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音乐课堂(一)——Are you ready?“雨过天琴”准备上课

2014-05-29解静娴

乐器 2014年5期
关键词:琴童学琴钢琴家

文/解静娴

兴趣比棍棒更有用

中国父母祖祖辈辈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前途问题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能在以后成为“人上人”,在工作领域成为佼佼者。就拿钢琴界来说,的确有许多是“棒棍”逼出来钢琴家,所以这是国人的教育习惯,被大多数人默认。

诚然,在我没有出国前,曾经也认同培养成才“逼迫”“棍棒教育”是必须的出路。但多年旅居海外的习琴、生活、与外国同行和朋友们的交流,使自己的认知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对琴童兴趣的培养,使他们从心里热爱音乐,从而由心而发地练习与思考,才有可能日后成为与钢琴终身相伴的爱乐人。

每次在讲课前,我都喜欢问琴童们一个问题:为什么想学钢琴?听到的答案也从几年前做讲座听到的“想成为钢琴家”“钢琴家很棒”“在舞台上演出很赞”等,变为最近听到的回答 “我觉得弹琴很开心”和“我喜欢弹琴”,让我暗自窃喜琴童在学琴观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暗示了年轻一代的父母已经对孩子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期望”:孩子学琴中的愉快教育,学琴的过程获得的快乐与收获成了父母关注的焦点。这让我很是欣慰!这无疑标志着近年来随着我们祖国国力的强盛,古典音乐的广泛普及,使琴童和家长们终于明白,让孩子从学琴中获得快乐,“自然的助力”才是习琴之关键。

从琴童到职业钢琴家,是一条漫长、艰辛的道路。要想爬上金字塔的顶端,天赋、勤奋、运气、伯乐等众多因素,缺一不可。回望每一年国内外钢琴比赛得奖的获奖者不计其数,但能一直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却寥寥无几。有些优秀的钢琴家终身默默无名。家长让孩子学琴是不外乎几种情况: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边走边看,再做决定;铁了心要走专业等。纵观当今已经成名的职业钢琴家中其成名经历各不相同,有些打小就是天才神童;有些成名之路走得很顺畅,没有比赛就遇到伯乐而成名;有些则因比赛而成名;而大多则多少有遭遇挫折与坎坷。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想说成为钢琴家太艰难了。而要想做到成名成家,则需要具备各方面的基本要素和方式方法。

Ready之路始于正确的观念之下:

1.“愉快教育”认识的误区

什么是“愉快教育”?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认为:上课学琴,有没有进展不重要,只要他/她开心就好等等,这就是愉快教育!

恰恰相反,在这里,我所认为的“愉快教育”,指的是如何在孩子学习钢琴感到开心、获得乐趣的同时,也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需要花心思,学琴亦是如此。因此家长在对琴童习琴中所收获的“愉快感觉”与“知识教育”的比例需要好好拿捏,不适宜完全放任自由,不管不问,也不适宜严格控制,什么都问!多项数据表明琴童的智商和抗挫能力都比一般儿童要高,因此无论与钢琴的缘分有多久,的确“花心思”的愉快学琴能让孩子对学习钢琴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时,亦掌握专业技能和树立人生的价值观,对人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先抛开成名成家的功利心,用平常心专注正确的学习

遇到过有些父母,多少在学琴上有一些功利心。看到钢琴家四处演出、粉丝众多、光鲜亮丽等等,就觉得孩子学琴的目的就是这个。其实不妨在学琴前或者学习中,父母都要常常问问自己和孩子,反思自己:孩子学琴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成名成家,功利心很重,那我还是奉劝,尽早修正这种心态吧。学习艺术、做好艺术、创造艺术是门需要长期踏实潜心刻苦钻研的技艺,只有家长心平心静,陪着孩子一起安静的学习,孩子才能潜心学习。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成名成家的功利心上,真正热爱喜欢艺术而学习,才能容易接近知识的真谛,真正掌握学好一门技能。其他的则顺其自然。

3.老师的挑选

“我的孩子才刚开始学琴,不知今后发展如何,是不是不一定要找太专业的老师?”常在讲座中有家长不时地来问我关于孩子选择老师的问题,不少家长的观点是:“反正我的孩子才刚开始学琴,看他发展再说,到时再选择专业的、好的老师。”

不管孩子今后走专业与否,一个专业、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开阔眼界和较高眼光”的老师是基本。试想:你的孩子有着较高的天赋,却因为老师的错误选择,而葬送了原本应有可获得发展的前途,岂不是十分可惜?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即使一开始老师不够专业,之后再换到专业的老师处,也会因为之前的很多错误习琴养成的习惯和方法,而耽误不少修正的时间,并且过了一定的时间,有些技巧就不能完全修正了。

专业出身的老师也不一定就100%专业,没有系统培养出来的老师也不一定就教不好,关键还是要家长用心去寻找。如何获知老师真正专业与否,对家长来说或许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先从老师的学习简历背景了解,不要单纯的“听说”。有爱心、责任心的老师,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的。如果找到的老师属于“棒棍教育”的态度,那么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看对幼童和初学者尤其不适合。所谓的“严师”指的是对专业学习的过程、结果、质量严格把关,并不是在讲话教学态度上的“凶狠严厉”。再者挑选有“眼界”的老师也是尤为重要的。老师是孩子除父母外的“第二任老师”,可见在其人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开阔眼界和较高眼光”的老师不仅仅是从专业技术层面来教课,更多的还能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获得人生观的充实!

