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

2014-05-26刘晓飞

关键词:课例研究集体备课

刘晓飞

摘 要:校本教研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核心。它是以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课堂研讨;叙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5-2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就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景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有目的地开展以解决实施新课程实际问题的系列反思型教学实践研究活动,积极营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本思路大致可以表述为:集体研讨——同伴互助——个人反思——提炼升华,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集体备课中解惑

这里所指的集体备课,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作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主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是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于一体的过程,其基本程序是“个人—集体—个人”。具体落实靠以下三个小环节:一是个体研读,整体分解,主备先行。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一个学期的备课计划,落实好每个人的主备任务。主备教师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过程、备达标练习。二是集慧思考、典型引路、互动交流。中心发言人对主备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全体教师进行集中研讨,重点谈问题和建议,主备教师在吸收大家的意见基础上再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三是课例展现,聚焦课堂,深入研讨。备课组长每周召集组员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落实备教辅改考等教学常规工作,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或困难,随时可以在组内提出,由“中心发言人”召集大家以案例的形式展开评析,各自展开争辩,人人动手,人人发言,全组教师共同研讨,适时解决教学困难。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将集体备课演变成以解惑讨论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教研形式,从关注现象到切入问题,从关注教学逐渐走向关注学习,集体备课真正走向研究教学理论与应用,从而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第二环节 课例研究中突破

“课例研究”是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的热点话题。我们借鉴顾泠沅教授提出的“三阶段、两反思”的课例研究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两反思、一突破”课例研究。所谓的“两反思、一突破”是指课例研究经历两次反思后,在集中凝炼众人精华,形成有突破性的经典案例。只有在课例研究中有所突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我们讲课例研究分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四个步骤。备课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然后选拔优秀教师上先行课,组织教师围绕每次提前公布的主题进行观课,重点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中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最后再由主讲教师根据课例展示的情况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及成长过程。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课例研究方式,主要有经典品评、移植课例、典型研讨、课例叙事、同课异构、同题异课等。课例研究是教师合作完成的,通过团体运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能够分析课堂教学,相互之间进行启发,进一步学会教学。课例研究为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对每一个教师来说,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发生认知的变化,并改进教学实践。课例研究就是在这一轮“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实践智慧不断得到提升。

第三环节 课堂研讨中锤炼

以课堂教学研讨课为载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听“教学研讨课”,在感受、感悟中提升专业能力。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听课,新教师可以在模仿中成长,习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他人的教学引起反思,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老教师可以在固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二是评“教学研讨课”,在总结、提升中提升专业能力。评课是一种能力,可以反映出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的关注度,做一个盲目的听课者是不利于自身进步的,听课者在听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学进程,又要关注学生反应,既要关注教师素养,又要关注教学效果。同时,听课者能把关注到的教学细节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总结、整合、提炼、最后形成有针对性的点评,并能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三是上“教学研讨课”,在实践、体验中提升专业能力。上教学研讨课,可以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伴的互助下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拼搏”,教学研讨课对教师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在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体会、领悟到的内涵比平常课要深刻得多,这样一种体验与感悟甚至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跨越式的发展。

第四环节 叙事研究中提升

教师的反思离不开教育实践,正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世界的不断追问,对所怀抱理想的不断思考,对所从事教育意义的不断追寻,才有了教师的成长。叙事把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事件,串缀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将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体验和韵味。教师叙事研究就是对这些富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描述与揭示。在叙事研究中,或叙所得,发挥长处,发挥优势;或叙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或叙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或叙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或叙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通过教育叙事的研究,老师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研究的氛围会更浓,探讨的动力会更足,教学的效果会更明显,让老师完全找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捷径。在课堂教学研讨过程中,教师把写教学札记、案例研究当作一种习惯,作为一种快乐,教师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捕捉教育现象、思考教育实践、总结教育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智慧,这种“草根化”的研培形态有利于教师介入新课程,让教师在“叙事”中走进“研究”,成为教学研究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集体备课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好剧本还需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