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洒满海岛

2014-05-13刘成学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斜阳海岛渔船

刘成学

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给程霖的家属送上慰问金。

2013年12月28日下午,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专程来到北海市人民医院重症病房,看望慰问因脑溢血病重住院的自治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北海市海城区斜阳小学校长程霖。在医院,秦斌向医护人员详细了解了程霖的病情,嘱咐医院方面要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秦斌代表教育厅送上慰问金,同时指出,要及时协调好各方面工作,不能耽误斜阳小学孩子的学习。目前,北海市教育局已委派新教师上岛支教。

“程霖老师快点好起来。”这是大家的期盼。作为一位深受人们敬仰和尊重的模范教师,程霖的病情牵引着无数人的心。许多老师都说,程霖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他让我们感到了身为教师的那份光荣。

35载不离海岛

斜阳岛是我国北部湾上一个仅1.89平方公里的独立的死火山岛,距北海市区44海里,距涠洲岛9海里。岛上居民靠打渔为生。

1979年,19岁的程霖从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准备到涠洲中学当老师。这时,斜阳小学的校长找到程霖说,学校里一名老师因患病离职了,岛上缺一名老师,希望程霖回村。程霖一听二话没说,同意上岛。

程霖的教师生涯是从“猪圈”开始的。由于当时岛上的人口较多,学校有60多名学生,学生多教室少,校长抱歉地对他说:“你看,我们只有一间公社养猪场堆饮料的空房可以使用了。”于是,身高1.8米的他佝着腰进了那间靠在山坡上约1.5米高、仅8平方米的猪圈。

一回到岛上,程霖就担任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当时学生们担心在“猪圈”读书被村里人笑话,几个女生哭着要退学,程霖便挨个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带领学生彻底整治了环境卫生,把充满臭味的“猪圈”变成了整洁的教室。

为了改变学校的教学条件,后来成为校长的程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发动、带领师生、群众参与建校。1984年,岛上建起了全岛第一座两层建筑——斜阳小学教学楼。要知道,因为交通不便,岛上建房成本非常大,运输费用是材料钱的一倍。通过一船船、一车车地将材料搬运到建校点,通过一砖一瓦地搭砌,程霖把荒岛学校建成了有花圃和球场的绿树成荫的园林式学校。2002年7月,时任自治区主席李兆焯上岛考察,感慨地说,想不到斜阳岛还有一间这样漂亮的学校,实在不易。

这些年,岛上外来教师像候鸟一样走了一拨又一拨,虽然程霖也有过多次离开的机会,但他没有走。他说:“这里太艰苦,外来的老师都不愿久留,我想想只有自己留下。”回岛后的第5年,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涠洲岛姑娘袁桂娇。当时,大家都认为他会就此离开海岛,没想到,他将新婚妻子娶上了斜阳岛,妻子也跟他一起当了老师。35年来,斜阳岛的孩子也一个个像展翅的海鸥飞了出去,程霖却一直坚守着。他说:“就算只剩下一名学生,我也不会放下教鞭。”他的根已深深地扎入斜阳岛的火山岩里。

岛上生活的不便

斜阳岛上的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发电、抽水都靠机器,岛上用电、用淡水都定时,过了规定时间就没有了。这里每天只在晚上7点至12点有电。

在程霖那个简陋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家里,除了一张大床外,仅有两张办公桌,一张桌上摆着一台电视,一张桌子是备课桌,家里没有沙发和衣柜。

岛上没有菜市场,猪肉、青菜、蒜头、生姜等都靠渔船拉回来。袁桂娇说:“想吃肉要先打电话给在涠洲岛居住的亲戚,让他们托出海打渔的渔船经过斜阳岛时将肉带过来。”为了保障吃菜问题,程霖自己开荒种菜,可成本很高,因为岛上没有浅表淡水,浇菜只能用一元一吨的饮用水。每年一遇上台风或者西南风,没有渔船出海,更没有渔船经过小岛,小岛便成了飘在海面上的荒岛,与世隔绝。袁桂娇说:“这时,村里的两个小卖铺里,连咸菜都脱销。”

由于没有交通船,居民要外出,只能靠搭渔民出海的渔船先到涠洲岛,再转乘交通船到北海。如果遇上急事却又碰不上渔船,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交通的不便使程霖无法按时收到报纸和邮件。他经常接到开会通知却无法成行。每个学期考试的试题,也得靠渔船带上岛。有一次,台风期间没有船来,教育局只能打电话通知学校,让学校自己出题考试。

