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庆市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14-06-23胡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安庆市主要问题生态农业

胡亮

摘 要:该文分析了安庆市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分区域发展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和建议。关键词:安庆市;生态农业;主要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5-02

1 安庆市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化肥的影响 据调查,安庆市常年化肥施用量达到60万t,折纯也达到27万t。目前,氮肥利用率为30%,磷肥为15%,钾肥为35%,大量盲目施用化肥不仅难以推动粮食等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同时导致大面积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大量焚烧秸秆又烧掉了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失去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科学适量施肥,大力发展秸秆还田,补充土壤营养,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1.2 农药的影响 安庆市农药年使用商品量达到9 900t左右。由于农药施药机械、施药技术和施药观念落后,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严重。据调查,农药利用率只有30%,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而且影响防治效果、增加生产成本、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规模养殖的影响 近年来,安庆市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经达到120多家,每年排放的污水及粪便总量超过

1 400万t。这些粪便倒入河流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另外,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通过畜禽粪便造成土壤污染。

2 安庆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设想

2.1 基本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特色产品和优势来占领市场;以资源为依托进行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对土地、水、生物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以先进科技和成果为支撑,加强对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发展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全面推进全市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2.2 基本途径 一是尽可能能减少化学投入品的投入,通过增加自然肥料防止施肥过量,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链的自然连接,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二是走现代集约化道路。依靠生物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三是制定一整套扶持政策,对实施生态耕种的农场和种植大户进行补贴,刺激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四是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

2.3 基本设想

2.3.1 大别山区 安庆市的大别山区包括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桐城市的黄甲等地,这些地方过去经常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泥石流现象多发。这些地区是安庆贫困人口集中区域。由于山多田少,可以采取以下发展模式。一是以发展名、优、稀、特农产品为主体,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高附加值农业,在提高产品档次、提高资源利用率上下功夫。二是探索与林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立体农业。以山腰种植果树、圈(栏)舍养殖畜禽、池塘养鱼、水面养鸭鹅等种养殖方式,立体布局,循环发展,达到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环境生态保护的最优化。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用生态概念包装旅游资源,将生态观念和农耕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用生态的观念塑造人文景观,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围绕天柱山、花亭湖、司空山等打好生态牌。四是发展适度规模的生态种养大户和专业协会(合作社),发挥生态农业的规模效益和社会影响。

2.3.2 沿江平原区 包括枞阳县沿江地区、迎江区、大观区、望江县、宿松县等地,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主,水网、圩区、岗地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城镇密集,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宜采用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并驾齐驱。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速农业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发挥科技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提质增效作用。二是积极推广“猪—沼—粮、菜、果、鱼”和“稻田立体养殖”等生态农业模式,遏制“三废”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以稻棉、蔬菜等粮经作物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为基础,保持种植业平衡发展、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建设投入合理的高产稳产低耗的农田生态系统和农牧农水结合的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系统。四是发挥人才、资金、技术和招商平台优势,加强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拉长产业链,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

2.3.3 丘陵地区 包括枞阳县、桐城市、怀宁县等,是耕作区,人多地少、中低产田比重大、部分流域水系污染严重,这些地方生态农业发展宜采取以下模式:一是强化生态农业产业化基础建设,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稻田养鱼、立体种养等技术。二是在现有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基础上,合力推动从生产模式到生活模式全程生态化,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三是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搞好生态农产品与大中城市集贸市场的有机对接,以生态、环保、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效应带动生态农业大发展。四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如休闲垂钓、草莓采摘、桃花观赏、水果采摘等。

3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数量 扩大测土配方肥的施用面积,将配方肥拓展到所有农作物,充分发挥配方肥在化肥减量、农田减污方面的作用。加大商品有机肥的补贴推广,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减少化肥施用量。加强缓释肥的推广。缓释肥通过减缓肥料养分特别是氮素的释放速度,可将氮素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从而减少传统施肥造成的氮素流失。遵循“源头控制、防重于治、综合调控”的生态植保理念,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实施农药减施工程。加强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减少用药频次。加快病虫害统防统治步伐,提高农药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2 大力推广健康水产养殖模式 要把维护渔业生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加大现代渔业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生态渔业发展道路。对大水面,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该退的围网区坚决退出,变“大养蟹”为“养大蟹”。同时要集约要素、园区化发展,做大、做强水产产业。

3.3 加强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污染治理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实行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大中型养殖场污染的重要途径。将养殖场冲洗的污水通过沼气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既是解决养殖场污染的根本措施,又能为农作物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也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持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

3.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和覆盖、堆沤还田、制成有机肥还田。还可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利用玉米秸和稻草等发展养牛、养羊。推广示范“秸秆反应堆”、“秸秆养藕”等新模式,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降低面源污染数量。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有机结合,有效缓解农村人畜粪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力推广可降解农膜,走生物全降解塑料之路,提倡人工拾捡废弃农膜等污染物,从源头上消除白色污染。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安庆市主要问题生态农业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安庆市水产路桥梁设计方案研究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
十年辛苦不寻常:记安庆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殷成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