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教育内容探究

2014-06-12鲍滢羽袁建华吴文浩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职业

鲍滢羽 袁建华 吴文浩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据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外加往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人,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909万。面对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进一步改进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大学阶段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在校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对此问题,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并积极地探索有效开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

2007年12月底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并规定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把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容列入重点的教学科目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形式得到了体现和保障[1]。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需求结合社会需求,个体在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教育经历、能力素质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选择某一职业作为规划目标,发展的方向,并且为了实现职业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前进[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爱好,帮助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准确把握空位,推进个性化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明确职业的社会需求及发展,确定职业目标,进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笔者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二学生进行了“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问卷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74份,有效问卷274份,问卷有效率为91.3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淡薄的问题,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认识比较模糊。根据“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清楚”得出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8.33%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22.54%的学生表示比较清楚,39.42%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26.71%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还有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并不了解,或者大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只是让学生大概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一词,对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不少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基本决定了将来的就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重复多余的事情。还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很感兴趣,却又别无选择,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无所适从、随波逐流。

(二)持续性较差

持续性是大学生自身长远发展和高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求,只有持续不断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动性、职业实践的针对性,克服择业就业的盲目性。职业规划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性、持续性行为过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3]。据调查数据统计,大一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有112人,占40.29%,认为规划具有可行性者有80人,占28.78%,然而认真执行者只有46人,仅占16.55%。同时,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持续性评价数据中,认为学校持续开展相关教育的仅有31人,占11.15%。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自主自觉地参与其中并付诸实践的人却很少,更多的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就业路上比较茫然。

(三)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一步是对自我条件和外界职业环境的分析。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劣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及将来适合从事的工作,认识外界能够提供的机会和面临的风险。然而,据问卷调查统计,高职大学生仅有约15%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在“大学生职业目标”的调查中发现,有52.45%左右的学生职业目标还不确定,34.27%的学生对职业目标有清楚认识,仅有14.75%的学生非常明确自己喜欢和了解的职业目标。高职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个人意识越来越强,而对于自我的认知能力却还很模糊,心态不够成熟稳重,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思考问题总是片面不全。基于以上特点,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也过多地依赖于家长、同学、老师的描述,很少到专业机构咨询,自觉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职业要求,对职业认识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就业盲从。

(四)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的期望呈现多元化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方式比较单一,远远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学生需求。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的期望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只有6.75%和9.24%的学生选择纯课程教学和集体辅导,有33.83%的学生希望邀请专家和企业老总进行专场讲座,有26.85%的学生希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的机会。这也反映了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满,希望得到更有效、更切合自身实际和形式各异的辅导。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及文化思想的个性化转变,“90后”高职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方式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如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劲头不足、爱网络游戏,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较差,独立意识强烈但自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中易发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功利化等。基于以上特点,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彻于大学三年的全过程,“以生为本”,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对新入校的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步必须是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增强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为什么学、走什么路。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帮助迷茫的大一新生解答“做什么人、为什么学、走什么路”的困惑,为大学期间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精神基础和前进动力。

(二)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教育

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教育是大学生制定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是确立合理目标、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帮助学生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和了解,深化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与体验,比如个性、性格、能力、情商、优劣势、潜能和机会等因素,即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积极乐观的自我接纳是发展积极自我意识、坚定执行目标和理想的核心和关键。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归纳出历史上38位最成功名人的成功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悦纳自我、别人及周围的世界[4]。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到个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各种可能影响到职业的内部和外部力量加以衡量、评估,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能性。从全面评估自我和客观分析环境两方面入手,学生才能正确地自我认知,从而进行科学的规划。

(三)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清楚本专业的课程安排、具体要求,了解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需求,让学生有初步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定位,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规划教育,包括学习方式方法教育和日常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高年级学生或优秀毕业生对同专业新生实施辅导和专业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规划学习生涯。

除了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外,应该在大学期间不同年级开展阶段性的专题教育。因为同一专业在不同年级所学内容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规划也会随之变化,要因人而异地开展集中和分散式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为大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坚定地执行打好基础。

(四)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系统培训和辅导。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所包含的内容和环节及在实施每一个具体环节时所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意识。高职院校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大一学生的基础课程开设。同时,高职院校要通过组织开展有关“就业”、“职业”观念的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等形式,指导学生在意识提升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提高执行力度;通过集体辅导和个性化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阶段性地规划好、调整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

(五)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学,它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确立职业目标,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5]。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业,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成功奠定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技术基础[6]。所以,高职院校要将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统筹规划,制定贯穿高职大学生三年不同阶段长期发展和教育实践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

[2]徐阳平.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8.

[3]叶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1):48-50.

[4]汪海燕,马奇柯.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别向红.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2(5):233-234.

[6]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86-88.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