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幕后故事

2014-06-25龙平

晚晴 2014年4期
关键词:左宗棠新疆

龙平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潘祖荫这样向咸丰皇帝保荐左宗棠。纵观左的一生,其功绩不是幕府湖南、为骆秉章出谋划策,也不是统帅楚军、平定天平天国,而是抬棺西征,收复新疆。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建立“哲德沙尔”伪政权,进而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871年,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时为新疆军政中心的伊犁地区,加紧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陲。至此,清王朝已彻底丧失了对新疆的管辖权,实际上,大清王朝的版图上已经丧失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与此同时,中国东南、西南和南部边疆也面临列强侵略威胁,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当此国家垂危之际,朝廷出现了两个声音:“海防”和“塞防”。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专心眼前的“海防”,偏安一偶以求自保;以左宗棠为主的“塞防”派则高瞻远瞩,主张收复新疆,以从根本上巩固整体国防,彻底恢复国家元气。在左宗棠看来,如果放弃新疆,就会“国将不国”!收复新疆,势在必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岂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民族情感在左宗棠心里最为浓烈,最为深刻,当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之际,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为捍卫民族的生存而战,虽败犹荣。

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独立出京,这次慈禧太后被他说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去兰州做出征的准备。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百折不挠,信心百倍。

光绪二年(1876)春天。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响,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领头的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跟在他身后的是一口黑漆棺材。左宗棠对平西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这个不服输的老人为了民族的命运不惜赌上老命,率领军队向新疆进军,打算不成功便成仁。情景极其悲壮。

左宗棠根据新疆敌情及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同时,筹运粮饷,整顿军队,改善武器装备,并编组了一支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的作战部队,共约六七万人,委任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加紧进行战争准备。以刘锦棠部为“主战”之军,以张曜部为“且战且防”之军,相继长驱西进。

当时南疆各族人民久受阿古柏的荼毒,纷纷拿起武器配合清军作战。10月,刘锦棠部以破竹之势,驰骋2000余里,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西四城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和阗(今和田)、喀什噶尔之敌益形孤立,内部分崩离析,已降敌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亦乘机反正。刘锦棠闻讯,立即挥军分路前进,于12月中下旬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伯克·胡里、白彦虎等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和阗。至此,整个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左宗棠1876年出兵,由于运筹帷幄得当,只不过两年时间便平定了新疆。新疆收复后,左宗棠挟全胜之兵威同俄国谈判,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这是近代中国仅有的一次外交胜利。

西征期间,左宗棠大力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多方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在哈密大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据记载,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哈密与左宗棠会面,他观看了部队的演练,见清军纪律严明,操练得法,军火枪炮也不落后,于是感慨地说:“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

左宗棠不仅志在夺回失去的疆土,更悉心于经营边陲,美化西域。西征期间,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左宗棠的同乡及暮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即景生情,吟七绝一首:“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于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收复新疆后,1881年夏,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虽远在东南,却一直关心西北的建设,多次奏请朝廷在新疆建省。左宗棠的建议终于得到朝廷采纳,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新疆建省,左宗棠功不可没。endprint

猜你喜欢

左宗棠新疆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暮年左宗棠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何谓高人
左宗棠巧对老屠夫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