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级网考中英语新闻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

2014-06-05李清艳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听力词汇大学

李清艳

(西安航空学院外语与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77)

四级网考中英语新闻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

李清艳

(西安航空学院外语与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77)

大学英语四级网考中英语新闻听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利用四级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在分析英语新闻特点的基础上总结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英语新闻;四级网考;听力教学;反拨效应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检验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性水平考试,自1987年9月开考以来,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逐步完善而经过了多次改革。200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在50所高校首次试行,新模式的考试改革引起了教育界学者对网考的高度关注。2009年,金艳、吴江[12]首先探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影响考生对四级网考评价和考试成绩的因素及四级网考的效度。杨慧娟(2010)[3]浅析了英语四级网考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推动。莫玉秀、谭元姣(2011)[4]探析了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听力测试的效度。蔡基刚(2009)[5]、章燕(2010)[6]研究了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章木林(2011)[7]探讨了四级网考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

在第一、二部分的听力考试中,要求学生听懂国际新闻的主要内容,通过音频和视频完成考题。听力题材包括教育、时事、科技、文化、社会、旅游等。听力材料来源主要是BBC、VOA、CNN等,主要有美音和英音,涉及新闻、访谈、报道等。从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第一次四级网考模拟测试成绩来看(见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测试中听力理解、听力综合、阅读理解各项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5),但两个班的听力得分比率均低于阅读理解。可见学生在听力部分失分较多,而听力理解中英语新闻更是让学生方寸大乱,不知所措。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不了解英语新闻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新闻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找到解决英语新闻听力难题的策略,最终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及应试能力。

一、英语新闻的特点

英语新闻是一种语言变体,有自身的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全面透彻地研究与阐释这些特征有助于英语新闻的阅读、理解与收听。陈明瑶、卢彩虹(2006)[8]从语言系统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从认知方式、文化传统等角度,阐释了英语新闻的语体特征与规律,并从新闻语言的角度对有关语言理论、语法理论加以验证和补充。张建(2004)[9]对英语新闻之文体、词汇及语法的特点做了详尽阐述。赵琦[10]、牟百冶(2002)[11]从掌握英语新闻内容结构角度提出了英语教学策略。薄婷(2012)[12]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英语新闻的语篇结构规律、句法、词汇特征,从课内教学、课外训练两方面提出了提高英语新闻听力的策略。本文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新闻报道的结构、词汇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表1 两个班在实验前测试中各项成绩比较

(一)新闻报道的结构特点

新闻报道通常由标题(headline)、导语(lead)和正文(body)三个部分构成。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灵魂,以精炼之语言告诉听众某篇报道的要点;导语是新闻报导的第一段,是报道最基本内容的概括和浓缩,通常由一个句子构成,并涵盖由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等构成的新闻六要素中的若干要素;正文则指导语以后的段落,其作用是以具体和较为次要的事实补充、解释和扩展导语之内容[8]。

英语新闻最常见的基本结构有三种:“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和“倒叙—顺叙混合结构”,其中以倒金字塔结构最为常用。据美国学者Brian S.Brooks统计,用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80%。“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在第一段(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者先回答人们最普遍关心的问题,略为次要的信息放在导语后面,对细节内容逐渐加以补充,最次要的则置于末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像一座倒放的金字塔[9]。

例如,2014年1月3日VOA新闻报道了中国直升机开始撤离被困南极浮冰中俄罗斯科考船上的乘客。这一新闻就是以“倒金字塔结构”报道的。

Helicopter Rescue Begins for Stranded Antarctic Ship

Dozens of passengers aboard a Russian research ship stuck for over a week in Antarctic ice are being evacuated Thursday,after a rescue heli—copter finally was able to land nearby.

Video posted on Twitter by Chris Turney,one of the scientists on the ship,showed a Chinese helicopter carrying passengers from the Akademik Shokalskiy,which has been stranded since Christ—mas Eve.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肝郁气结证患者中,能够取得较高的价值,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控制其血压水平,对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Fifty—two passengers—including scientists,tourists,and journalists—are waiting to board the helicopter,12 at a time.They will be carried to an Australian icebreaker ship,which they will then take on a weeks—long journey to land.

Blizzard conditions hampered previous attempts to evacuate the passengers by helicopter. Icebreaker ships from China,Australia,and France had also failed to reach the Russian vessel.

