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千湘女: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

2014-06-25刘郴山

晚晴 2014年4期
关键词:戍边王震女兵

刘郴山

甘当“红娘”为戍边

1949年9月,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率驻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委王震率领解放军第一兵团进疆,揭开了新疆大规模屯垦的序幕。

历史上,新疆自汉代以来就出现了“屯垦戍边”的治理模式,但各朝的屯垦都无法摆脱“一代而终”的结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屯兵戍卒因家人在内地,不能扎根边疆。为此,王震要实现屯垦戍边,首先要当好“红娘”。

“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一次,王震在会议发言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这时,一个憨头憨脑的战士站起来:“司令员,我们都还没有老婆,你要给我们解决老婆的问题。”王震风趣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党中央、毛主席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很快给你们运来湖南‘辣子,山东‘大葱,上海‘鸭子!”

1950年秋,王震委派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熊晃为招兵团团长,到湖南招收女兵。王震还给湖南负责同志黄克诚、王首道写信,请他们帮忙。信中写道:“新疆人口稀少,配偶难找,部队要屯垦戍边,长期安家,不解决婚姻问题是不行的。今派熊晃同志去湖南,请你们大力协助,帮助招一批女青年,最低年龄18岁,初高中文化程度,未婚,有过婚史但是已经离婚的也行。家庭出身不管,把她们招来新疆,纺纱织布,繁衍人口,与我部队将士同建繁荣富强的新疆。”

王首道看后笑了,黄克诚忍俊不禁地说:“这个王胡子,真是乱弹琴。要人家黄花闺女到新疆去生儿育女,哪个敢去哟!”玩笑归玩笑,他们在听了熊晃的汇报后,都为王震的良苦用心而感动,当即决定动员湖南女青年积极参军支援新疆。

长沙的大街小巷贴出了新疆军区招聘团的广告,招聘团还大量印发了《新疆鸟瞰》,把新疆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神往。《新湖南报》也登出了招兵启事,条件是16岁到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参军进疆后,可分别入俄文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学习,或进工厂做纺织女工,或到农场开拖拉机,或进部队文工团……

出玉门关越天山

在“有志青年到新疆去,为祖国大西北贡献青春”口号的感召下,一批批湘女高唱着《共青团之歌》,义无反顾地往长沙招兵地点赶。其中有中学生,有大学生,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有的徒步走到长沙,有的瞒着父母家人,身高不够的就把鞋跟垫高了,体重不够就在口袋里装石头、秤砣,年龄不够的谎报年龄……

结果,熊晃一年内共招收湘女3862人。1951年冬,这些湘妹子登上了西行的列车。1952年,又有4000多湘女进疆。

“八千湘女上天山”由此扬名。

湘女们从长沙乘火车到达西安后,先进行10多天的政治教育,然后改乘汽车继续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越过天山后,才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总行程4000多公里。

曾任兵团农八师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的戴庆媛,回忆当年转道兰州入疆的经历说:“大卡车上架了篷布,一车坐40个人,为防止沿途残匪的偷袭,还有两个武装战士随车保卫。”有时,湘女们把头发盘在帽子里,扮成男兵模样,或者拿在路途中买的伞伪装成机枪等武器。

湘女们进疆坐的车,大多是抗战时美国援华的“道奇牌”汽车,都老掉牙了,经常抛锚。加上路况太差,进疆队伍一天下来往往只能走100多里。

最让湘女们不习惯的是,平时在家乡经常吃的白米饭、红辣椒再也难以品尝了,而北方的大饼,硬得难以下咽。在戈壁滩上,因为极度缺水,人人嘴上都起了泡,一张嘴,唇上就裂开一道道血口子。

然而,迪化并非她们最后的目的地。到迪化后,略做休整,湘女们又被四散分到千里之外的和田、喀什、阿克苏、伊犁、阿勒泰等地。那些被分到若羌、且末的湘女,还得骑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二八五团”是相亲标准

每当车队在戈壁滩上某目的地停下时,带队的干部总会大声喊:“到了,同志们下车吧!”坐在车上的湘女们,探头向车外一看,茫茫戈壁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她们头脑中打满了疑问:营房呢?

这时,只听到带队的干部又喊一声:“湖南的女兵到了!大家快出来欢迎呀!” 嗬,不知从哪里一下子冒出来数百号人,大家冲她们热烈鼓掌。原来,人都是从地下面钻出来的——战士住的都是地窝子,这也成了广大进疆湘女的房子。

这些地窝子,一面是“门”,三面是泥墙,地上有一面的土基高一点,那就是床了。床上铺着一层红柳枝,洞顶上铺着红柳和胡杨枝,上面垫着土,头一碰地窝子顶,泥土就会不停地掉下来。冬天早晨起来一层冰壳,要把冰壳弄掉以后,才能正式起床。

当年驻疆部队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国民党新疆起义部队10万大军,平均年龄38岁,98%的官兵家在内地,96%的官兵没有成家。而解放军入驻新疆的10万大军,团以下的指战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光棍汉。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

由于湘女是分期分批来新疆的,迫于现实,军人的婚姻问题,也就按职务、年龄、参加革命的时间,一批一批地解决。时不时便有领导给湘女介绍对象:28岁以上,5年以上党龄,团级干部,怎么样? 你要不要? “二八五团”的说法逐渐流行。

除了招收8000名有一定文化的湖南女兵先解决老同志的婚姻,王震还四处“化缘”。1951年,从华东招收了2000多名部队医院的护士,以解决营以上干部婚姻问题;还从山东招了一批妇女,以解决这些军人的婚姻。

至1954年,当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的女性比例已经增长到约占全体人员的40%,将士们的婚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长绿叶”

“在当年那种激情燃烧的劳动氛围里,任何人都会深刻卷入和被感染,大家都觉得自己在做一个非常光荣的事情,没有一个人会选择休息或是退出。” 阳名华是参与新疆最艰苦的基础建设的湘藉女兵群体的一个缩影,她曾经想她们因为单纯、年轻而快乐,所以不惧怕劳累。后来她读到毛泽东的一首诗,其中一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引发共鸣——原来所有新政权的建设者内心都是热切渴望自己建功立业。她说,湘藉女兵散布在新疆各地,她们像种子一样,“都会生根发芽长绿叶”。

八千湘藉女兵和后来的山东等省女兵在屯垦部队建立了最为珍贵的社会单位——家庭,使数万军人在新疆真正安心扎根边疆,在屯垦初期共同完成最为艰苦的基础建设,创造和积累新疆发展必要的物质基础。

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粟寿山回忆说,如果没有那些乐观、拼命的女战士,屯垦戍边的事业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endprint

猜你喜欢

戍边王震女兵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卫国戍边英雄家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要是”的作用
“办”“为”和解
小种子的“挺一挺”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
H是一座城
法国女兵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