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的困境调查与路径思索

2014-05-30蔡宜旦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团干部团组织

蔡宜旦

(浙江省青少年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12)

2013 年,在共青团浙江省委青农部的支持下,笔者选择共青团在农村中最基层的组织——村级团支部为对象开展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950 份,回收有效问卷905 份,有效回收率达95%。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的困境与后续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浙江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与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农村基层党建的工作力度相比,与“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

第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影响青年空间分布格局,传统团建格局无法实现对青年群体的有效联系和全面覆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纵深推进,农村青年大量从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形成一个职业流动性和空间流动性都很高的庞大群体。如湖州市95个行政村团支部团员总数3 095 名,外出团员总数607 名,占在村团员数的23.5%,个别村的比例甚至达到94.5%。依托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小规模乡村组织及与之相伴的团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已不适应日益推进的城镇化、产业化需求。一边是部分农村团支部成为“空壳”团支部,另一边却是部分团员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团组织覆盖面出现真空地带,团的工作对象底子不清,组织效能也因成员分散、流动性大、管理薄弱等因素降低。调查中有17.1% 的农村基层团组织把“青年大量外流”作为影响组织活力的第二大因素(见下图)。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导致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共青团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待增强。改革开放后,价值观的多元性变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前的中国不仅要完成十七大以来深化经济改革的整体任务,更要面对经济繁荣带动社会结构变迁后的全面转型问题。“社会转型”意味着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都要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面对这种整体性的变革,人们会遇到多元价值的冲突和信仰危机的阵痛。而农村青年由于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相对欠缺却拥有充裕的农闲时间,以及青年群体自身在年龄、社会经历、行为能力上的相对劣势,往往缺乏对多种价值观判断和取舍的能力,故而这一群体的“价值困惑”显得尤其突出。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价值观发生偏斜,热衷一些低俗暴力的东西,黄、赌、毒现象有抬头的趋势。农村青年的核心价值观缺失已成为影响农村青年成长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部分团员青年出现政治淡化倾向,共青团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弱化。13.5%的被调查团干部认为,“团员意识淡薄”造成了青年不愿意入团、团员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成为影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不利因素。

农村基层团组织缺乏活力原因判断图

第三,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带来青年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但团组织有效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缺乏活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正逐步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日渐多样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社会利益不断分化、重组,利益多元化将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会的常态。因此,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共青团如何有效地协调团员青年的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共青团面临的严峻考验。

调查表明,农村基层团组织肩负着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但在服务青年的效率和效益方面却有待提高。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工作内容上仅限于思想教育、文娱活动,对农村青年所需的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提供、权益维护、创业致富支持等缺乏实质性的帮助措施,而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几乎没有。团组织的工作方式与手段滞后,也导致了团组织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大削弱。这一看法在本次调查中得到了验证。当问及“对农村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评价”时,超过半数(69.6%)的团干部选择“满意”和“较满意”,有26.8%的团干部选择“一般”,0.8%的团干部选择“不好说”,更有2.8%的团干部直接表示“不满意”。当问及“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时,33.8%的团干部认为“有所减弱”,5.7%的团干部认为“大大减弱”。团组织有效能力不足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1)共青团组织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突出;(2)团干部思想认识的滞后性与现实需求的迫切性不相适应。从村级层面看,团干部主要存在三种思想倾向:无能为力思想、无所作为思想、急功近利思想。

第四,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助推了青年自组织的蓬勃发展,这对共青团组织在联结青少年中的唯一性构成冲击。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加快,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在组织层面的加速转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短短的几年间,青年自组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吸纳了大量青年参与其中,从游离于社会的边缘状态逐渐融进社会的各个层面,从鲜为人知的‘隐性组织’发展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力量。”[1]应当说,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不是坏事。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青年自组织的产生、分化和发展,打破了由共青团、青联、学联等传统的青年社团联结青少年的唯一性。如果共青团组织对青年自组织缺乏有效引导,那么青年自组织甚至有可能对共青团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村级团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

第五,信息化浪潮下网络社会成为人们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共青团的组织动员方式、活动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三化同步”演进为“四化同步”,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与特殊作用。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第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 年6 月底,中国网民达到5.91 亿人。从年龄上看,10 -39 岁网民比重达78.8%[3]。可见,青少年网民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信息化发展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网络社会已经成为团员青年重要的活动空间。拓展基层团建的工作空间、开辟网上工作平台已成为时代的必需,否则,“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将成为一句空话。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传播从金字塔型结构向网状矩阵型结构转变,亦对创新团的组织动员方式、活动方式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第六,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重视不够,党建带团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调查显示,9.5%的村级团组织认为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党政领导重视不够”。尽管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未能站在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高度去认识共青团工作,部分基层党组织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对待基层团的工作,对团建工作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1)团省委、市委和组织部门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文件未能在县、乡(镇)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如41.4%的村级团组织表示,所在村党组织未能把团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考核同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指标。(2)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农村基层团组织普遍缺乏“长流水、不断线”的经费来源,这是镇村两级团组织开展活动不正常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33.9%的村级团组织把团组织缺乏活力首先归因于“活动经费不足”,被选频率位列所有选项的第一位。当问及“所在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时,也有17.7%村级团组织选择“经费短缺、没钱办事”,被选频率同样位列所有选项的第一位。(3)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力量配备以及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与农村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适应。如仅有部分县(市、区)有针对村团干部的补助政策,多数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的工作带有义务性质。综上所述,村级团干部的工作动力多靠奉献精神支撑,从而使相当数量的团干部在实际利益和工作负担的博弈中削减了政治热情,弱化了工作责任心。

