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马航事件掩盖的中马经贸

2014-06-19周密赵芙卿

进出口经理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马马航双边

周密+赵芙卿

马来西亚航班(MH370)失联已经月余,各方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搜救。尽管目前仍有为数不多的线索,谜团仍未解开。由于涉及大量华人,且在处置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国人对马来西亚的负面情绪和指责却在增长。实际上,马来西亚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保持了良好的双边政治外交和经贸联系。维系和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马来西亚是东盟核心成员,与中国有着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和传统友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第一个邀请中国加入“中国—东盟(10+1)”机制的国家、第一个邀请中国加入东亚峰会的国家。在特殊历史时期着眼长远,着力发展中马双边经贸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中马经贸互补性较强

马来西亚与中国有着长期的经贸交往史,两国间贸易、人员交往联系紧密,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通过两国政府的积极协同,一系列的经贸协定为经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3年10月,中马双方签署了包括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在内的6项经贸、文化、金融等领域合作协议,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马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合作较为顺畅。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发展快速,中马双边经贸往来发展不断增强,2013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64.3亿美元。2001年,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商品价值32.2亿美元;2013年,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增至459.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4.8%。中国从马来西亚的进口也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商品600.5亿美元,自2001年同比年均增速也达到20.8%。照此计算,中国对马来西亚的逆差持续扩大,从2001年的29.8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41.2亿美元,中国对马年贸易逆差均增长率为13.8%。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东盟最重要、亚洲第3大贸易伙伴。2001~2013年,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商品占中国从东盟进口总量的比重从26.7%逐步增加至30.2%;出口马来西亚的商品在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总量的比重从17.4%逐步升至18.8%。

在贸易结构上,中马双边贸易分别代表了各自发展优势和市场需求,与其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商品的集中度很高,按照大类划分,机电产品是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最主要商品。2013年,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机电产品355.0亿美元,占当年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商品总值的59.1%;矿物燃料油、机械设备和动物油脂分占第2~4位,进口商品价值分占9.1%、5.9%和5.3%。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集中度相对较低。机电商品仍是最大的一类,2013年出口额为87.0亿美元,占出口商品总值的18.9%;排名第2~4位的分别是机械、家具和针织服装,占比分别为11.7%、7.3%和5.6%。由于中马两国经济阶段和产业结构都有着较大的不同,两国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尽管在大类上相同,却存在不小的差异。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发展较快,但马来西亚并非吸收中国投资的大国。2004年,中国企业对马来西亚的投资额为812万美元,2012年已经增加至1.9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9.2%;同期的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年末投资存量从1.23亿美元增至10.26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也达到30.3%。中国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2012年对马来西亚投资流量和年末投资存量分别只占到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3.3%和3.6%。与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的行业分布不同,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矿业、公用设施等领域,马来西亚吸收的中国投资则主要在制造业。可见,中国企业难以在马来西亚获得其“走出去”希望获得的所有资源。在投资方向上,中国企业更为积极主动一些,中马之间国际投资账户保持中方的出超。据统计,2013年中国企业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规模约为马来西亚对华投资的3倍。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了马来西亚的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城市化进程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参与的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中国电建承建丰盛港填海项目,华为承建马来西亚电信项目,中铁承建吉隆坡新捷运地下MRT工程等。

马航事件的冲击不可忽视

需要认识到,MH370不仅是简单的一次事故,其影响还在发酵。截至目前,MH370航班的搜寻工作尚未结束,但该事件造成的严重影响业已十分显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航班失联”事件激起的涟漪还会不断扩大。

中国游客赴马热情下降。马来西亚的政治较为稳定,旅游入境手续相对简便,生活成本不高,热带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多样、民俗风情内容丰富,乘坐马航过境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马来西亚以其东盟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成为各类人员前往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中转站。马航事件之后,国外游客对于马航飞机的安全性和马来西亚机场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更多质疑。不仅前往马来西亚旅游的中国游客可能在数量上会出现大幅下降,而且经由马来西亚转机前往其他国家的人数也可能会在短期内大幅减少。短期内,在赴马旅游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下,中青旅、深航等国内公司都取消了与马航方面的合作。游客数量减少不仅会减少交通、住宿餐饮、景区门票、购物娱乐等旅游直接相关领域的需求,更可能使得商务人士赴马数量锐减,从而导致商业活动减弱的更为负面的影响。

马航事件对双边贸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不满马来西亚有关方面在搜寻活动中的效率不高和信息披露迟缓,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可能减少需经由马来西亚的贸易。尽管中马两国的基本市场需求并未出现明显的和根本性的转变,两国仍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继续发展,但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可能会发生转向,而其效果则必然将表现在国际贸易上,替代选择较多的行业必然会遭受贸易转移的负面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马两国经济在2014年都出现了放缓的态势,马航事件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目标会造成相对更大的负面冲击。

马航事件对中国企业投资马来西亚的冲击更大。对于已有项目而言,中国企业经过较长时期的投资,在马来西亚完成初始投资的中国企业,可能面临原有投资难以获得足够消费的困境;对规划中或正在建设的项目而言,对未来预期不稳将造成居民消费者信心的丧失,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贷能力。例如,正在进行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在项目完成后可能因中国人赴马来西亚兴趣降低、市场房价下跌而无利可图。

除了现实的冲击外,马航事件可能引起各方对马来西亚更为细致的观察,可能放大从前未被外界观察到的负面问题。马来西亚的党派、民族、宗教、政府、法律法规、安全形势、地方关系等都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对执政党、现任政府政策不满的反对党也可能获得更大的支持,从而增加马来西亚国内局势的不稳定性。如果出现政府的更迭,反对党联盟上台执政,则将对马来西亚外交、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从而影响中马经贸合作。

中马未来贸易趋势及应对措施

中马两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互补的经贸合作需求,尽管当前马航事件对双方合作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是应该着眼于双方发展的长远利益,通过各方协作,进行积极应对,服务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找到失联航班仍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首要任务。通过积极协调,尽快找到飞机位置,确定事故原因,明确责任,启动损失赔偿。应敦促马来西亚政府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并对包括航空运输在内的公共交通体系进行认真审视和改进,与国际民航组织等一起改进航空安全技术和系统,以应对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并尽可能减少未来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灾害处置的效率。

政府应该在双边合作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高层协调与对话,为双边经贸发展创造更好的软硬件环境。总结回顾中马建交40年来经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既要继续落实双边五年规划中业已确定的合作内容,又要继续面向未来确定双方经贸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项目。除了应该结合中马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确定外,还可以探讨在东盟框架内开展更为有效的合作。

两国还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广泛征求意见,对当前制约中马经贸发展的障碍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寻找可行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为中马双边经贸往来创造更多的选择,可增加中国航空公司在双边航线上的投入力度,同时授予这些航空公司更大的权限,允许其承运的人员能够通过免费办理落地过境签证等方式快速获准进入马来西亚,同时也应努力解决马来西亚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的问题。在对中国企业承包当地工程,以及人员入境承担项目工作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双边经贸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中马马航双边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真正女性崇拜思想对《小妇人》中马奇姐妹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马钱苷和莫诺苷的含量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