枚。3)部分小项实力超群。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包揽了男子100米仰泳、200米混合泳的冠、亚军,田径包揽了110米栏、男子十项全能的金、银牌,俄罗斯在田径项目上包揽了女子20公里竞走的前2名。

2.2.2.5 通过举办奥运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奥运会举办国金牌和金牌榜名次在举办当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韩国金牌数翻番,金牌增长幅度为100%,西班牙的金牌数更是从前一届的1枚大幅增加到举办时的13枚,增长幅度高达1200%。部分国家(如韩国和澳大利亚)乘举办奥运之机,积累了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整体实力在举办奥运会后有了质的飞跃。

2.2.3 对我国的启示

2.2.3.1 重视夏奥项目和冬奥项目均衡发展 夏奥会名次靠前的国家多数在冬奥会上也有不俗的表现。美国不仅在近3届夏奥会上始终处于奖牌榜前2的位置,在近3届冬奥会上的成绩也稳定在奖牌榜前3名。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同样重视冬奥项目的发展,特别是韩国,近几年冰上项目水平迅速提高,夏、冬奥运会均跻身奖牌榜前5名。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成绩斐然,虽然在冬奥会上也取得了多个项目的突破,最好成绩已上升到金牌榜第7位,但与美、德等强国相比,冬季项目整体实力还有一定差距。

2.2.3.2 在重视金牌数量的同时也关注奖牌数量金牌数量反映一个国家优势项目的夺金能力,同时奖牌数量和进入前8名的数量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美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46枚金牌、104枚奖牌,213人次进入前8名,3项指标均居第1。俄罗斯在伦敦奥运会上位居金牌榜第4、奖牌榜第3,但前8名的数量(166人次)居第2。我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总数第1的好成绩,但奖牌总数比美国少10枚,进入前8名的数量比美国少46人次,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我国位居金、奖牌榜第2名,金牌数与美国相差8枚,奖牌数和前8名数量与美国的差距拉大,分别是16枚和64人次,而且前8名数量比俄罗斯还少17人次。与美俄相比,在奖牌总数和前8名数量上的差距说明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2.3.3 提升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水平 田径、游泳两大体能类项目是夏奥会的基础大项,是美国的夺金大户,俄罗斯在田径项目上也具有较强的实力。与球类和技巧类项目相比,田径、游泳运动员一般成绩较为稳定,这也是美俄两国奥运会整体成绩稳定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12年奥运会上,田径和游泳共获得25枚金牌,占美国金牌总数的54%。中国在田径、游泳项目上获得6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16%,与2008年的1枚金牌相比增幅明显,但与美俄仍有较大差距。美国和俄罗斯被称为体育强国,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在田径、游泳上的优势地位。中国只有在保持现有优势项目的同时不断扩大金牌项,并在基础大项上取得更大突破,才能真正成为奥运强国。

2.2.3.4 注重科技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竞技体育的各个方面,美国、德国、俄罗斯等体育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现代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带来训练方法上的创新,减少了运动损伤,使训练变得更加精确、科学;材料学、人体工学等学科则直接进行器材装备研发上的创新,许多国家还为顶级运动员量身打造器械和装备,为运动员在激烈竞争中取胜提供了可能。我国已逐步改变了过去拼命狠练的单一训练方法,越来越重视科学训练,但在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与训练现场结合方面与体育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科技实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科研力量为优势项目保优、潜优势项目突破、落后项目进步发挥更大作用。

2.2.3.5 逐步推进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进程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职业体育起步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许多国家的职业联赛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如美国有4大职业联盟,日本有3个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职业俱乐部是真正独立的商业化运作,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体育已形成高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项目的职业化也极大地推动了竞技体育尤其是球类项目水平的提高。我国职业体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正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发展之路。

2.3 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现状及指标分析

2.3.1 国际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近30年来,全球体育产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在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国内10大支柱产业之列。面临全球经济危机时,体育产业是受影响最小的产业之一,在众多消费性产业中迅速恢复,成为抵御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表5)。

