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文本充满生命的张力

2014-05-26唐小琴

关键词:运用文本小学数学

唐小琴

摘 要:数学文本是我们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它是专家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共性特点进行编写的,但由于地区、文化背景等因素,各班的学生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一线教师不能对教材抱有窄化、僵化和神化的态度,而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静态教材进行动态组合、拓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数学文本充满生命的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本;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92-1

一、对调教材,凸显结构

目前的课标教材一册的知识点较多,出现了一本教材有十个左右的大小单元,这就使得节与节、章与章知识之间纯数学的联系与综合不强,知识间衔接性差、跳跃性大。那怎样弥补这样的弱点呢?需要我们认真钻研和思考。

1.例题对调

特级教师钱金铎大胆地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整合为同一课时。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之后,教师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猜想?

生1:在减法中,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生2:在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

听到孩子们的猜想,我们不禁拍案叫绝。这正是钱老师对调例题的结果,小小动作却折射出钱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智慧。教材编写者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安排在同一课时,因为它们都是加法,有助于我们横向比较。(加法交换律变化的是数字的位置,不变的是运算结果,而加法结合律变化的是运算顺序,不变的是数字的位置和运算结果。)事实上学生无法利用加法交换律类推出加法结合律。当加法交换律验证完之后,再验证加法结合律,这样会使学生潜意识里认为只要老师让我们验证的都会成功。而钱老师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整合为同一课时,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后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猜想,并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这时的验证是孩子真正的内在需要,更重要的是在验证的过程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领悟了数学验证的重要性。

2.单元对调

第七单元重点学习小数乘整数,孩子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时,列竖式计算时许多孩子总是惯性地认为0.8×3的积的小数点是由乘数0.8的这个小数点移下来的(这一方面受小数加减法的负效经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知识经验的缺失,因为支撑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算理的知识经验是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第八单元则是公顷和平方千米面积单位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跳过面积单位的教学,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后,我引导学生探究小数乘小数,将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糅合在一起观察比较,学生能很好地认识到积的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的位数是紧密联系的。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大和缩小的规律,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另外,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规律,这样调整后,孩子学起来省时省力。

二、挖掘教材,彰显细节

不同的人对同一加工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得以看到不少名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生态课堂。因此,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时,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做了如下的处理。

教师在示范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时,故意把同一组的底和高用了红色标出,另一组的底和高用黄色标出。虽然这个小小动作,却是我细细研究教材的结果。用红、黄两种色标出,出于我这样的三点考虑:1.虽然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但同一组用一种颜色,孩子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它们是一一对应的。2.孩子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有的高是竖着的,有的高是斜着的,但它们都与底互相垂直。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条底以及对应的两条高的长度,学生一眼就看出底长对应的高就短一些,而底短对应的高就长一些。这一反比例关系为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这一细节背后的思考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

三、补充教材,突显优势

1.向别人“取经”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除了拥有自己所教版本的教材之外,还应具备人教版、青岛版等多种版本的教材。因为对于同一个内容,各种版本的教材有着独特呈现和处理方式,我们可以集百家之长。更重要的是有的教学内容苏教版没有,但这个内容对孩子的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舍取、整合后补进孩子们的课堂。

2.自己“取经”

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自主补充教材。就拿认识时间来说,它是二年级的教学难点。尤其是遇到8:55这些快到整点的时刻,画时针时,许多孩子不假思索地把时针指向8。与其教师不厌其烦的强调,还不如多让学生动手拨一拨。于是我专开一节实践课,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孩子们灵活再现了有关钟面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分为这样3个层次:1.根据书本上的时刻,学生拨钟面并投影展示。2.老师报时刻,学生拨钟面。3.指名报时刻,学生拨钟面。孩子们在做钟、拨钟、读钟和玩钟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难点,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用文本小学数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