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最炫文言风”

2014-05-13欧春燕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白话文文言文言文

欧春燕

“富贾,可为吾友乎”“安能辨我是雌雄”“甚累,不复爱也”……这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你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这就是网络流行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女汉子”和“累不觉爱”的文言版。近段时间,此类“白话文”转变为“文言文”的段子十分流行,甚至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刮起了一股“最炫文言风”。

对此现象,各方评论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文言的回归”,反映了人们开始亲近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可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贬者认为这只是一种网络现象而已,类似于“恶搞”,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折射了现代语言的贫乏。

现象:“最炫文言风”是股什么风

综观近期网络流行的所谓“最炫文言风”,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网络流行语翻译成文言文、英文歌词翻译成文言文、改编古代诗词反映社会现象。

对于第一类“网络流行语翻译成文言文”,不妨先看下面一些例子:

富贾,可为吾友乎(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汝如何停疗(何弃疗)

安能辨我是雌雄(女汉子)

膝为矢所伤(直膝箭。注:网络游戏用语)

甚累,不复爱也(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此乃人为乎(这是人干的事吗)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文言文还算“中规中矩”,并且某些还有出处,比如“安能辨我是雌雄”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其余类似“富贾,可为吾友乎”“膝为矢所伤”等也算一种浅显的文言表达,在语法上并无错误。因为网络流行语原本就具有戏谑的特征,如今忽然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并且还是“老祖宗”的表达方式,这就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从而引发了关注。

第二类“英文歌词翻译成文言文”也十分吸引眼球,请看下面的例子:

已闻君,诸事安康(I heard that your settled down)

已闻君,得偿所想(I heard that your dreams came true)

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Never mind,I w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u you too)

如此优美的翻译,还真有点民国大师的风范。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马君武曾以七律来翻译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爱情诗《阿黛儿遗札》(英文原文较长,感兴趣者可找来对照):“此是当年红叶书,而今重展泪盈裾。斜风斜雨人将老,青史青山事总虚。两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茫茫乐土知何在?人世苍黄一梦如。”——若不道明是译作,还真让人以为这是古诗。以此反观以上例子,诸如“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确实有一些复古的味道,手法也很独到,可算“最炫文言风”的亮点所在。

不过,相比以上两种类型,第三种类型“改编古代诗词”则要逊色多了,例如:

马作的卢飞快,上班迟到挨批。(改编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上班若是敢迟到,扣钱通报奖金没。(改编自王翰《凉州词》)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快上班。(改编自岳飞《池州翠微亭》)

说实话,这类改编已经有点过时了,即使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上和校园里已经兴起这类改编,例如“昨夜饮酒无数,误入校园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改编自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而类似“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的改编更是不胜枚举,所以笔者不明白这种改编为何也能在近期“成风”。细想之,或许与春节后收假上班有关——改编几句古诗,反映一下上班的“苦楚”,从而引发了“上班族”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您是否明白了什么是“最炫文言风”?

争议:是语言文化还是网络“恶搞”

伴随“最炫文言风”的刮起,质疑、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家争论最多的是,这究竟是语言文化还是网络“恶搞”?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白话文开始渐渐流行,学校和社会中文言读物的比例逐步下降,中国开始走进了白话文时代,对于那些艰深难懂的文言文,除了学术研究和学校教育外,普通大众很少再去接触。总而言之,人们不用文言文已经有近一个世纪了。不过,毕竟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字传统,不用文言文并不代表文言文已经消失。近年来,社会上对年轻人汉语水平的降低普遍感到不满,于是师法“老祖宗”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年轻人(姑且认为网民都年轻)开始赶时髦,制造了这股网络流行的“最炫文言风”。

正是这样的背景导致了“最炫文言风”缺乏深厚的文言功底和文化底蕴,它能呈现给大家的,也不过近乎浅显而略带讨巧的一些文言句式,供大家消遣,博众人一笑而已。因为其流行于网络,也只能算是一种网络文化,但恐怕还谈不上是语言文化,因为其并未拓宽了汉语的边界,也未能提供一种新的构词方式,很难像“山寨”“团购”“潜规则”等新兴词汇那样被纳入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因此,它或许就是一个短暂的风潮,估计很快就会刮过去了。