这则新闻开门见山地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罗列在导语里,听众一听便知全文概要,整个导语交代了六要素中最重要、听众最关心的四要素:“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即“俄罗斯科学考察船上被困的数十名乘客”,“星期四”,“南极浮冰中”,“开始撤离”。从第二段起至结尾是新闻的正文,以补充说明、背景材料的形式提供其余要素所传递的细节内容,如“如何撤离——一架中国直升机,以每批12人,将52名乘客陆续送上一艘澳大利亚破冰船”及“此前撤离受阻的原因——暴风雪天气”。这些相对次要的细节内容,实际上起到了解释和深化导语的作用。

英语新闻倒金字塔结构,为我们听懂新闻提供了方便条件,只要我们集中精力抓住新闻标题和导语中的要素,以此为线索进行推理判断,就能迅速掌握新闻的大意。然后结合正文,一步一步地“顺藤摸瓜”、“提纲挈领”地深入下去,按照事件发展的必然逻辑进行推断,便于最终听懂新闻报道的绝大部分或全部内容,为迅速地解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0]。

(二)英语新闻的词汇特点

第一,使用简短语。新闻力求以最简短最精炼的文字使听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所以新闻语篇中大多采用确切达意、形象生动的简短词,或单音节词汇。例如:

(1)US refuses to back environment fund(back=support支持)

(2)World eyes Mid—East peace talks(eyes=watches关注)

(3)US strives to ease stagflation(ease=re—lieve缓解)

短词及单音节词由于音节短小,耳朵所接收到声音的时间也相对短促,这就无法保证听者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对这些词汇给出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有些词在英语新闻中有特定的意义,与我们通常在教科书或其他作品中常见的词义不同,这也是造成理解困难的因素。

第二,大量使用缩略词。缩略词(acronyms)包括缩写词(initials)和截缩词(shortened words)。缩写词又称首字缩略词,全部用大写字母拼成,用于各种机构、组织、政党等专有名词及职务名词、常见事物名称的表达。如:UN(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PC(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中国共产党),PM(prime minister总理),AIDS(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等。截缩词,即通过“截头去尾”的方法将一些常见的词缩短或只保留该词的某一部分。如:ad(advertisement广告),copter(helicopter直升机),flu(influenza流感),motel(motor hotel汽车旅馆)等。对于这些缩略词既要了解意思又要知道正确读音。

第三,新词层出不穷。新闻时效性决定了新闻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每当新鲜事物出现,与之相关的新词便会率先出现在新闻中[12]。如:beatnik(垮掉的一代),Watergate(水门事件),euro(欧元),terrorism(恐怖主义),anti—nukenik(反核武器者),cybersurfer(网络冲浪者),video—phone(可视电话),试管婴儿(test—tube baby),非典(SARS)、禽流感(bird flu)等。为了形象生动地报道事实和追求新奇,新闻报道经常使用临时拼造或杜撰的词。如:Euromart(European market欧洲市场),fruice(fruit juice果汁),stagflation(stagnation+inflation滞胀),newscast(news+ broadcast新闻广播)等。上述这些例子在新闻报道中处处可见,如果不熟悉这些词汇及其用法,就会造成听力障碍。

第四,借代语的使用。新闻报道中经常借用各国首都等地名、著名建筑物名称以及政府首脑姓名替代该国或其政府及有关机构。如:the Pentagon(五角大楼),指代美国国防部;White House(白宫),指代美国政府或美国总统;Capitol Hill(国会山),指代美国国会;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指代英国皇室;Downing Street No.10(唐宁街十号),指代英国政府或英国首相;Elysee(爱丽舍宫),指代法国政府或法国总统等。

