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 探究 渗透

2014-05-12潘建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瓶子实验探究

潘建军

片段一:课前搜索

1.张贴海报。

[寻“物”启事

寻找:生活中的毫升,字母符号:mL。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它的身影呢?赶快展开搜索大行动吧!]

2.信息交流。

同学们,自从在我们班贴出了这份寻物启事后,你们一定展开了搜索大行动吧!怎么样?有收获吗?

生:牛奶、橙汁、矿泉水的瓶上有毫升。

师:噢,饮料瓶上有毫升。还有哪些物体上也有毫升呢?

生:酱油、醋、酒、口服液、药瓶上都有毫升。

师:对,调味品、保健品、药品和酒瓶上也有毫升。

生1:化妆品、洗手液、洗涤剂上也有毫升。

生2:有的学习用品上也有毫升,如墨水瓶、修正液上。

师:看来毫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片段二:感知与体验

1.感知1毫升有多少。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1毫升有多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

(2)用滴管吸一些水滴入量筒,边滴边数大约多少滴正好是1毫升。(学生初步感知1毫升)

(3)再把这1毫升的水倒入自己的手心,感觉一下有多少。(学生进一步体验1毫升)

(4)用针筒抽出约1毫升的水,倒入量筒验证一下。(估计1毫升)

(5)想象一下把1毫升倒入这个调羹里,会有多少?倒入这个碗里呢?倒入这个瓷盆里呢?(用不同大小的容器来感受1毫升)

(6)应用。

①(出示2毫升的药水)谁来说说这支药水大约几毫升?

②(出示10毫升的口服液)判断一下这支口服液大约有几毫升?

2.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师:你们平时喝过饮料吗?

生:(不屑一顾)喝过。

师:那你知道自己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吗?

生:(争先恐后)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

师:请拿出带来的100毫升的饮料,我们试试看。

生:(学生兴奋又惊讶)真的喝吗?

师:哎,别急着品尝,得听清要求:用平时的速度喝,先数一数要喝多少口才能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生1:我每口大约15毫升。

生2:我每口大约5毫升。

师:你喜欢小口啜饮,细细品味,对吗?(学生笑)

生:我一口喝50毫升。(学生感叹:豪饮啊)

片段三:实践与探究

1.操作实验。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毫升、感受了毫升,那升和毫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谁来猜猜看?(生说)

1升到底等不等于1000毫升呢?能不能验证?下面就请利用你们带来的瓶瓶罐罐,小组合作探究1升等于多少毫升。

友情提醒:

①先思考方案,再动手操作。

②实验讲究的是真实,等会儿要把实验的真实结果汇报出来。

(2)学生汇报情况:①1升=1000毫升,②1升<1000毫升,③1升>1000毫升。

(3)验证:用实验器材验证,得出准确结论: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反思: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1升不等于1000毫升的情况?(小组讨论)

分析原因:

①1升<1000毫升。A.由于操作不当部分水泼洒了出来;B.由于瓶子的实际容量要比商标上的数据多一些,如1升水倒入2个500毫升的瓶子里没满。

②1升>1000毫升。A.一些伪劣产品的瓶子容量要比商标上标明的数据少些,1升水放入这些瓶子,放不下;B.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流失了一部分水后,又补进一些水,补多了就超过1升了。

适时点评:看来我们研究问题不仅要实践操作,还得深入思考才行。

反思:

1.体验——让数学充盈活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体验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研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毫升”、应用“毫升”和建构“毫升”。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1毫升大约有几滴水”“手心里的1毫升”“针筒里的1毫升”“调羹里的1毫升”“碗里的1毫升”“瓷盆里的1毫升”等丰富的体验活动,充分感知1毫升,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参与活动。学生通过这种经历、体验,真切地感受到1毫升的实际意义,并形成明确的表象。同时还设计了“喝一口大约有几毫升”这种别具一格的活动情境,更是一种独特而又深刻的体验,不仅使课堂充满风趣,还使学生对毫升产生了更感性的认识。“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让学生的学习因体验而真实,因体验而美妙,因体验而智慧,让学生的生活因体验而丰富、详尽、完整、生动、富有人情味……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体验到数学的活力。

2.探究——让数学走向开放

开放是一种行动、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在探究升和毫升的进率过程中,努力体现学习过程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做数学”,采用“大步子”的策略,只提供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而这些材料又是他们在生活中搜集来的常见的瓶瓶罐罐,所以倍感亲切,思路广开。学生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有的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瓶子可以装2瓶,有的把1升水倒入250毫升的瓶子可以装4瓶,也有把1升水倒入200毫升、100毫升的瓶子,分别可以装5瓶、10瓶,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发现升与毫升的关系,当学生实践的结果有争议时,还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反思、分析。渗透探究科学真理不仅要实践操作,还得深入思考。学生就在这样的探究中体验着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着科学实验的真实与可靠。

3.渗透——让数学更具魅力

数学是一种文化,不但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的享受以及厚重的文化意蕴。因此,课堂中应处处渗透人文情怀,主张以人为本。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注重自主探究,用事实说话”,一方面在探究显性的数学知识,而在这个显性知识的背后隐藏着探索的方法与思维的策略,乃至实事求是、自主探索的人格品质。对学生来讲,隐性知识更为重要,他会用这种方法、策略以及自身的品质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课堂是知识的河,是生命的河,是承载课堂文化的主体,是儿童个性张扬的蓝天。”人文精神应渗透在课堂的每个细节中。课堂上让学生将1毫升水放到不同容器里感知,让学生理解容器形状在变而1毫升不变,既是哲学思想的渗透,又是数学守恒思想的体现;“向学生介绍献血常识”这一环节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爱心教育;“如何处理水槽中的水”这一举动很自然地渗透了环保教育;实践作业中不着痕迹地洋溢着审美的艺术气息。唯有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飞扬起自主的个性,数学也就必然散发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瓶子实验探究
瓶子赛跑
设问引导探究
瓶子赛跑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瓶子赛跑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