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开放式实验协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2014-05-10罗昭霞周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8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开放式

罗昭霞++周江

摘 要 在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科技大学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成功经验模式,提出构建管理学院实验协同教学平台的建议,并展望平台未来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 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式;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58-02

1 引言

在知识经济及移动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不断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和创新,而教育信息化则是现阶段高教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2 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向

移动教育 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基于宽带多媒体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入数字互联网络,映射到教育领域中则催生了崭新的移动教育形式,它以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为理论基础,以无线移动网为访问渠道,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使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段,通过教学双方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移动教学服务器来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活动。移动教育把师生从学习的时空限制中解放出来,能够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云教育平台 云教育平台是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来搭建的广域教学准入平台,它将各类教学资源迁移到云端整合成资源池,并以服务的形式公平地提供给所有的师生和学习者。在继承了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同步和共享、海量存储和强大计算能力以及按需服务等优势之下,云教育能够在降低资源成本的同时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互动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教育的信息化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基于云架构的教育平台成为当今各高校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积极探索的目标。

网络协同学习 教育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协同学习理论的发展。透过以Web2.0技术搭建的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传统的小组或团队组织的学习模式得到了拓展,全体师生都能够自由便捷地分享个人对某门课程或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而一门课程的内容建设、教师备课、学习笔记的完善以及重难点分析等,都可以在网络上通过师生的互相协作来群创完成。网络协同学习的模式使知识通过新的传播渠道得到了更充分的传递和共享,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实例分析

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的地方性工科类院校,在本校教学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上,基于校园网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平台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校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教学资源网络化 物理实验教学平台按教学顺序合理组织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电子教材、实验仪器介绍、基础实验操作预习视频短片、经典教学录像、习题库、实验扩展资料等各类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各知识点进行了模块化的梳理和编排,实现了对知识点快速查询和实时获取的功能。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满足了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和要求,同时培养了学生查阅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管理实时化 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个方面同时实现了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时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时段并预约感兴趣的开放性实验项目,通过教学平台完成网上预习、学习、复习、提问等各项学习任务。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实现诸如学生网上自动分组、网上考勤、网上答疑、成绩统计查询和题库抽题等功能,从而有效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考核初步自动化 物理实验教学平台上建设有试题库和考试自动抽签系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的考试项目。由于大学物理实验采用了全校学生分级教学的模式,对应不同的教学要求考生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在考前10分钟,以组为单位在对应的必做实验项目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项目,随后各组分别进入所抽取项目对应的实验室中完成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的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考题的初步自动化考核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合理性。

4 管理实验协同教学平台的构建

在对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广西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将探讨管理学院实验协同教学平台的构建方式。

管理实验平台信息化现状分析 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属于文管类院系,这决定了其专业实验的开设大多是以仿真模拟软件的形式出现,因此其自主设计搭建的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有以下功能。

1)实现了实验教学软件的开放:依托校园网将企业管理模拟实习、电子商务模拟、ERP仿真模拟、第三方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类仿真模拟软件开放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只需要按照平台提供的说明方法进行客户端的安装或注册一个实验账号,就能够随时在校园网铺设的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入仿真模拟的实验环境去完成个人或小组的实验任务。

2)实现了主要教学过程管理的自动化:网站提供了网盘功能,每个管理学院的学生都分配到一个唯一的账号,可以把个人的实验数据和资料自由地上传及下载,或者把实验报告的电子版提交给指定教师;任课教师的账号还能够实现资料的定向共享,以发布实验任务或共享各类实验资料;而实验管理员则能够根据实验的要求,通过网络控制功能调整实验室的网络接入状况。

管理实验协同教学平台的构建分析 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示范辐射作用,实验中心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必须根据现今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改革。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实验协同教学平台的构建无疑将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而它需要完成的改进工作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实验室的全面开放。管理实验教学网站实现了各类模拟仿真软件的开放式教学,但对于必须使用专业硬件设备才能完成的实验项目,如物流仓储自动分拣操作、生产流水线优化、人因工程设计、市场营销沙盘模拟等综合设计类实验,依然沿用了传统的计划内课堂教学模式,这类实验项目的逐步开放可以参考兄弟院系——理学院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成功模式,即首先以开放实验项目为单位,把相关资料(实验要求、步骤、操作规程视频等)整理后在平台上模块化展示,同时合理安排各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并发布到教学平台上,设计开发开放性实验预约系统,让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预约需要修习的实验项目,从而在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模式中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其次开发实用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通过平台实现管理学院实验课程的网上排课、网上考勤、网上答疑等自动化管理功能。

2)基于Wiki搭建实验协同教学平台。学习过程中的广泛讨论往往能够促进思维的活跃和知识的转化。Wiki是一个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在保留历史修改记录的前提下支持用户对所有内容的任意编辑。因此,基于Wiki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学生可以在清晰的知识脉络中围绕特定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在线编辑和评论,并在广泛的交互式讨论和对知识点的修正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框架。

Wiki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模式为:实验前,由实验教师在协同教学平台上发布每个实验项目的操作过程、知识要点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进行查证分析的基础上于相关页面发表个人的见解(实验理论的新发展或实验步骤的优化等),所有师生都能够看到对页面内容的每一次评论和修改,并可以自由地对新内容进行评价或纠正,通过对Wiki页面内容的持续添加和更新的方式,形成一个经由教学一线师生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所共建的实验教学资源库;实验完成后,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Wiki平台上发表实验日志(记录实验过程及学习感悟),经由组内或组间的讨论启发学生对实验日志的修改和完善,这些公开的日志和历史修改记录成为供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及各年级学生实验时参考的第一手资料。只要合理设置权限并给予适当的激励,允许不同意见充分表达的协同教学将成为一个令人愉快的学习过程,不但可以促进全院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和知识的转移,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及书面写作能力。

5 展望

作为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院的实验教学平台应能够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的特征。因此在完成全面开放和协同教学的统一整合后,为满足师生由于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学习的欲望,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二期的平台建设计划提供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实验项目内容、通过公众微信号发布实验资讯和学习任务等便捷的移动学习方式,整合学生零碎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兄弟院系的支持下,尝试建设校内文管类实验教学的云教育平台,通过整合各院系的服务器、存储空间和实验资源,提供与社科学院共享心理测试实验、与体育学院共享人因测试教学资源、与财经学院共享统计分析实验资源等云服务功能,构建一个云计算支持下的开放式协同学习的一站式实验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梁付杰,鲁徐,常夙恒.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2(1):7-8.

[2]朱基珍,黄榜彪,莫济成,等.基于校园网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广西物理,2012,33(3):

41-45.

[3]徐鲁强,钟琳,张广兵.Wiki在国外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高教研究,2010(4):29-32.

[4]赵明霞,姚高峰,杜晓静.云计算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13-14.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开放式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关于小学作文开放式指导的思考
开放式公园绿化中常见问题与改善措施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计算机专业跨学科协同教学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模型构建研究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