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斯拉的前世今生

2014-06-20江玲

金融理财 2014年6期
关键词:马斯克跑车特斯拉

江玲

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业逐渐扩张时,被誉为“汽车界苹果”的美国电动汽车特斯拉也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当特斯拉被爆出电动车能够以3.7秒的百公里加速和480公里的续航能力媲美汽油车时,敏感的人立马感觉到:电动车革命的时候到了!

孤身试水电动车

从当初的无名之辈到今天声名显赫,首屈一指,全球最具影响力额汽车公司之一的特斯拉,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呢?

这就要上溯到2003年,此时正值现代电动汽车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通用和丰田在美国收回并销毁了旗下第一代电动汽车EV1和RAV4纯电动SUV,宣告了近代第一次电动汽车商业化进程的失败;与此同时,国际油价的回落则让更多的消费者将目光集中在燃料电池方面,可以想见,刚刚出师未捷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更是无心再去试水电动汽车领域。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世界各地的电动汽车项目由于无法获得新的融资,纷纷倒闭时,两位世界顶级工程师同事Martin Eberhard、Marc Tarpenning因为预见未来石油供应很难跟上汽车的增长,同时伴随电动车的关键技术的成熟以及锂电池的出现,让他们坚信电动车必然是未来的趋势,因此他们开始顶住压力独立研发电动汽车,并在动力总成上与加州的AC Propulsion(下文简称ACP)公司展开了合作。

而此时与ACP合作的还有JB Straubel和Elon Musk(马斯克),他们正在洽谈将ACP技术商业化。正是在ACP总裁Tom Gage的建议下,两伙人马决定双剑合璧,马斯克出任公司总裁并负责产品设计,Eberhard则出任CEO,而Straubel则成为了CTO。特斯拉公司雏形就这样建构起来。

此时的马斯克非常多金,而此时的特斯拉还是一个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员工、更没有名气的小作坊,马斯克主动充当了特斯拉的“天使投资者”,自行出资750万美元入股特斯拉,以推进产品的研发。马斯克的加入使得这家小作坊的发展从此驶上了快车道,但是要研发出性能可以与燃油车比肩的量产纯电动汽车,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这点钱也只是杯水车薪。

打破电动汽车电池“魔咒”

于是,马斯克和他的同伴再次出发,四处兜售他们海市蜃楼般的梦想。在马斯克的“忽悠”下,特斯拉成功的获得了主要来自私募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的1300万美元的融资。紧接着2006年,又融资4000万美元。而此时,特斯拉陆续得到一些名人和投资机构的投资,如谷歌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易趣网前总裁Jeff Skoll、凯悦酒店集团继承人Nick Pritzker,以及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Bay Area Equity Fund。

2007年5月,特斯拉融资4500万美元,2008年2月的第五轮再次融资4000万美元。截至2009年1月,马斯克已累计自掏腰包出资7000万美元,而特斯拉仅通过私募就获得了1.87亿美元的融资。而此时,特斯拉依旧是持续亏损状态,仅有147辆纯电动跑车交付用户,为消除部分投资者的不安,增强未来的融资能力,特斯拉需要一个“大户”来为它增加名气。2009年5月19日,期待中“大户”——德国戴姆勒集团购入特斯拉约10%的股份,约合5000万美元。同年6月,美国能源部也同意为特斯拉提供总额高达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更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电池,如果想获得与传统汽车相仿的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的话,必须需要一种比能量更大、充电循环次数更多的锂离子电池,他们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尺寸型号为18650的电池上。目前大多数电子类消费品,如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18650电池。

在马斯克的领导下,特斯拉顺着“小电芯成组”的技术路线一走就是8年。事实证明,这种坚持已经得到很好的回报。特斯拉在2006年推出的第一代纯电动跑车,其电池组不仅至今零事故,整车“10万英里或八年”的质保彻底打破了电动汽车“动力不足、续驶里程短、充电不方便、电池不耐用”的“魔咒”,也让今天的电动汽车望尘莫及。在保证耐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18650组成的电池组还赐予第一代特斯拉跑车近400公里的续驶里程(245英里),这已十分接近传统汽车,而且远高于现有任何电动汽车。

由于核心零部件外包引发的质量问题,特斯拉曾两次发出召回通知。为了适应纯电动动力总成的特性,特斯拉决定在即将上市的Model S上自行研发、生产完全针对电动汽车的底盘平台和全新的驱动系统,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延伸其产品种类。

“拉帮结伙”成功上市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华尔街的投行纷纷倒闭,美国金融系统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对现金流要求极高的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到沉重打击,而国际油价高企,让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此时的特斯拉作为一家纯电动汽车厂商,已幸运地走在传统车企的前面。如何在这场暴风雨中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大电动汽车这个品类的公众认知度,成为他们的工作重心。

早在特斯拉在成立伊始,马斯克便定下了公司推广电动汽车的“三重奏”战略:其一,通过直营4S店向高端消费群体销售特斯拉的电动跑车,以提高普通民众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其二,通过向合作伙伴提供纯电动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使得其他汽车厂商可以尽早推出电动汽车,提高电动汽车的普及度;其三,以自身的成功证明,公众对电动汽车有非常强的刚性需求,以此促进、鼓励其他汽车厂商参与到电动汽车的研发中,催化电动汽车市场的商业化。

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戴姆勒的赞同,紧接着,戴姆勒入股特斯拉,开始在纯电动动力总成方面与特斯拉展开合作。紧随其后,特斯拉的“拉帮结伙”时代开始,先是和电池生产商松下联合研发供电动汽车使用的下一代锂电池,然后又宣布与丰田汽车共同开发第二代丰田RAV4纯电动SUV。一套“连环拳”,吸足了眼球,让整个业界为之震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斯克跑车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S Plaid
马斯克打脸简史
梅耶·马斯克的“育儿经”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马斯克预计“猎鹰”9可在12月复飞
只因他是马斯克
超酷的敞篷跑车
2015款捷豹F型V8S敞篷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