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创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4-06-18杨炜利

未来英才 2014年1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杨炜利

摘 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愈来愈关注。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否获得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能不能在有效的40分钟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就是创建有效课堂的目标。鉴于此,本文从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等几个层次给予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学习收益,是一种对学习结果的关注。但是在实际中,一些观点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淡忘了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效和无效性,这是我们应该需要重视的。但是如何创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呢?

一、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愿学的欲望

在新课标里,明确地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够确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学的情境方式有很多。如:活动情境、故事情境、以及问题情境等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以及认知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以达到驱动学生学习的欲望目的,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米、分米的认识”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量一量自己的身高,然后量量书本的长和宽。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组织学生对实物的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米的长度。

二、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式就是让学生勤思多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候,无处了一道数学题目:谁能够在10、100、1000着三个数字后加上单位,使得这三个数字相等?学生一看题目,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而后又的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就会让这三个数字相等。”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就会让这三个数字相等”还有的说……。这个时候,课堂的气氛异常活跃。我接着提出问题:“谁能够用一个单位将上面的数字将上面的各数表示出来呢?”就这样,充分激发学生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小学生天生好动,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协调发展。许多数学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容易理解、记忆牢固,而且能够运用自如。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候,就可以精心设计三次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第一次:分火柴棍。让学生先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说出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1/2)有几根火柴棍?(6根)接着再把12根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2份;平均分成6根,取其中3份,说出他们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4和3/6)各有几根?(6根)这样实践的结果,使学生明白了12的1/2、2/4、3/6所表示的火柴根数都同样多。第二次,比线段。让学生从三条程度相等的线段的2/3、4/6、6/9进行比较。学生清楚地看出了三条线段的2/3、4/6、6/9所表示的线段长度都同样长。第三次,剪图形。让学生分别剪下大小一样的三个图形的2/3、4/6、6/9,再重叠在一起比较,学生进一步看清一个圆的1/4、2/8、3/12所表示的面积都同样大。通过“分、比、剪”的动手,使得学生从大量的感性素材中逐步认识到表示“同样多”、“同样长”和“同样大”的每组分数,都是相等的。进而,为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体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读题阶段。作为教师,在这一阶段里,教师要具体地指导学生逐句逐字地阅读,理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术语以及符号。第二阶段,教师的引读。让学生带着教师的疑问对题目再一次地读,用以对题目的关键处给予掌握。第三,是学生的思维和解答。学生通过读以后,对题目有了全面的把握,能够从题目关键中招到突破口,教师给予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和解答。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对学生的学法给予高度关注,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会高。

四、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的强大呈现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凸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功效。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师先出示课件让学生学习,发现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有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提出了下面问题:①有没有是正方形的?②有没有平行四边形的或者梯形的?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呈现课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很高了,最后一致认为,除了课本里说的,还有两种情况:①高与底周长相等的时候,沿着高剪开,侧面是正方形。②如果沿着侧面斜着剪开,侧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质疑,主动参与探究,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有效的数学课堂,可以从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等等方面着手,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会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海红.浅谈如何创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学周刊,2014,01:123.

2 缪华.浅谈如何打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01:134.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