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图书馆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06-12吴黎英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外书籍教室

吴黎英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小学图书馆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外时间的理想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丰富课外生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图书馆作为教室使教学更精彩;教室微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在班级的延伸与拓展。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馆 育人工作 地位 作用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曾对书籍作过精辟论述,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年轻人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作为书籍重要载体的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由于受到网络文化尤其是快餐文化的影响,不少学生沉迷于言情武侠、网络小说,讲求短而快,寻求刺激,爱看名著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巴金说:“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中小学生平时除了看教科书、教辅书,或者是一些格调不高的口袋书外,难得看充实心灵和大脑的“高大上”的书籍。目前,很多学校虽然有图书馆,但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品书籍较缺乏。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一个人如果在中学时代没有读过令人心情激荡的书籍,那么他的心灵是蒙蔽的。”因此,中小学尤其是中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如果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外时间的理想去向: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丰富课外生活。

一般而言,中小学图书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是十分理想的学习场所。大家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真正领会的人却不多。目前,中小学教师往往以大量的习题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家长则以上各种补习班占用孩子的课外时间。须知,这些学习大多是重复、低效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中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授渔式”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上作出努力。

图书馆是中小学生课外时间的理想去向。其一,这是由于图书馆拥有独特的文化感染力。人们经常看到在一些高层次的图书馆阅览室,许多人非常专注地学习,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完全被图书馆阅览室的幽静环境所征服。没有人会在那样安静的环境中消磨时光,没有人舍得破坏这样美好的读书环境。通过感受图书馆优美的软硬环境,学生充分领略和享受知识殿堂所焕发的文化气氛,这是教师花大力气组织课堂教育达不到的效果。其二,这是由于图书馆拥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阅读资源。图书馆大量的藏书,为中小学生的自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学生可以在书架上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籍,或文学,或科学,或历史,或哲学,有些是对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有些符合学生自己的个性、兴趣及喜好,从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方便学生借阅,图书管理员可开设相关讲座,向学生介绍图书馆藏书情况、目录使用方法及借阅手续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掌握查找书刊、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并学会对同类书刊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优秀的书刊。更重要的是,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学生可根据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查找所需书刊,从而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自学能力。经常置身图书馆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促进思想交流,提高阅读效益,并养成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图书馆作为教室使教学更精彩。

图书馆环境优雅,宽敞明亮,有些学科的某些课型可以放在图书馆进行。如语文学科的阅读课,就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上课。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足够的素材进行作文创作,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应用图书馆资源开展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课堂教学方法和自身学习方法、一篇文章内容和多篇文章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知识和方法有效整合的重要途径。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并非牧羊式地把学生带进阅览室了事,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一是对学生加强阅读内容的引导。首先推荐馆藏目录中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书刊书目,要求做到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将思想性、知识性、创新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优秀图书推荐给学生,以此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读书情趣和科学的阅读倾向。二是对学生加强阅读思维的指导。如中学语文老师要向学生介绍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如归纳和概括、引申和发展、否定和批判、消化和运用。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时,教师要不时地走动,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同时向学生提出必须养成看书做笔记的习惯。教师还要写好评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并在阅读结束后进行读书笔记的展览或评比,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教师要指出,对中学生而言,阅读时做的笔记并非盲目的简单综合,而是要对所读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从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向学生传授资料搜集和整理的方法,如制订阅读计划、编写书目索引、重视摘录提要、笔录思索质疑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教室微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在班级的延伸与拓展。

如今,许多学校流行教室微图书馆,也叫做班级图书角,这是学校图书馆的缩小版。它不仅可以美化班级,使其中浓郁班级的书香味,更可以补充学生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最后还是一个苹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就有了至少两种思想”。在教室微图书馆中,学生可以借此交流思想,丰富知识。当然,如何提高班级图书角的品位也很有讲究。第一,选择好地方,因为班级的场地非常有限,所以一般都会选择设在教室的后面,并且要有书柜或书架,最好放些绿色植物。第二,注重图书品质。班级图书角不同于学校图书馆,不求大而全,其图书要求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格调高雅,体现正能量。第三,广开渠道,增加图书来源。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加强引导和指导,组织发动班级同学及学生家长开展捐书、赠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做到集体阅览,即捐即用,随时更新。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享精神。21世纪的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合作。目前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构成基本是三口之家,大人都围着孩子转,有的甚至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所有的爱都被其一人享有,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很多优点,比如自信、聪明,但也有很明显的缺点,如好东西喜欢独占而不愿意分享。通过把各自的好书拿出来进行交流这一活动,学生能形成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第四,做好图书登记和借阅制度。为了防止图书丢失或损毁,不仅要教育学生爱护图书,还要配备专门保管图书的图书管理员(包括图书的出借和归还的登记),并且可采用轮流制;利用小小图书角,把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一种胸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读书的民族,据说在小孩开始阅读前,他们会把蜂蜜涂在书上,从而使孩子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图书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图书馆对学生而言就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与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巨人进行对话。正如当代作家毕淑敏所说:“很多伟大而智慧的人已经睡去,在书中,他们微笑着醒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实精神营养,完善人格塑造,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并最终将这些思想文化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人生火炬,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思想品德的优秀现代公民。

猜你喜欢

课外书籍教室
鲁迅与“书籍代购”
“313”教室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