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之我见

2014-05-26任敬华

文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典型性丰富性

任敬华

内容摘要: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例证法的运用。要想写好议论文,学生在平时要注重积累事例,写作时选择事例一定要有典型性,事例的叙述要做到简明概括。写作议论文,有了事实论据后,还得展开具体分析,进行深入论证。

关键词:例证法 丰富性 典型性 概括性 论证性

写作议论文,常用例证法来摆事实、讲道理,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那么在议论文中怎样才能运用恰当的事例来论证从而达到“事实胜于雄辩”的目的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占有事例,突出丰富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占有大量的事例是用好“例证”的必要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占有大量的事例呢?那就得靠学生平时注意各方面材料的积累。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分类摘抄诸如“爱国”、“理想”、“立志”、“勤学”、“改革”、“创新”、“爱美”、“谦虚”等方面的事例。这些事例可以有古代的,可以有今天的;可以有中国的,也可以有外国的;可以有名人的,也可以有普通人的。总之,这方面的材料必须有足够的储备,在写作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否则,在作文中用好“例证”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积累多了,在写作议论文时就会轻松很多。

二.选择事例,突出典型性

好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认为举例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其实不然。如果所列举的事实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为论点服务,那也只是徒劳。比如《谈骨气》一文所运用的三个事例就是非常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能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这三个事例为:文天祥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慷慨就义;穷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屈。这些事例的典型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三个事例是按孟子的三句话先后顺序来排列的,逻辑性很强。第一个事例着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去证明论点;第二个事例着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去证明论点;第三个事例着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去证明论点。让人感到条清理晰,一目了然。

2.从时间上看,三个事例发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个事例发生于南宋时期,第二个事例发生于春秋时期,第三个事例发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时期。紧扣于文中“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有骨气的人”这句话。事例的覆盖面广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3.三个事例中的人物身份不同。分别有丞相、穷人和知识分子,也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紧扣论点中的“中国人”三个字。三个事例都截取了历史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突出表现,体现了他们都是有骨气的,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叙述事例,突出概括性

好多同学在举例的时候,把这件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何人所做、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结局都写了出来,不时还穿插些描写,还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结果,一个事例写完了就超过三百字,两个事例写完了,一篇文章也就差不多了,其实议论文举例并不是为举例而举例,而是通过举例在于说理,在于广泛深入地说理。说理是根本目的,举例是为说理服务的。如果记叙的事情太详细,那就必然影响分析和议论,而缺乏分析和议论,论点又如何能突出、鲜明呢?说理不好,论述又如何能深入、透彻呢?因此,我们应时刻牢记议论文中记叙简明概括的特点,使叙述更好地为说理服务。

四.分析事例,突出论证性

好多同学认为“写议论文,只要提个论点,加上两个事例做论据就可以了”。这样想法不正确。写议论文,有了论点和事实论据,还得展开分析,深入议论。要在具体的分析中,把论点阐明,把道理讲清,令人信服。比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中在举了王阳明因“格物”而头痛宣告失败的反面事例之后,紧接着就对事例进行分析: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且“推之于四海,波之于万世”的。但实际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我们应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这几句话把这个事例论据和论点“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实验精神”紧紧地连接起来,更好地发挥了论据的作用,突出了论点。总之,在运用例证时必须对所用的事实进行分析,做到以议为主,叙议结合。

综上所述,假如我们占有了丰富的事例,能选择那些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为论点服务,在运用事例的过程中能够对事例进行简明概括地叙述,做到以议为主,叙议结合,就一定能在写议论文时把例证法运用恰当,达到事实胜于雄

辩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典型性丰富性
论戏剧观念与戏剧形态
略谈文学细节
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解读《高龙巴》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思考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作文词汇“丰富性”现状分析及对策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