二、加强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的路径思索

(一)不断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覆盖率

组织覆盖是抓好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根据“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的原则,不断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信息化时代的共青团组织可借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党建工作经验,推行以“网络+网格”“网上+网下”为主要内容的“双网互动”的基层团建模式,力求实现两个方向的突破:一是在原有纵向到底的体制性组织网络基础上,着力探索以“网格”为单位的横向无缝覆盖青年的新组织载体;二是在原有的现实组织基础上,着力向网上虚拟组织渗透团的工作和影响力。具体而言,一要按照网格化覆盖的要求,合理划分网格,组成以共青团为核心、“网格内团组织+网格青年组织+网格流动青年”的组织架构。二要按照组团式服务的要求,组建高素质的管理服务团队和专业服务团队,以服务求活跃,不断提升共青团的服务能力。三要按照自主式管理的要求,建立基层团组织的自我运行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提升团建网格的自我运转能力。四要按照开放式互动的要求,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网上+网下”的互动与影响,充分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二)继续实施“强镇带村”战略,充分发挥乡镇团委的主体作用

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活力的重要来源。

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要以“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乡镇团委的整体运作功能,以乡镇团委带动农村团支部,促进农村基层团工作的整体活跃。一要大力建设乡镇团委直属团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乡镇直属团组织的工作运转机制,加强直属团组织工作内容设计,结合农村青年的核心诉求,找准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根本功能与共青团组织根本任务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二要深入推进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及时调整岗位变化或不适应工作的乡镇团委成员,不断优化团委班子结构;在强化工作力量配备的基础上,将重心逐渐转到设计乡镇团委工作内容、探索乡镇团委发挥作用的方向上来。三要稳步持久地发挥强镇带村、带企功能,实行工作和活动项目化运作,把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手臂向村级延伸,充分发挥乡镇团委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

(三)以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为出发点,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的服务职能

共青团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对青年的吸引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服务大局和服务农村青年作为农村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体现作为、以服务赢得地位、以服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增收致富服务是进一步发挥共青团服务职能的切入点。农村青年有不甘于现状、敢闯敢试、渴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团组织要坚持农村团的工作为农村青年增收、实现全面小康服务的根本方向,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立足自身优势,搭建项目平台,大力扶持和鼓励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或返乡创业,不断增强帮助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成才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的进程中开创农村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从工作载体的角度而言,一要以农村青年的增收致富为关注点,深入开展“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项目等工作,实现基层共青团工作与农村青年正当需求的有效结合。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青少年植树行动、青少年低碳接力行动、“奉献美丽青春、共建美丽乡村”活动、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等,不断加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四)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环境

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的带动下抓好团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团员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保证。实践也充分证明,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团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要强化“四带”:一要强化思想上带。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在建党、建国、建团等重大纪念日联合开展活动,加强对青年的集中性教育。二要强化组织上带。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做好团建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中党组织整顿转化和晋位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区域化党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两新”党组织建设中同步考虑团建工作;加强党团的联系与衔接,完善“推优入党”制度。三要强化队伍上带。要把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待遇及团员发展、班子调整等纳入党的整体建设之中。四要强化基础保障上带。进一步明确乡镇共青团工作经费的保障标准、资金筹措、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推动市、县两级将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团组织每年工作经费不少于2 万元,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增加,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的保障问题;将推动青少年事业发展和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并使之占一定分值,作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阵地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农村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充实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内容,统一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为团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五)以培育“五型团干部”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团干部的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必要前提和组织保证,也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措施。共青团组织要以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干部队伍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创新型、自律型”的“五型”团干部,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一要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界限,注重在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各类青年能人中选配团干部。二要建立完善的培育制度,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基层团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开阔视野、明确任务、掌握最新的工作方法;帮助团干部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偏差,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深入开展团干部作风建设,用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团的各项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

[1]刘昌成:《基于公民社会视角下的高校社团建设》,载《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 年第4 期。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求是》,2012 年第22 期。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载《互联网天地》,2013 年第10 期。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团干部团组织
农村基层团组织状况的调研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
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