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绿色人文教育,打造“幸福校园”

2014-05-26殷义国

关键词:幸福成长绿色

殷义国

摘 要:我校以“绿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绿色”为办学理念,努力开展促进学校每一个生命个体全面发展的绿色人文教育,从建设绿色家园、打造绿色课堂、培养绿色习惯三个方面创建充满绿色气息的幸福校园。

关键词:绿色;成长;幸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3-2

“绿色”是生态的象征,是健康的代名词。“绿色”更是生命的象征,是和谐的代名词。学校是培育生命的基地,我们关注每一个幼小生命个体及整体的人格发展。学校也是培育教师教育生命的基地,我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历程和幸福指数。我们希望每一个生命个体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在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感受快乐与幸福,打造“幸福校园”。

一、成长在绿色家园

幸福首先是一种即时感受,只有给老师和学生一个家园,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果学校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家园”,让他们有个性地发展,这才是“幸福校园”。

第一,营造绿色教育的空间,把学校建设成“绿色家园”。

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绿色的校园环境是一种自然环境,也是育人的氛围,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为此学校在“环境也是教育者”的理念指导下,以“天和”的平等精神,精心营造绿色环境文化,促进教师、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把学校建设成和谐的绿色家园。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育人的校园人文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说话,从而打造出一个绿色灵动的生态教育空间。

课余时间,漫步在校园,遍布在各个角落的草坪音响,荡漾出美妙的音乐旋律。一批学校精心策划寓意丰富的小树林——学校荣誉林、校友纪念林、家长捐赠林、教师成长林、学生认养林等,使刚刚新建的校园绿意葱茏,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站在宽阔的广场上,仰视着蓝天白云下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群,俯瞰碧草铺翠花团锦簇的大地,放眼望去,校园,不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

第二,构建和谐的教师队伍,把教师培养成“绿色园丁”。

和谐是一种气质、一种底蕴、一种内涵,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和谐的校园要有蕴意丰富的校园文化,而和谐是努力打造绿色文化的核心。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管理中倡导“生命因欣赏而美丽、氛围因宽容而和谐、责任因自主而生成”,以互信互谅为基础,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以情感关怀为内容,以制度管理为手段,使全体师生在一种心态平和、情感融洽的环境中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以“人和”的独立精神,潜心打造绿色管理文化。凝聚团队合力,保持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倡导教学个性,关注专业成长和自我完善;尊重个体差异,引领和谐发展与自主成长。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倡导绿色教学理念,打造“绿色课堂”,并专门建立“青研中心”,实施“青蓝工程”,关注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每月举办一次周末茶座的教育沙龙活动,每月一期校刊《成长快车道》,每学期结集编写教师论文,以多种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和教育共享。

第三,孕育绿色阳光的学生个性,把学生培养成“绿色精灵”。

“绿色·阳光·生命”是我校绿色文化教育的主旋律,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个性绿色化。生命因阳光而美丽,阳光因绿色而灿烂,绿色因教育而生机。教育的一切落脚点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也是学校教育发展中最活跃的生命力。只有学生个性绿色化,学校教育才能焕发出绿色灵动的生命活力。我校的特色是着力开展校本型探究性实践活动——“植物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志趣,在“生态德育”中让学生实践探究育孕“灵性”。

编制教材,开展活动。“植物探究”校本教材分上、下两册,各五个单元;根据这地教材各班再次备课教研开展实践活动,如:五年级各班围绕“叶趣”专题分阶段开展植物探究活动,第一阶段通过采叶、赏叶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感性美”,第二阶段通过写叶、制作叶画,引导学生感受植物的“艺术美”,第三阶段深入探究植物叶子的作用与奥秘,感悟植物的“理性美”,第四阶段通过与语文(古诗文、美文的赏读)等学科的整合,领悟植物的“人文美”,由表及里,点面结合,拓展延伸。雏鹰争章,引领活动。大队部要求少先队员人人争创特色奖——“绿色章”。“绿色章”作为母章,她还有四个“子章”——“知识章”、“探究章”、“艺术章”和“爱心章”。对各中队的年龄特征,四个特色“子章”还分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层次要求。每个队员如果在一学年中四个“子章”都达到了要求,就能获得一枚宝贵的“绿色章”。

二、成人在绿色课堂

幸福也是自我智慧获得肯定获得发展的心理体验。课堂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只有“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教授提出)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幸福。人类智力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只有加强教育的人文性才是可持续的。课堂必须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它不只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地方,更是人文教育的场所。所以我们提出并在努力实践着“绿色课堂”。我们认为“绿色教育”的精髓是:绿色的课堂是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过程,而是一个生命工程、阳光工程、绿色工程。我们要在这样的理念下研究与实践“绿色课堂”。

(一)几种课堂的比较

绿色课堂是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有两个要素:一是学生的“自主生长”,二是教师的“引导激发”。它与传统的“知识课堂”“技能课堂”有很大的区别,只有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课堂的重构——由“指向于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课堂”向“生命发展为宗旨的绿色课堂”转变。

