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4-06-23刘国花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刘国花

摘 要:为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调整课程体系,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尝试因材施教的层次教学方法,将基础训练教学、综合技能教学和科学研究相互结合;整合重组实验教学内容,使得实验教学相对独立又自成体系;改革考核方式,分项目进行考查,重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科研素养。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51-03

Abstract:The tentative reformation have been made on experiment teaching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experimental: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eam,Adjusting curricula system,carrying out diversification teaching modes;combining the basic training teaching,Comprehensive skills teaching,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e levels teaching methods of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have been tried;to ensu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 have been reorganizated and integrated;reforming examination mode of subitem examination,paying important attention to authenticity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n order to train the student working attitude of base on facts and good scientific literacy。

Key words:Biochemical experiment;Curriculum system;Diversification;Leve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生物化学是当代发展最快和最具生命力的学科,现已应用到各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是所有涉及生命科学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1]。生物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课程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思维能力[2]。

原来重庆文理学院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时偏少,而且实验项目依附于理论课的内容,没有自己独立的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单一,教师讲、学生做,课外缺少有效地交流和指导,对所有的学生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不能够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4-6]。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 师资队伍培养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本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团队有6名教师,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正高1人、副高2人。他们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院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由学院统一安排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导师一对一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的培养。导师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定期听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和帮助,并邀请学院讲课比赛获奖的优秀教师做示范教学,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1.2 教学研讨 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涉及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取、实验项目的确定、课程的学术前沿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引入、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形式和内容、实验教材的编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等。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广泛讨论、统一认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调整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

2.1 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关系,包括课程的前后顺序、组合、分工和相互间的关联度。生物化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组合和学时的分配,目前在全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其实行五大教学改革,从2008年开始,生物化学实验课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这样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配合又自成一体,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大纲,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7]。实验教学时数从原来的18学时增加为32学时,改变了原来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局面,加强了实验教学的地位,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2.2.1 实行学生预做、预讲制度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实验项目,上课时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尝试实行学生预做、预讲制度,即在知道实验项目的前提下,学生分小组进入实验室预备实验相关材料和试剂,并预做实验。上实验课时,选小组代表上台讲本次实验的原理内容、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预做实验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这样,学生有了预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之后,做起实验来就会有的放矢,并且清楚哪些是关键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强化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endprint

2.2.2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开展课外开放实验 除了课堂的实验教学之外,还开展了学生技能训练以及开放实验。根据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都会有专门的7d时间用来开展学生技能训练,用来专门加强本学期的核心实验技能;开放实验是教师拟定开放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和指导教师沟通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自行在实验室独立开展实验。开放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8]。

2.2.3 实行导师制,开展层次教学和学生科研相结合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教师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校相关文件,对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此制度除了了解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外,还要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钻研的情况,将学生分为3三种类型:一是对于只有初步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探求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开展开放实验,因为开放实验有现成的实验方案;二是对于那些有较强钻研兴趣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在导师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设计技术路线,开展科学研究;三是对于那些主观能动性很强、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且有明确的科研思路的学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学生科研项目,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这种因材施教的层次教学方法,通过5a的教学实践,效果凸显,使那些有精力且有能力的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为他们顺利进行下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2.3 整合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来说,应该有独立的教学体系,笔者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整合成三大块:(1)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如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等;(2)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化学性质、生物活性的鉴定;(3)组织代谢调节过程中的酶、代谢产物和中间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这样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体系完整,同时定性和定量结合,静态生化和动态生化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结合,有效地补充和拓展了理论教学,同时实验教学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2.4 改革考核方式 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没分开之前,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核理论知识,实验部分主要参考实验报告的分数。当实验课独立成为一门课程之后,为了强化实验课程的独立性、重要性,将生物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门课程独立进行考试。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笔者对生物化学实验分平时操作、实验报告、期末考查3个项目进行考核。

具体实施如下:任课教师在讲授第一节课时即向学生宣读考核方案,让学生了解实验考核评分细则(表1)。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实验开展情况和小组分工配合情况,以此作为考核平时操作的依据;要求学生每次实验操作时,必须在实验报告上保留原始数据,若是图则粘贴在实验报告上,若是数据则在课堂上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老师签字确认。这样有效防止了部分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将图或数据在课后进行篡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9]。若实验结果存在误差或错误,在结果分析部分除了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外,还要认真全面地分析误差来源或错误原因。同时结果分析的认真与全面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实验报告的成绩,这样让学生通过实验养成深入思考、分析讨论、准确表达的良好习惯。

3 讨论

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生物化学领域而言,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实验教师除了应加强自身学习外,学院还应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培养和技术培训;重视教研室的教学研讨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互相学习,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同时相应地在实验教学管理上要有健全的体系和良好的监督机制。

结合生物化学理论课内容,将实验课教学内容整合成三大块,层次分明,内容完整,逻辑性强且自成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加强了实验教学的地位,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材施教的层次教学方法,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反复实践后开展的一项教学尝试,它将基础训练教学、综合技能教学和科学研究相互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和科研技能[10-12]。但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科研能力的要求,对于以教学型为主的高校而言,教师基础教学工作量较大,科研项目的数量相对较少,今后应转变观念,加强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以改促教,以改促研,全面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思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92-93.

[2]韩寒冰,刘杰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28-130.

[3]肖维威,马文丽,张兴梅.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基本思路[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0-271.

[4]郭旭东.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信息系统工程,2010(2):125-127.

[5]祝顺琴.《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106-107.

[6]赖小玲.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生物学杂志,2007,24(3):68-69.

[7]刘红林,程牛亮,张悦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15-17.

[8]李予霞,高剑峰,李 鑫,等.生物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2):163-164.

[9]张俊杰,贾长虹,张会宜.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9(2)114-116.

[10]陈省平,陈琼珠,夏丹.综合性大学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5.

[11]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4-6.

[12]李登文,赵立青.提高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39-40.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