表5 2005—2010年全球GDP与体育产业总产值对照

2.3.2 体育产业指标与分析

2.3.2.1 体育产业总体评价指标及分析 “体育产业总产值”是反映体育产业规模的重要指标,但“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百分比”更能够反映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如美国的体育产业总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大约占GDP的1%到2012年已达GDP的3%。体育产业又可细分为体育健身产业、体育赛事产业、体育用品产业等几部分,美、日等体育发达国家以健身产业和赛事产业等本体产业为核心,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2.3.2.2 体育用品产业评价指标与分析 体育用品产业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体育用品销售额”“体育用品市场规模”“体育用品市场占比”等指标。如2008年全球“体育用品市场规模”为2 67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700亿美元,欧洲约500亿美元。通过全球市场占有率预测,未来全球体育用品市场发展重心将转移,欧洲份额将下降,未来或向亚洲和南美地区转移。

2.3.2.3 体育赛事产业评价指标与分析 体育赛事产业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体育观赛人口”“职业联盟收入”“职业俱乐部收入结构”等指标。如澳大利亚每年有760万澳大利亚人买票观看澳式足球等体育赛事,占总人口的43%;美国四大职业联赛的总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相当于亚洲所有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值的一半;成熟的职业俱乐部收入一般包括门票、广告、赞助和电视转播权收入等几部分。

2.3.2.4 各国体育消费评价指标与分析 消费类的主要指标是“体育消费总额”和“家庭体育消费总额”,而进行国际比较时常用“人均体育用品消费额”和“体育消费占总生活消费的比例”这2项指标。如2002年德国人均体育用品消费额为790美元、美国为695美元、英国为443美元;英格兰人体育消费占所有消费支出的2.3%,澳大利亚占1.5%,日本占1.3%,可见英格兰人更愿意将钱花在体育方面。

2.3.3 对我国的启示

2.3.3.1 指标体系从较单一的产值统计向综合指标体系的方向发展 体育总产值是评价一个国家体育产业规模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仅1、2项指标或某一类指标是无法全面衡量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建议我国加强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类统计,建立完善的、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长期跟踪统计,用明确的数字引导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等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深入的相关性分析,发挥体育产业在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纽带作用,使体育产业在其固有的经济价值之外发挥更多的社会价值。

2.3.3.2 产业结构从硬件产品销售为主向提高软性服务的方向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明显以体育用品业为主,体育用品业的产值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60%以上。而日本体育总产值的50%以上来自体育健身业,美国的体育用品业仅占体育产业的10%,职业体育、体育健身和体育休闲产业占有更大的比重。与体育用品业这类硬件产品的销售相比,体育健身指导业、体育赛事表演业和体育休闲旅游业等综合服务业是附加值更高、市场化更高的产物,提高体育综合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是中国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

2.3.3.3 职业体育从摸索探路的初期阶段向高度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在体育产业发达国家,职业联盟和俱乐部是独立的经济单位,职业体育赛事作为经济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商品,遵循市场规律,完全市场化运作,职业体育的投资者和参与者均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比如英超联盟能自由地洽谈电视转播权、寻找赞助商并支配这些收入。而政府在其中起着一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职业联盟和俱乐部乐意在青少年培养和大众体育活动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英超联盟每个赛季将国内电视转播收入的5%拿出来用于支持草根足球,这不但不会减少职业联盟的收入,反而会提升其形象和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球迷和支持者。如日本为支持职业棒球赛事的发展,联盟向俱乐部发放的分配金均享受免税待遇。

3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各体育发达国家在历史背景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差异,但在推动本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上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即从各自国情出发,普遍重视战略规划和专项计划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在规划和计划中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以此促进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在竞技体育领域,各国尤其重视在奥运会上的排位,在其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具体的奥运成绩指标;多数国家在夏奥会与冬奥会上都有良好表现,二者均衡发展;在具有世界影响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三大球和田径、游泳两大项目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职业体育高度发达,独特的运营模式带动了球类项目的快速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在大众体育领域,这些国家的政府都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重视规划和计划中指标的细化、分类及跟踪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对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注,出台多项计划以保障这些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权益;在体育人口、场地设施、俱乐部发展、志愿服务等几个主要指标上大都保持较高水平。