1.“知识课堂”及其局限性

“知识课堂”以“知识”为旨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任务,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层面,虽然“知识课堂”在强调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强调掌握知识的方法,但其理论前提是相信知识的永恒性和知识对人发展的唯一性。endprint

“知识课堂”的弊端在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它首先否认了“学生的自主生长”。真正的“知识”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智慧,是“虽然忘记了,但我会实践了”的东西,不是靠背与记得来的,而需要生命的主动参与。传统的“知识课堂”理念没有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相整合,知识传授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存在较大的背离。

2.“技能课堂”及其局限性

“技能课堂”优于“知识课堂”,改变了以知识接受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方式,注重了双基训练和技能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重实践、重过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的模式有讲练结合式,有先学后教式,有边学边教式。这样的课堂以实践为内容,也体现了主动学习的方式。

但这样的课堂重视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情感与人格层面的发展,忽视了课堂是一个让教师与学生感到快乐与成长的地方,忽视了课堂最应该重视的——“生命”的精神要素:自然、阳光、愉快、和谐……这样的课堂无法让学生展示自我,充盈自我,创造自我,更无法体验生命的意义;有时候这样的课堂甚至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激情,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失调。

3.“绿色课堂”及其特质

“绿色课堂”是在扬弃“知识课堂”、“技能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一代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和谐全面发展。

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也提倡创建积极的绿色的课堂环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和解放人的个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且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们提出了“绿色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学”。“学在自主生长中”:肯定了最首要的是“生命自主生长”,这是自然的,学是服从于生长的,是服务于生长的;“教师在过程中激发”:绿色课堂是在尊重学生自主生长的在基础上的,是一个“重过程、重激发”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作用也重要,是引导激发学生成长,让学生的生命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达到更高层次的生长目标。“学是为了更好的生长”:课堂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绽放出生命的色彩,享受生命的快乐。

三、成事在绿色习惯

幸福也是一种指向美好未来的期盼。只有良好的习惯才是将来走上社会“成事”的基础。我们提出了“习惯在太阳升起时,习惯在时间流逝处”。每一个时刻分分秒秒,每一个地方时时处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契机。良好的习惯才是将来走上社会成大业的基础。

第一,习惯养成与常规教育相结合,开展“八好”教育。

大队部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常熟市小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细则》,结合学校实际精心从“十个文明”细则中提炼出“八好”德育特色,紧扣常规之弦,奏响八好之歌:“做好操,天天锻炼身体好。扫好地,环境卫生很重要。写好字,作业端正按时交。上好课,专心听讲勤思考。穿好衣,整洁大方讲仪表。走好路,踏实守纪不急躁。说好话,文明诚信要记牢。吃好饭,爱惜粮食菜不挑。”八好之歌是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基本概括与显性勾勒,是讴歌学生文明形象的“新童谣”,是指引学生正确行为的“航向标”,是考察学生综合素养的“晴雨表”。我校“八好”教育坚持“明要求、抓细节、树典型、勤训练、贵坚持”的基本原则,通过自主晨会、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认识“八好”、体验“八好”、践行“八好”。

第二,习惯养成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开展系列活动。

(1)深化“雏鹰五小”评比活动。学校大队部根据《中国少年雏鹰行动雏鹰奖章实施细则》,积极推进雏鹰争章活动。各年级“基础章”分别为:一年级(准备入队章、好朋友章),二年级(自理章、文明章),三年级(手拉手章、自护章),四年级(岗位责任章、科技章),五年级(民族精神章、环保章、国防章)六年级(社会考察章、创新章)。“五小评比”让绿色和谐的义小校园里涌现出更多的“八好小标兵”、“雏鹰小先锋”、“绿色小博士”、“智慧小精灵”、“阳光小天使”。

(2)加强“中队家务”的督促管理。各辅导员在组织队员进行小家务工作时应“细分工、明要求、抓细节、树典型”,充分发挥检查员和管理员的示范、监督作用。低年级辅导员更加要全程参与、耐心指导队员小家务劳动的过程。各中队要精心布置队角、学习园地、黑板报、特色展板、图书角、绿化角、雏鹰争章榜,力求体现中队特色。让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劳动中养成,在管理中巩固。

(3)开展“绿色三给”主题活动。“给桌椅排个队”,要求各班指定几名学生负责好此项工作,要求横平竖直斜对齐,离开位置时,要把凳子放齐。“给废纸安个家”,在学校中开展废纸收集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学生将废纸丢到指定的地方,各班由一位学生负责,将班级废纸定期交到门卫,开展废纸收集积分赛。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争取使校园变得洁净美丽。“给别人好形象”,师生问好,同学间团结友爱,不追逐打闹;衣服整洁干净,红领巾佩戴整齐;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坐姿端正,行走有序。endprint

猜你喜欢

幸福成长绿色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追踪绿色的秘密
为了“幸福”的母亲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