生病是程霖最怕的事,因为这里常常发生急病发作又没船外送的事。几年前,他得了病,在涠洲岛无法检查,只能到北海,每次去一趟医院最少要两天。有时药吃完了,遇上没有船无法取药,只好拖着、忍着,所以往往一个不大的病要拖一年多才好。

艰苦、不便的海岛生活延误、加重了程霖的病情。2013年12月5日中午放学后,程霖在家访途中突发脑溢血昏倒了,此后被送到北海急救。

海岛老师的亲情爱情及爱岛之情

斜阳岛生活单调,娱乐活动不多。虽然如此,热爱生活的程霖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常常利用假日到海边垂钓,他说,这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补贴伙食。

虽然岛上生活艰苦,交通不便,但程霖对于斜阳岛却怀有很深的感情。村民们对老师特别好,每次遇到紧急情况,村民就与老师同煮一袋米,共用一瓶油,真正组成了一个大家庭。程霖说:“看着淳朴的村民,质朴的孩子,我真的不忍心离开。我有过10多次机会离开这个岛,每次最后都是舍不得、不放心。我内心深处感到海岛需要我。岛上总需要老师的,我坚持下来的话,学校的教学工作会相对稳定一些。”

提起家人,程霖感到很内疚,因为结婚近30年,他没陪妻子逛过街,没带儿女去过公园,更无法照顾在外求学的儿女。他的孩子们12岁之后,就离家独立生活了。他说:“为了岛上的孩子,不能照顾他们了。”

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在涠洲岛上中学时不慎跌断了脚,需要到北海治疗,接到消息后程霖夫妻俩急疯了。可当时却没有船,妻子急得直哭,无奈之下,他发疯似地拉着妻子跑上海岛的北坡,遥望着涠洲岛方向的海面,希望能看到去北海的船。他说:“当时,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endprint

在海岛生活,遭遇台风是常事,每年台风来袭,村民们不敢在自己的土房里住,会挤到学校里来。村民说,学校是岛上最漂亮、最坚固的建筑,也是他们最愿意来的地方,因为校园里有一面国旗,这让他们感到安全。

当别人一再询问程霖对生活的追求时,秉性淡泊的他说:“岛上的生活也不那么‘苦,在岛上住久了,平静惯了,我倒觉得这样的日子适合我。”

在他的倾情浇灌下,

海岛放飞了希望

只要一提起程老师,他的学生们总有倾诉不完的感激之情。

程霖的妻子袁桂娇说,在最多仅有6个教学班、学生仅50多人的斜阳小学,程霖既是校长又是教师。他除了履行校长职责外,还负责包括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科学等几乎所有科目的教学,一天安排6节课,程霖几乎一周就有3到4天的课程是要排满的,30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

在工作中,程霖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学生细微变化的根源,他对贫困生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有一些学生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在大陆、海岛间来回奔波,一方面争取社会力量的扶持,一方面把贫困学生的学费和日常学习用品费用全都揽了下来,使那些学生得以重回课堂。在他35年的教师生涯里,没有一个学生因贫穷而辍学,岛上适龄儿童入学率年年达100%,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自治区有关领导在了解斜阳岛及斜阳小学的情况后深情地感慨:在人均收入微薄的孤岛上,30多年来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辍学,这真是一个奇迹。

由于斜阳岛远离大陆,信息闭塞,岛上的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求之若渴。外出办事最多的程霖自然成了沟通教学信息的使者。每次外出回来,他带回的不是给妻子儿女的衣服和生活用品,而是一摞摞新的教学参考资料。斜阳岛特殊的办学环境磨练了程霖灵活处理教材和因材施教的能力。根据斜阳岛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离岛求学的实际,程霖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几乎每一位从斜阳小学毕业、外出求学的学生在给程霖的信中都会这样写道:是您,给予了我自信,教会了我自立,鞭策我自强,我要真诚地对您说声“谢谢您”!

当他的学生谢东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斜阳岛走出了千百年来第一个大学生的喜讯传来,程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放飞了学生的理想和希望。

“只要这个地方需要你,你在这个地方存在,你就有相应的价值。”程霖曾这样朴实地说。出于家乡教育的需要,出于对海岛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在斜阳岛坚守了35年。35年里,他的爱洒遍岛上每一块黝黑的火山岩,他的情溶进了岛上每个孩子的心田。

(责编 秦越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斜阳海岛渔船
渔船
斜阳巷里
千舟竞发
竹之韵
在海岛度假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渔船惊魂
荷花开较晚,望断斜阳路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