不过,倘若就此把这股“最炫文言风”一棍子打死,完全否定其意义与价值,则有失偏颇。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白岚玲认为,任何语言都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文化最直接的反映,不能剥离社会现实来谈语言属性。“最炫文言风”这种“于庄严中见诙谐”的文化现象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它不仅能够提升网络语言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能够唤起国人内心深处对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因而这种现象是利大于弊的。

白岚玲教授的观点是有例子支撑的。例如把外国的诗句翻译成文言文,而且是翻译成较有文采的文言文,还是需要一些文学修养的。请看外国的爱情诗《I am afraid》的文言版:“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比起当下流行的那些口水话般的歌词,这样的文言句式,其文学含量与文化品位难道不要更高一筹?就此若能唤醒年轻人对文言文的兴趣,乃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其意义难道不值得肯定?endprint

当然,对于“改编古代诗词”这样的“文言风”,我们还是应该持审慎的态度。或许这些改编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唤起年轻人对古代诗词的兴趣,但其终究没有多少文学含量,诸如“上班若是敢迟到,扣钱通报奖金没”之类,其实就是口水话,有一些“恶搞”的嫌疑了,因此“此风”不可取。

忧思:“最炫文言风”刮进了学生作文里

“我这两天到妹妹家做客,就顺便在开学前帮她检查了一下寒假作文,发现作文里有不少‘汝‘吾‘甚等字眼,一篇好好的文章弄得不古不今、不伦不类,一问才知道原来都是在网上学的。”这是近期媒体有关“最炫文言风”的一则报道(节选)。

大家已经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中小学生也开始写起了文言文,正如网友惊呼的那样:“最炫文言风”刮进学生作文里了!由此引发了有识之士的担忧:无意义的跟风和模仿,甚至是生搬硬套、臆造“文言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将十分不利。

本文第二部分肯定了“最炫文言风”有利的一面,尤其是把外国诗句翻译成中国文言句式,其中透显的文采值得学习。但综观这股“最炫文言风”,还是能发现其中存在许多值得警惕的地方。

我们知道,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法规范是不一样的,符合文言语法的文言文与符合现代语法的白话文二者泾渭分明,如果“混搭”使用,就很容易出错——哪怕是语法没有错误,很多也是勉强凑合,读起来也觉“不伦不类”。且不说那些改编强凑的古诗词,就说“汝如何停疗”之类,也只能算是最浅显的“白话文言”,不但没有文言之美,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误导,让人觉得文言文就是这样写的。

我们不否认网络造词的创造力,但我们同样要认识到网络造词的局限性,尤其是随着网络文化的碎片化与浅表化,其语言再生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容易陷入“戏谑”“恶搞”“无厘头”等网络生态中,很难做到准确、规范和持久。因而,我们在看待“最炫文言风”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当然,有问题不要紧,有爱好就是好现象。正如著名学者张鸣指出的那样:接触点文言文的确是增加汉语能力的不二法门,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用功,不能浅尝辄止,知一当十;跑到网上卖弄不要紧,但要争取越“卖”越好,不能总是越不出“甄嬛体”的藩篱。要想写好文言文,关键是肚子里要有一肚子古人的好文字。

然而,如今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无视汉语的规律,有的甚至按照英文的模式来教汉语,片面讲语法、词性,将字词句进行分割,即使讲一点文言文,也无非是将其拆分成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什么“定语前置”“名词做状语”等,然后弄出些标准答案,让学生背诵,以便考个高分。这样的教育,导致我们的语文水平一代不如一代,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欣赏美文的能力,更不用说欣赏古代语文之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改革语文教学已经迫在眉睫。

总而言之,网络“文言风”刮进学生作文里,还是有其积极一面的,学生若能就此唤起内心深处对古文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将是一件大好事。如今最应该做的,是要好好加以引导,将他们引向正确的方向。而这其中,学校老师当然责无旁贷,尤其是语文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古文修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学习、使用和欣赏文言文。

(责编 欧金昌)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话文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胡适妙解白话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胡适妙解白话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