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轴试验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2014-06-28邓钟尉

城市勘测 2014年6期
关键词:粘聚力非饱和吸力

邓钟尉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

1 引 言

吸力[1]是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的基础性课题,非饱和土土力学的各种理论(如强度、渗流、变形等)基本上都是围绕吸力这一概念展开的,而对各种吸力的概念和本质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及抗剪强度理论的建立。非饱和土的物理参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气液收缩膜的物理化学性质也相当复杂,因此,有关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学术界尚无法达成共识,汤连生团队[2~5]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湿吸力及结构吸力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概念清晰,物理意义明确,初步阐明了A.W.Bishop 单应力状态变量[6,7]中参数χ 和D.G.Fredlund 双应力状态变量[8,9]中tanФb 的物理意义,基于粒间吸力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一方面统一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避免了在研究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中存在的误区,逐渐为国内外的众多学者所接受。

文献[10~12]对湿吸力、结构吸力分别与非饱和土含水量、饱和度、干密度、孔隙比等常用物性指标或三相比例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表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受含水量、干密度和孔隙比的影响较大。本文将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对不同含水量和干密度的重塑非饱和土进行试验测试,并对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抗剪强度指标随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变化规律。

2 试验方法和试样制作

从理论上分析,在误差范围内,根据土的连续性和各向同性假设,土体的物理状态可以用水分状态及密度状态联合表示。因此,本文用含水量w 和干密度ρ这两个变量联合表征非饱和土体的物理状态,而孔隙比e 可通过这两个变量衍生出来,因此,本文只开展控制含水量w 和干密度ρ 的抗剪强度试验。若控制土体的干密度为定值,改变土体含水量w,可塑造出饱和度不同的非饱和土;若控制土体的含水量w 为定值,改变土体的干密度,同样可塑造出饱和度不同的非饱和土。把不同的水分状态与密度状态进行组合,可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非饱和土,其抗剪强度的大小也有差异。

试验土样采用重塑非饱和土,采用TSZ-1 型应变控制三轴仪,分别开展了控制含水量和干密度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2.1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分别在围压50 kPa、100 kPa、150 kPa和200 kPa下进行,载荷加载速率为0.4 mm/min,为防止水分蒸发,当对第一个样品进行试验时,另外的样品用保鲜膜包裹。试样分别在50 kPa、100 kPa、150 kPa、200 kPa的围压下,逐渐加载竖向应力,试样每产生0.5%的轴向应变,测计一次测力计读数和轴向变形值,直到土样破坏后者应变达到特定的数值。记录试样破坏时轴向变形和主应力差,试验结束后根据摩尔库仑定律求得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

2.2 试样制备

试样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重塑土的制备程序进行。试验土样为圆柱形试样,试样尺寸直径为39.1 mm,高为80 mm。试验用土的基本物理参数如表1 所示。

试验用土的基本物理参数表 表1

控制含水量试验的每个土样干密度为1.70 g/cm3,制备含水量分别为5%、10%、15%、20%、25%的土样。土样的体积为3.91×8.0 cm3,则每个土样中土的质量为59.82 g,对应水的质量分别为:2.99 g、5.89 g、8.97 g、11.96 g、14.96 g。控制干密度试验的每个土样含水量为10%,制备干密度分别为1.4 g/cm3、1.6 g/cm3、1.8 g/cm3、2.0 g/cm3的土 样。由公式ρ=ρd(1+w)可求得对应土样密度值分别为1.54 g/cm3、1.76 g/cm3、1.98 g/cm3、2.20 g/cm3。土样的体积为3.91×8.0 cm3,每组土样对应质量为90.72 g、103.68 g、116.64 g、129.6 g。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控制含水量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如图1~图5 所示,由试验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含水量的增大,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明显减小,说明含水量对非饱和土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文献[11]的计算结果,湿吸力随含水量增大先递增后递减,结构吸力随含水量增大逐渐减小,在对应的含水量区间内,粒间吸力(湿吸力和结构吸力之和)随着含水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因此,在相同的围压和主应力作用下,土体的有效应力减小,从而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是相吻合的。

在围压较小时(50 kPa、100 kPa),应力-应变曲线都呈现应变软化的特点,含水量越低,应变软化的特性越明显,如图1 和图2 所示。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尤其是含水量增大到最佳含水量附近(w=15%、w=20%)时,除围压50 kPa以外,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呈现应变硬化的特点,如图3 和图4 所示,说明最佳含水量是应力-应变关系从软化转为硬化的临界点。当含水量进一步增大到接近饱和时,应力-应变曲线又转为应变软化,如图5 所示。

图1 含水量w=5%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图2 含水量w=10%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图3 含水量w=15%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图4 含水量w=20%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图5 含水量w=25%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由于直接确定强度包线与摩尔圆的切点坐标存在困难,因此本文以主应力差的峰值为破坏点,当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峰值时,取轴向应变为15%时的主应力差为破坏点。不同含水量状态下,剪应力-主应力关系曲线如图6 所示。根据线性拟合结果,可求得线性拟合方程参数c*和φ*,如表2 所示:

图6 控制含水量的剪应力-主应力关系曲线

不同含水量下三轴试验强度参数 表2

抗剪强度参数和线性拟合参数间的关系如图7 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sinφ=tanφ*(1)

c/tanφ=c*/tanφ*(2)

整理得:

φ=arcsin(tanφ*)(3)

c=c*/cosφ(4)

根据式(3)、式(4)及图7 线性拟合结果,可得不同含水量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c 和φ,如表2 所示。

