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研究

2014-06-20于振明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樟子松种植技术

于振明

摘 要: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林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所以笔者将在下文中简要介绍关于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的相关情况,并从樟子松种子的处理和幼苗的培育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们对于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的研究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关键词: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

众所周知,樟子松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树种,其主干可以作为良好的木材,因而在东北的优良造林树种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樟子松的种子小,幼苗较弱且生长量小,因而樟子松的种植培育一直是一个较难攻克的技术难关。所以对于樟子松的种子孵化、幼苗栽培等进行研究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了,通过改进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进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 樟子松的培育技术研究

1.1圃地的选择

要想使樟子松种子的出芽率高以及后期的营养能够跟的上幼苗生长发育的需要,就一定要选择一块合适的圃地。那么怎样的圃地才适合樟子松种子与幼苗的生长发育呢?首先应该选择土质良好且疏松多孔的土壤,只有这样的土壤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氧气,且土壤疏松有利于幼嫩根的生长;其次则应该注意土壤的酸碱度,只有土壤的酸碱度符合植物的需要,才能为其生根发芽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理环境。事实上,樟子松幼苗适宜偏酸性的土壤,但是考虑到其种子的抗逆性,此处选择中性土壤是最为合适的;最后则是要注意土壤的营养,最好土地的前茬是豆科植物,这样能为樟子松提供充足的氮肥,若不是则可以通过适量添加氮肥的方案进行替代。

1.2樟子松种子的预处理

事实上,若是让樟子松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萌发,种子的萌发率是比较低下的,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樟子松种子的萌发率,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樟子松的种子进行催芽措施,目前较为成熟的催芽措施有以下几种:人们较常使用的方法是雪藏,因为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寒冷,所以具有得天独厚的雪藏条件。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在一月至三月时,将樟子松种子用适当的雪拌匀放入麻袋或者是木箱等容器中,然后再将木箱或者是麻袋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再用白雪将木箱或者麻袋掩埋起来。雪藏的时间不应过长,否则就会使樟子松的种子受到损伤,根据长期的经验而言,一般三至五天即可。此外,在雪藏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积雪融化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在木箱上加盖杂草;另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混沙掩埋,这种方法的沙子常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其操作步骤如下:在挖好的坑中放入席子,然后将消毒种子和两倍的湿沙放入坑中,再用席子掩盖,过两天左右等到种子发生裂嘴即可将种子筛出来了。

2 樟子松的种植技术研究

2.1樟子松播种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播种的时期,东北地区樟子松的播种一般在五月份进行,这时的气候较为温暖,所以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都会相对较高。其次则要注意避开风雨日,因为风雨日会增加播种的难度,降低播种的效率。且播种一定要尽力做到将种子均匀分好,只有这样种出的苗才会整齐,均匀分好后则要进行相关的镇压、覆沙等工作步骤。最后则要注意喷洒一定浓度的药剂,从而促进樟子松种子发芽,避免其发生疾病,且这个药剂的浓度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2.2樟子松施肥的注意事项

和播种一样,施肥的第一个要点就是要注意施肥的时期。一般说来,樟子松施肥的较佳时期应该是六月份,因为此时小苗已经长出了一级侧根,需要吸收较多的营养,这时施肥正是最好的时期。而八月份后则要尽量减少施肥的量甚至停止施肥了,否则小苗就会猛长,不能很好的进入冬眠状态,不能越冬;其次则要注意施肥的浓度,若是浓度过高就会立刻出现烧苗现象,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最后还要注意的是,施肥后的第一天不能浇水,否则若是浇透了也会在无形之中发生烧苗的情况。

2.3樟子松浇水的注意事项

浇水的注意事项同样要考虑到时间性。由于东北地区全年气候偏低,所以在给樟子松幼苗浇水时一定要注意季节性。在六月份之前,东北地区气温还很低,所以这时不需要过多浇水,保证幼苗的基本需要即可。六月份到九月份进入到夏季,所以这时可以浇透水,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宜樟子松旺盛生长的需要;而九月份后,樟子松的部分功能会逐渐进入冬眠状态,所以这时的浇水量要随之适当减少。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搞好樟子松的种植培育技术研究,就必须首先对于樟子松的生理特点和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有一定基础上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从樟子松的种子培育和幼苗种植等两个方面入手搞好樟子松的种植培育。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耐心细致的从播种、施肥和浇水等细节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桂平,李素若.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北京林大学报,2009,45(6).

[2]高映环.樟子松球果采集和种子调剂[J].辽宁林业科技,1981(6).

[3]姬君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 [J]. 东北林大学报 ,2008(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樟子松种植技术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