在体育产业领域,各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已逐步进入各国10大支柱产业之列;在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及在全球体育用品市场占比等指标上均居世界前列;体育健身和体育赛事两大本体产业产值在体育产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职业体育市场化程度高,赛事运营实现俱乐部、联盟、赞助商和媒体间的多方共盈。

当前,我国体育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体育管理体制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项目结构优化和赛事管理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谋划,同时也需要借鉴其他体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本研究对主要体育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涉及的重要指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能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鲍明晓.关于体育事业计划指标与统计指标的几个理论问题[J].体育文史,1997(6):7-9.

[2]吴丽君,潘玉龙,张龙,等.国外体育政策及体制研究[EB/OL].[2013-07-02].http://www.sport.gov.cn/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03/393016.html.

[3]倪同云.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李琳,季浏,王学军.提升国家人力资本,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俄罗斯2020年前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解读[J].体育学刊,2012(7):47-50.

[5]王家强,何阳.伦敦奥运会的经济影响评估与建议[EB/OL].[2012-07-25].http://wenku.baidu.com/view/10db18 fe024 2a8956bece4fb.html.

[6]Taking part 2012/13 quarter 3:Report[EB/OL].[2013-07-24].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53615/1Taking_Part_2012_13_Quarter_3_ Report.pdf.

[7]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The future of Australian sport[R].Australia:2013.

[8]Vesper,Michael.New perspectives in sport for all-Sustainable facilities and public spaces as key success factors[R].[2013-04-26].15th IOCWorld Conference On Sport For All,2013.

[9]欧盟委员会网站.Special Eurobarometer 334: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0)[R/OL].[2010-04-13].http://ec.europa.eu/sport/library/documents/d/ebs_334_en.pdf.

[10]德国奥体联官网.DOSB l spiele der XXX.Olympiade London 2012 Auswertungen und analysen[EB/OL].[2013-08-05].http://www.dosb.de/fileadmin/Bilder_allgemein/Veranstaltungen/London_2012/Doku_London2012_web.pdf.

[11]文部科学白書.[R/OL].[2013-07-11].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b201301/1338525.html.

[12]スポーツ基本計画.[R/OL].[2012-03-24].http://www.mext.go.jp/a_menu/sports/plan

[13]スポーツビジネスの現状.[R/OL].[2013-07-20].http://www.kanto.meti.go.jp/tokei/hokoku/data/20fy_sports/4_ dai1syou.pdf.

[14]スポーツ政策調査研究.[R/OL].2011[2013-07-14].http://www.ssf.or.jp/research/list/country.html.

[15]早川武彦.スポーツ產業の現状と今後の展開.[R/OL].2003[2013-09-21].http://jfn.josuikai.net/josuikai/21f/52-9.html.

责任编辑:刘红霞

Sports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W orld Sports Powers

LIGuihua,HOU Haibo,CHEN Lin,WANG Yuexin
(Sports Information Center,General Adm 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Beijing 100061,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China from a great sportnation forward to a powerful sportnation,through using the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this articlemakes an analysis on sports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the world sports power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ports power generall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the scientific formula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al plan.In planning,both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 qualitative indicators are included.In the field ofmass sports,the government of every sports pow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and keeps a higher levelon themain indicators such as sports population,facilities,club development and volunteer service.In the field of competitive sports,mostof the sports powers have good performance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and they have strong competitiveness in 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athletics and sw imm ing.The sport industry ofmajor sports powers has entered the domestic top ten pillar industries of the column.

sport power;sports development indicators;mass sports;competitive sports;sports industry

G80-051

:A

:1004-0560(2014)06-0012-08

2014-10-26;

2014-11-2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594SS1002)。

李桂华(1963—),女,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信息。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俱乐部大众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