图7 抗剪强度参数和线性拟合参数关系图

整理抗剪强度参数c 和φ 时发现,粘聚力c 随含水量增大呈指数递减,内摩擦角φ 随含水量增大呈线性递减,如图8 和图9 所示。根据非饱和土粘聚力的产生机制,粘聚力c 主要由原始粘聚力、固化粘聚力和毛细粘聚力组成,根据三者与含水量w 之间的变化关系,从湿吸力和结构吸力的角度分析,粘聚力随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单调减小[10~11],这与三轴试验结果相符合。内摩擦角主要由土颗粒表面摩擦力与土颗粒之间的咬合力产生的,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由于水的润滑作用,土颗粒之间表面摩擦力和咬合力减小,因而内摩擦角逐渐变小,由于土颗粒之间的相对滑动受含水量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内摩擦角的变化幅度比内粘聚力小。

图8 粘聚力c 随含水量w 变化关系曲线

图9 内摩擦角φ 随含水量w 变化关系曲线

3.2 控制干密度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如图10~图13 所示,由试验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干密度的增大,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明显增大,说明干密度对非饱和土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土体干密度的增大,单位体积土体内的土颗粒数目增加,单位面积土体上的接触点数目随之增多,湿吸力和结构吸力增大,从而使土体内的有效应力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随之增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是相吻合的。

在干密度较小时(1.4 g/cm3、1.6 g/cm3),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硬化的特点,干密度越小,应变硬化的特性越明显,如图10 和图11 所示。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尤其是干密度增大到最大干密度附近(1.8 g/cm3)时,除围压50 kPa以外,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呈现应变软化的特点,如图12 所示,说明最大干密度是应力-应变关系从硬化转为软化的临界点。当干密度大于最大干密度时,应力-应变曲线又转为应变软化,如图13 所示。

图10 干密度ρd=1.4 g/m3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图11 干密度ρd=1.6 g/m3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图12 干密度ρd=1.8 g/m3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图13 干密度ρd=2.0 g/m3轴向应变-主应力差曲线

不同含水量状态下,剪应力-主应力关系曲线如图14 所示。根据线性拟合结果,可求得线性拟合方程参数c*和φ*,如表3 所示:

图14 不同干密度下剪应力-主应力关系曲线

根据式(3)、式(4)及图15 线性拟合结果,可得不同含水量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c 和φ,如表3 所示。

不同干密度下三轴试验强度参数表 表3

粘聚力c 和内摩擦角φ 均随干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但内摩擦角变化的幅度较小,如图15 和图16 所示。干密度越大,单位体积土体内土颗粒数目越多,单位面积接触点数目越多,从而导致湿吸力增大,原始粘聚力随之增大;同理,结构吸力也随单位面积接触点数的增多而增大,导致固化粘聚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土体粘聚力c 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递增。

内摩擦角φ 随着干密度变化的趋势与粘聚力较相似,主要原因是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单位体积土体内的土颗粒数目增多,土颗粒之间相互嵌套,土颗粒之间的相互连接和咬合更为紧密,连锁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内摩擦角增大。

图15 粘聚力c 随干密度ρd变化关系曲线

图16 内摩擦角φ 随干密度ρd变化关系曲线

4 结 论

本文从室内试验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与土体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应力相同的情况下,随含水量的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单调递减;随干密度的增大,试样的抗剪强度单调递增。最佳含水量是应力-应变关系从软化转为硬化的临界点;最大干密度是应力-应变关系从硬化转为软化的临界点。

随含水量的增大,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呈指数递减,内摩擦角呈线性递减;随干密度的增大,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线性增大,但内摩擦角变化的幅度较小。

该试验研究结果成功解释了“在一定的土体含水率变化范围内,非饱和土的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的事实。

[1]Fredlund D G,Rahadjo H.Soil mechanics for unsaturated soils[M].New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3.

[2]汤连生,王思敬.湿吸力及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1):83~88.

[3]汤连生.结构吸力及非饱和土的总有效应力原理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2000,39(6):95~100.

[4]汤连生.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4)

[5]汤连生,颜波,张鹏程等.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及有关概念的解说与辨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2):216~220.

[6]Bishop.A.W.The principal of effective stresses lecture delivered in Oslo,Norway,1955,printed in Teknisk,Ukblad,1959,106(39):859~863.

[7]Bishop.A.W.,Blight G.E.Some aspects of effective stress in saturated and partially saturated soils[J].Geotechnique,1963,13(3):177~197.

[8]Fredlund.D.G and Morgenstern.N.R.Stress state variables for unsaturated soils[J].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Proceedings,ASCE(GTS),1977,103:447~466.

[9]Fredlund.D.G,Xing.A.,Barbour.S.L.The relationship of the unsaturated soil shear strength to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J].Can.Geotech.J.1995,32:440~448.

[10]张鹏程,汤连生,邓钟尉等.非饱和土粒间吸力研究的若干思考和进展[J].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2012,39(2):30~36.

[11]张鹏程,汤连生,邓钟尉等.非饱和土湿吸力与含水量的定量关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8):1454~1457.

[12]张鹏程,汤连生,姜力群等.基质吸力与含水量及干密度定量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S1):2793~2797.

猜你喜欢

粘聚力非饱和吸力
深水大型吸力锚测试技术
ROV在海上吸力桩安装场景的应用及安装精度和风险控制
深水吸力桩施工技术研究
非饱和原状黄土结构强度的试验研究
土石坝粘土心墙的渗透系数统计分析
岩土抗剪强度指标剖析
非饱和土基坑刚性挡墙抗倾覆设计与参数分析
非饱和地基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超强吸力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成型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