4.好钢琴事半功倍

在挑选钢琴上,也尽量从好的钢琴入手练习。好的钢琴并非指钢琴的外观或样式,而是指钢琴的触感、音色、表现力等是否有良好!其实,好的钢琴对于练琴实在很重要。尤其对于初学者在练习技术方面有着积极的因素。

5.兴趣是父母引导出来的

琴童一般基于这三种情况:①对音乐有兴趣;②对音乐初期没兴趣,但可以引导出来;③不管多久,用什么方法压根都没有兴趣。如果是遇到第三种情况,还是奉劝父母早早放弃学琴的期望,另为孩子谋其他出路。兴趣乃是万物之本,没有兴趣等于是一种折磨和浪费时间!

遇到第二种情况,怎么培养兴趣?建议父母尽量多用一些充满感情的语汇,少一些干巴巴的强迫;多用形象思维和语汇,让孩子有空间的想象力;不要刻意在孩子不愿意或心情低落的情况下,“强迫”练琴或带去听音乐会等,这只会让孩子埋下“反”感的种子。最适当的兴趣培养是在孩子放松或者开心的时候,“潜移默化”的“碰巧”听音乐、看绘画,让孩子无意中发现音乐的美,从而启发他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这会带动孩子由心而出的与钢琴亲近的愿望,以及想要练琴的想法。逼迫练琴只是从外在强加于孩子,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兴趣。那么兴趣的培养,则是万事成败的源头。因此父母用心和观察是关键!

6.端正心态客观评价孩子

我的孩子可以在钢琴旁坐好久;我的孩子很喜欢“玩钢琴”“摁音”等,这就表示我的孩子有“天赋”,可能是“神童”?

其实,这些都不一定是有天赋或神童的表现。就像有些孩子喜欢小汽车,有些喜欢洋娃娃一样,这些在钢琴旁坐好久,喜欢“玩钢琴”“摁音”的小朋友也或许只是把钢琴当成了一件玩具罢了。所谓“有天赋”、神童或天才指的是:上天所赋予的一种技巧及音乐感悟的能力。即在没有老师点拨指导的前提下,能自然并正确的表达出作品中所需要的技巧及对作品合理的分句、乐句以及音乐处理等,使听众感受并能共鸣所演奏的作品涵义。

7.钢琴的摆放也有讲究

基于琴童家庭每户每家的居家布局不同,但一个“封闭式”的练琴空间对孩子习琴绝对是有利的。或许放在客厅的钢琴很气派,更适合为家人表演时演奏;也或许放在客厅里,可以让父母更好地监督孩子是否练琴偷懒,但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封闭空间内的钢琴,则更可以让孩子“专注练习”。习琴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无数个需要钻研、擦掉错误、反复实验、经历挫折,从而进步的过程。这不是在一个开放式的环境中可以让琴童做到的,尤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此同时,除了能在“封闭”的环境中练琴,最好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琴房,父母在琴房的布置上也应多下功夫,多一些艺术感,如:绘画、雕塑、乐谱、唱片等,那会使孩子至少在这一个艺术的小天地环境中,自然亲近艺术,并潜移默化!

8.上课家长礼仪

遇到过有些家长,很喜欢在老师上课的同时,因为孩子没及时回答,即刻表露自己的焦急心态,表情难堪,并插话,试图“辅助”老师。其实这样的行为大可不必。孩子的反应有快有慢,因人而异,请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索答案,而不是代替回答或者责怪!孩子与成人的思维形成本身就像是一个“未完成”和一个“完成式”。还在成长过程中的琴童,更需要这样的思索空间去训练及完善他们的思维,而不是取代,让孩子单独完成与老师的交流过程。建议父母听课时,可以以自然的表情关注,并适当地记下一些上课笔记,在上课时不随意表露情绪并插话,在孩子家里练琴过程中再加以引导与启发。

这些是我在地方做讲座时家长经常提及的一些问题,希望此文能对启蒙教学的老师和家长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解答不同阶段的各种问题,希望读者朋友们能跟我交流,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共同进步。如果你还想与我进一步交流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朝花时文”,我会在那里等着您的来访。

猜你喜欢

琴童学琴钢琴家
孔子学琴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连载二十七)第四章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了解与沟通篇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钢琴家风范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