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

2014-06-09李汶娟

中国报道 2014年5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东南亚亚洲

李汶娟

4月7日,在“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双方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文化,成为各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丰厚滋养。文化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增进了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在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伊始,以文化对话方式开启双方友好关系的新旅程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

交流优势得天独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域性特点。亚洲作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和文化非常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古巴比伦都位于亚洲大陆。但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文化间的差异也很大。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相处时,经常会出现由于相互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分歧。而化解这些表层的矛盾与冲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强差异性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中国作为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华文明渊远灿烂的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与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独特的地缘优势造就了中国独具一格的文化外交战略,而辉煌的人文历史则传承了传统的文化外交战略。

中华文化与亚洲各国文化同属东方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近些年,中国以和平崛起的大国姿态,以传播“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以及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文化内涵和理念,化解外界针对中国各种论调的负面影响,取得了硬实力无法实现的外交效果,积极为区域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注重发挥自身作用,塑造文明、进步、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另一方面,亚洲国家众多民族同根同源,文化脉络上具有相似性,历史上中国就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渊源悠远。至今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区的布依族、仫佬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一些民族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还依然能在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中看到。如广西的壮族与越南的京族(越族)、芒族都同源于百越中的骆越;泰国、越南等国家的苗族、瑶族在历史上也是经云南、广西一带南迁过去的,甚至还都保留着青年在农历三月三日聚会、对歌、抛彩球、定情定亲的习俗。

“文化丝绸之路”

中国与亚洲国家的交往较早,历经多个朝代的“丝绸之路”、“蜀身毒道”、“海上丝绸之路”加深了与中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间的密切往来,促进了双方在贸易、文化、移民、宗教、语言、民俗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和融汇,也为如今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往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明朝郑和下西洋后,更是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推向了高潮,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也随之深入。中国的一些古代神话传说在东南亚国家的民众中广为流传,有的还成为了一些国家文艺作品的素材和题材。

同样,中国的文化艺术早期还影响着缅甸、老挝、文莱等国的文化,新加坡、越南等一些国家的文化还被划入了“中华文化圈”,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学经典也在东南亚广为流传,形成了东南亚地区特有的“儒家文化圈”。东南亚的中华文化、西来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和谐相融,相辅相成,构成了东南亚多元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与融入。

去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但不可否认,人文交流等软因素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柱。通过扩大民间文化的交流往来,可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要搞好各个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而文化的交流是拉进国家间、民族间距离的最好方式。构建“文化丝绸之路”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可以说,在发展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合作关系时,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两大支柱应有机结合,人文交流为经贸合作提供保障,经贸合作又为人文交流提供支撑,两者互为因果,互为前提,相互促进,支撑“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协调发展。

打造“亚洲文化共同体”

亚洲是一个具有丰富多样文化、宗教、艺术传统的地区。地区内不同的民族、国家因地理、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各种文明的发展既相互独立,也在长期的交流中共同融合。

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文化面临以西方为主进行的重组,欧美国家的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一直远超亚洲国家。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文化趋同化的背景下,推动亚洲文化的区域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促进亚洲各国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且对于化解亚洲各国历史隔阂,发展繁荣亚洲文化市场,丰富各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包括提高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凝聚力,发挥文化在国际体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国际话语权。同时,也要注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权。我们要对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有正确的认识,对本民族文化抱有自信心,深刻理解自身文化的价值。当然,文化自信不等同于文化优越感,在文化交往中,要深刻理解国家的文化内涵。在同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中, 要充分考虑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地缘亲近、文化相似、民族同源的特点,共同打造互融互信的“亚洲文化共同体”。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东南亚亚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亚洲足球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美俄聚焦东南亚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长三角区域合作
欧盟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