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核心要素、活动形式及构建策略

2014-05-10李健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12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究型课例教研组

李健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120)

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核心要素、活动形式及构建策略

李健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120)

研究型体育教研组是建立在群体研究基础上,以教研为依托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是学校落实常规教学工作,进行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听评课等一系列专业活动的组织。研究型教研组以“教师自身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它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又是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和集体凝聚力的组织。

一、研究型教研组的核心要素

体育研究型教研组的核心要素包括:体育教师团队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符合实际需要的“集体备课”、“技能培训”;“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同伴互助”、“课题引领”等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监控、评估体系;专家引领和指导。

二、研究型教研组的活动形式

(一)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活动行政气息过浓,教师自主研究意识不够;2.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单一,研究兴趣不足;3.教研成果功利化,教学研究深度不够;4.教研活动一言堂、形式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5.教研活动随意,教学研究系统性、可持续性不足等现象。

(二)常用的教研形式

基于以上教研活动中的问题,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应由教研组长负责,采用师徒结对、案例及课例研究、问题研究、课题引领等形式;采用奖励、激励与评价制度;系统、可持续地规划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内容,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形式。根据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特点、工作性质,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常用的教研形式有:

1.集体备课式: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作用和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集体备课为依托进行教研活动的方式,具体方式如下:“主讲教师带领备课—疑问—问题研讨—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反思提升”。在实际教研中可灵活开展,如: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兴趣,在教研组长统筹下,每一位教师都有组织教研活动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组织集体备课的机会;既激发了教师们参与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也发挥了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2.“课例”研究式:每学期都可以以“课例”研究作为切入点(研究主题可不同),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以教研组、学校、片、区、市等各级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研讨课等为依托,有系统、连续、递进地进行“课例”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或由课堂教学引发的相关问题。以“课例”研究式为依托进行教研活动,可采用如下方式:“公开课—听评课—课后研讨—聚焦问题—解决策略—实践检验—反思提升”,如:根据上级部门、学校的总体规划,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每位教师在组内或校内做一节公开课,以“课例”中的教材教法、学生学习、教师技能等问题进行研究,既提升教师技能,又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3.问题导向式:有问题、才有研究,有“真”研究、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以体育教研组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基于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研究型教研组的活动形式之一,“问题导向式”研究可采用“教学及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问题—理论学习—针对问题的主题读书会—沙龙式交流研讨—形成问题链—反思提升”的方式。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将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及交流转化为对实践问题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激发体育教师的研究愿望和研究热情。

4.课题引领式:课题指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工作,围绕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体育教师参与一定规模的课题研究对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开拓研究思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参加“国家级三级课程整合课题”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有了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学习、交流、研究的机会,有了发展的平台,有了申报与工作相关的“个人课题”、“小组课题”、“集体课题”的经验,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增强了体育教师的研究自信,通过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研究,促进其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思想的“研究型”的体育教师。

三、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策略

(一)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规划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一书中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需要致力于: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核心方法。针对这五项核心方法,对如何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笔者提出以下思路:

1.自我超越—通过实践学习,集中精力,不断探索,并超越自我,实现教师自身和研究型教研组价值的理想;

2.改变心智模式—以不断的学习发掘教研组及教师自身对事物的认识,通过“审视、质疑、容纳别人的想法”,决策教研组和教师自己的行动;

3.建立共同“愿景”—组织的作用是将个人的愿景,整合为组织成员们共同的愿望,大家共同努力学习,主动的奉献和投入;

4.团队学习——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团队具有整体协作的行动能力,团队的智能高于个人的智能,因此,团队的共同学习效果好于个人学习;

5.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既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一项实用的技能,能帮助体育教师把握不断变化事物的规律,从而创造性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思路,对于研究型教研组活动规划如下(见表1):

表1 研究型教研组活动规划

(二)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策略举例

集体备课式、“课例”研究式、问题导向式、课题引领式等研究型教研活动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教研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参看下列“研究型教研组‘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活动案例指导”。

1.研究型教研组学年目标: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提升新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师们课堂教学能力及听评课能力;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过程的“主讲、做一节课、评一节课、写一个反思、思考一个问题、做一个问题研究、形成一个微课题研究成果(能发表、获奖)”等方式,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2.研究型教研组管理制度:每周固定半天时间进行组内教研活动,并按计划执行,一般情况教研活动不得随意取消,全体教师必须参加。

3.研究型教研组本学年研究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形成课堂教学“真问题”的研究,并形成集体和个人研究成果。

4.研究型教研组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学期:

(1)每周的集体备课——专项主讲和技能培训结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专项优势主讲“教材及教法分析”,并引领教师们进行技能练习;如:篮球专长的教师,主讲篮球教材价值、教学方法、裁判法,以及篮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建议等等,并组织教师们在专家引领下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2)听、评课—(开学后用2个月的时间),每位教师要说课(如5分钟微课)、听课、评课(针对本教研组);通过研讨、交流聚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3)“课例”研究—(第3个月),对看评课的问题进行“研磨”,提炼典型“课例”,再一次组织组内看评课,形成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点”。

(4)形成共同感兴趣、有价值的课题—(第4个月),根据集体备课、看评课、“课例”研究,形成研究主题,如:“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学法研究和‘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根据教师们的研究兴趣,组成2~3人的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主题的具体研究题目,专家指导与引领。

(5)制订假期计划,查阅相关主题的文献,进一步完善研究主题;读一本与教研组研究主题相关的书籍。

第二学期:

(6)读书交流——(开学后两周内)完成读书交流会,结合暑期文献及书籍的阅读交流读书体会。

(7)每周的集体备课——专项主讲和技能培训结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专项优势主讲“教材及教法分析”,并引领教师们进行技能练习;如:体操专长的老师,主讲体操教材价值及锻炼价值、教学方法等,并组织教师们就体操教学中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8)看、评课——(开学后用2个月的时间),结合第一学期“课例研究”聚焦的点,通过“同课异构”听评课,以及在确定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点”的基础上,在专家引领下进行研讨、交流、写深度反思的案例。

(9)研究小组主题汇报—(第3个月),根据小组研究初步成果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

(10)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第4个月),教研组及小组成果的完善及修改;对研究成果的实践验证,推广研究成果。以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以点带面深化研究成果,在专家指导及建议下,制订下学期以‘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为中心的研究计划,并在巩固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扩大研究范围、拓展研究视野,如: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大课间、运动竞赛及运动队训练等等。

[1]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12.

猜你喜欢

研究型课例教研组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课例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7P营销理论与学科服务推广:以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为例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