二、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一)听、读结合

阅读和听力是相互补充的,阅读是解决听力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上进行新闻听力训练时,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闻相关的背景知识,根据新闻六要素提出相关问题,便于学生有的放矢,预测内容,加速对语篇的理解。接着播放一两遍新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做笔记时最好用简写方式,以便节省时间。学生听后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提供新闻文字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熟悉新闻词汇,熟悉新闻篇章结构,尤其是“倒金字塔结构”。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纠正错误,记住重要词汇。最后再听一遍录音,巩固语音、语调和词汇,形成听——读——听的反复循环。课堂内的新闻听力训练以精听为主。精听和精读是深入理解新闻内容的训练方式,它要求学生详尽地掌握报道中的词汇、语音及篇章结构,以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而新闻的泛听和泛读则意在多听多读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背景知识和增强语感等[11]。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学生要想在听力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听力。VOA和BBC是英语新闻的主要来源,能满足学生英语四级网考训练的需要。因此,学生要养成收听英语新闻广播的良好习惯,积累更多的新闻词汇和背景知识,牢固掌握英语新闻中常见的词汇及缩略语,同时还应快速了解时时出现的新词。充分利用网络,收听、阅读双语新闻,将听力和阅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阅读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扩展知识面,这就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听的难度。而对英语新闻的收听,又使得学生将所储存的信息再次巩固、加深理解,并提高学生对词的敏感度。

(二)听、说结合

四级网考中的跟读题就是从section A的听力材料中挑出8个短句,系统重复读两遍,让考生在12秒内跟读复述出来。这个题型要求听说有力结合。同时,听说结合也是提高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英语新闻中的连读、弱读、吞音和失去爆破等现象以及人名、地名、缩略词等对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消除这些影响,学生必须通过跟读等方式,将所听到的语言信号保存在大脑中。人们对言语的听辨,是根据合成分析(analysis by synthesis)方法进行的,即当人们听到了一段话语后,自己也会合成一连串的语音,一直到能找到在各方面与听到的声学提示相一致的语音组合[13]。如果学生大脑中先前不具有语声系统或是错误的语音、单词,那就不可能与听到的语音一致,接听就会有困难。所以学生有必要听说结合,这样,音的弱读、连读等语音现象就可以得到辨别锻炼的机会,听觉系统也会随之得到强化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反复地、循序渐进地将听与说有机结合起来。播放录音一遍,听完之后,要求学生说出内容大意。播放第二遍前,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听,速记关键信息。加强语音与语义的整合,提高短时记忆能力,听后进行师生间的口头问答。听第三遍,要求学生在完全听懂的基础上边听边跟读,尽量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模仿能让学生纠正发音,熟悉连读、同化、异化等语音现象。听后鼓励学生总结全文,说出整体内容。这样,精听、泛听并举,听说结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三)读题预测

读题预测是指利用播放答题指示的时间和答题的间隙,快速浏览试卷上根据新闻材料所提问题的四个选项,通过推理判断预测主题,减少听时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学生在听新闻播音之前,认真阅读所给问题的四个选项,利用这些信息推理判断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再利用推断出的中心思想对四个选项做出正误推测。然后,在听的过程中获取与推断一致的信息。学生一旦具备了预测主题的能力,在做新闻听力题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事先读选项预测主题非常重要,它为学生积极主动、迅速准确地理解全部内容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更易于选出正确答案。

三、结语

总之,英语新闻是一种具有鲜明语言形式和文体特点的语言资料,其语言变化日新月异,新词语层出不穷。它不仅为新闻工作者所必需,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好教学材料。只要学生掌握了英语新闻的特点,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强化训练,平时勤于收听英语新闻广播、勤于收看英语新闻电视,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英语新闻听力就不再是什么难题。

[1]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设计原则[J].外语界,2009(4):61—67.

[2]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效度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3):3—9.

[3]杨慧娟.浅析英语四级网考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推动[J].海外英语,2010(7):139—140.

[4]莫玉秀,谭元姣.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听力测试的效度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84—88.

[5]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意义和反拨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9):3—8.

[6]章燕.四级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0(12):105—106.

[7]章木林.四级网考形式下的大学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2):35—37.

[8]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5.

[9]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4—35,127—164.

[10]赵琦.英语新闻的特点与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4):217—219.

[11]牟百冶.英语专业四级新闻听力对策[J].外语界,2002(3):41—46.

[12]薄婷.英语新闻特点及其听力教学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138—139.

[13]闫增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听说结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7):79—81.

[责任编辑、校对:王军]

Backwash Effects of English News in IB CET—4 on Listening Teaching

LI Qing—y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ourism,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English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s the weakest link of students in IB CET—4 Exa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News,and summarizes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by using the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s of IB CET—4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t aims at helping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English News;IB CET—4;listening teaching;backwash effects

H193.2

A

1008—9233(2014)02—0078—05

2014—02—18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3419)阶段性成果

李清艳(1972—),女,陕西蒲城人,讲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听力词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大学求学的遗憾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