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4-05-10阳勇福林海燕王晓峰廖桂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8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

阳勇福++林海燕++王晓峰++廖桂华

摘 要 结合洛阳理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工程教育的特点,确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方向,构建“校企共建、联合培养”新机制,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从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72-03

目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建立工程技术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创新工程师培养模式,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以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建材特色的本科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直以为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工程实践教学中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广泛参与,全程监督,重视技术能力的训练,重视工程素养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目标及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建设经验,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与探索。

1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国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国外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成员模式和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模式。美国工程教育经历了最初的以实用主义为目的的工程技术教育(20世纪30年代以前)、重基础科学研究(20世纪40—50年代)、通识教育与基础科学教育并重(20世纪60—80年代)和回归工程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后)等过程,即美国在经历了“技术模式”“科学模式”后,正实践着当前的“工程模式”[2]。美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础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学习,毕业后通过职业教育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而欧洲大陆国家工程教育呈现“分合辩证统一”的特点,如德国工程教育采用了由理工科大学(TU/TH)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应用技术大学(FH)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办学模式,法国则采用“双轨制”高教体制,通识教育与精英教育在职业教育中互为补充[3]。德法国家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时获得工程师学位以及职业资格。国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都要求注重实践教学,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非常普遍。

我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对应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采用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阶段(四年制本科)、设计型工程师培养阶段(2年全日制硕士)和研究型工程师培养阶段(3~5年工程博士)。各个培养阶段安排相应的企业实习时间,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同,洛阳理工学院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与途径等方面有别于办学实力雄厚的传统大学,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上找到突破点,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设计

培养方案应充分体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特征[4]。洛阳理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时,以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工程师储备人才为目标,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办学规格,“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3+1”培养模式,即累计有3年时间在校学习,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训练内容,即企业培训内容和专业培训内容。企业培训内容包括企业课程、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教育、行业法规与技术标准学习、生产技能培训、生产过程控制与生产实习等,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实施。专业培训是针对承担具体企业业务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后续的发展打好基础。专业培训可以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学校相关平台或企业工作平台完成。

专业方向的定位 洛阳理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以服务建材行业为主,对国内建材企业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当前与未来的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比较国内设置同专业高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工作定位。根据学校建材方向上的传统优势,确定水泥工艺方向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主要实施点。学校选择洛阳水泥工程设计研究院、河南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公司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与其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协助完成本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企业的参与是实施“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学校与河南省内具有较强实力和良好合作基础的多家企业共同承担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任务,培养的后备人才可以直接进入对口的企业就业,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培养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人才,企业参与积极性很高。

课程体系的设置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按“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综合教育”的方式实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以第一课堂(校内)为主要形式实施,教学任务的实施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与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个人品德、职业道德、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材料工艺CAD基础、热工检测与自动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入相应工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水泥工艺学、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水泥性能检测、混凝土工艺学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综合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开拓视野、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增强团队协作和交流等作用,通过课外科技创新、学术讲座活动、基础技能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5]。

3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式与途径

校企共建,联合培养 洛阳理工学院先后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天瑞集团公司、中国联合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同力水泥集团、洛阳水泥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以此为平台,建立了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紧贴产业需求。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邀请企业全过程参与学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工作的安排等人才培养环节,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规格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精神的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近年来,实践教学受到学生人数规模、工程实践条件等限制,实践要求与实践条件存在巨大反差,其教学效果明显下降。为了有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满足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断加强具有建材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6]。目前,学校与建材专业相关的省级实践教学平台有水泥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建材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此外,还有粉体工程实训中心、材料测试中心、河南省固废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和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借助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学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生产操作、材料设计与检测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工程观念与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这些平台也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如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的洛阳培训基地就是以此为依托建立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包含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程教学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既锻炼教师队伍,又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取得良好的成绩。如水泥工程的仿真教学系统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在参加全国首届水泥中控操作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构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服务建材行业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利提升科研水平,加快科技转化,解决企业生产难题,是企业与高校专业服务对接、互动的桥梁与纽带。自洛阳理工学院升本以来,该专业与国内20多家建材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开展产、学、研的互动活动。一方面,企业生产上的难题可以提出、讨论,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解决生产问题,企业获得技术支持,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和优质的职工技术培训服务。

4 “卓越计划”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加强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用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的领导与指导,材料系成立了一个由系领导、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并聘请专家对“卓越计划”实施内容进行论证。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的生源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学院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原则,建立了“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能进能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动态管理机制,旨在培养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且有志于从事水泥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5 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人才培育工程。地方高校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应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找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定位,在实际操作中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越办越出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以麻省、伯克利、普渡、天大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8-23.

[3]刘鸿.法、美、德、俄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之缘[J].大学教育科学,2012(2):46-50.

[4]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5]林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6]林海燕,阳勇福,郭献军,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仿真技术在水泥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7):10-13.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