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性评价在体育专业不同专项学生跑的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4-05-08王秀香杜煦佳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脚掌体操田径

王秀香,杜煦佳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体育教育学

诊断性评价在体育专业不同专项学生跑的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王秀香,杜煦佳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已经具备多年的专项训练和比赛实践经验,其专项活动必然对其跑的技术产生影响。本文在跑的技术教学前通过录像分析法对不同专项大学生跑的技术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其技术特征。结果表明:体操专项学生跑的技术特征是动作幅度大、重心起伏大,而且以前脚掌着地;武术专项学生是动作幅度小,而且以脚跟或者全脚掌着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归纳,并在教学过程中检验其效果,实验后各专项大学生所有跑的技术指标均有好转。同时体操组和武术组与对照组(田径组)已没有显著性差异。

运动专项; 跑的技术; 教学;诊断性评价

在体育院系的田径课教学中跑的技术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不论在运动训练活动中还是在健康体育中,跑都占据重要位置。由于跑本身所特有的特点,在跑动过程中着地缓冲阶段产生的反作用力有利于血液沿着血管向上流动,此时就完成了特殊的流体按摩,这种按摩具有加固血管壁的作用;同时在跑的动作过程中对肝脏和肠起到某种意义的震动,此震动的意义在于能改善胆汁的回流入肝,并清理栓塞,从而提高肝脏和肠的机能;与此同时,震荡血液、淋巴和细胞间质能促进清理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因此跑一直都是最普遍、最有效果的健身手段,这使其在健康体育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体育院系的毕业生是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的最主要践行者。作为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其在职业技能形成的学校教育阶段必须形成对跑的正确理解和完善跑的技术。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的学生入学时已经具备了多年的专项训练和比赛实践经验。所从事的专项活动必然对其跑的技术产生影响。因此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跑的教学中必须对其原有的技术进行纠正,进而形成正确的跑的技术。

但是从事身体练习如果缺失监控、不考虑基本的运动原则、不考虑基本的运动技术及机体的适应能力会导致弊大于利。我们并不是偶尔听到这样的声音:跑步会损伤腰椎。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而其原因是由于不正确的跑的着地缓冲技术。因此,应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当以不正确的着地缓冲动作跑动时,所产生负荷的负面效应就传递给膝关节,其经过髋关节并最终到达腰部;在低速跑的过程中放腿时,对运动支撑器官的负荷达到了人自身体重的3倍,而在短跑中负荷能达到8倍[1-2]。

现代教学法中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越来越重视。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导向、诊断功能,尤其是对诊断性评价的运用。因此本文在教学开始阶段对学生的起始状况进行诊断,揭示其在跑的技术中着地缓冲阶段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诊断性评价在跑的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而在考虑学生原有专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合理的跑的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学生跑的着地缓冲技术,使因材施教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以更加充分的落实。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诊断性评价在体育专业不同专项学生跑的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期刊网,查阅大量有关跑的技术与运动技能形成的文献,了解跑的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而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对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生(n=13)、体操专项学生(n=12)、武术专项学生(n=13)进行为期1学期的教学实验,所有专项学生均为体育专业普通大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无明显差异。其中田径组为对照组,在田径课的准备活动中采用针对性的练习,调整跑的技术。

1.2.3 录像分析法 用1台高速摄影机在现场进行定点拍摄,拍摄频率100 f/s。教学实验前受试者以自己舒适的速度跑300 m,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实验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摄像。运用“Selicon COACH”软件进行解析,获取本研究所需的运动学原始数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专项大学生实验前跑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实验研究了完全不同的运动专项—体操与武术,田径组在研究中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体操专项学生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大且以前脚掌着地;武术专项学生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小且以脚跟或者全脚掌着地。

实验前不同专项学生的跑的生物力学参数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田径专项学生以更大的着地角放脚,这使他们有效地减小了着地距离,着地距离指脚着地瞬间摆动腿脚尖与身体重心投影点的水平距离。着地点远会降低身体重心的高度, 并且加大阻力以及导致重心上下起伏, 从而延长支撑阶段的时间[3],田径专项学生比体操专项学生着地距离少16 cm,比武术专项学生少8 cm。田径专项学生身体重心腾起角显著低于其他专项的学生(P <0.05),这减小了支撑阶段垂直方向的重心起伏。“跳动式”跑步在武术专项的大学生中反映最为明显,其重心腾起角为10.2°,比田径专项和体操专项的学生分别高1.4°、0.8°。这表明武术专项的学生在跑的过程中相对垂直,分速度大于其他专项的学生。体操专项与武术专项学生在支撑时间与着地距离这2项指标上与田径专项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他们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大于田径专项学生(见表1)。

在达到垂直位置前的缓冲阶段,支撑腿出现屈膝和屈髋,屈膝和屈髋的程度说明了身体重心下降的程度[4],也可以用此指标来评价支撑腿退让性工作的效果。屈膝角最大的出现在体操专项学生中,较田径组高14.4°;较武术组高10.4°。1)这是由于他们消极放腿的原因引起,最终导致了重心起伏较大,这样体操组与武术组学生重心起伏超过8 cm,明显高于田径组学生。消极的放腿还导致了缓冲阶段退让性工作的效果,延长了支撑时间,因此田径组学生支撑时间显著(P < 0.05)短于体操组(0.118 c)与武术组(0.152 c);2)虽然支撑时间与缓冲时间田径组短于实验组,但是蹬地距离(53.04 cm)却明显的长于体操组(47.4 cm)和武术组(45.4 cm)。

表1 不同专项大学生实验前跑的生物力学特征

由于着地距离与作用于支撑运动系统的负荷直接相关,为了减小对运动支撑器官的负荷,体操专项的学生完善跑的技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积极放脚和着地时前脚掌接近身体重心。而对于武术专项的学生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形成在着地时以前脚掌着地的习惯。这样可以使人体最强大的弹簧—前脚掌参与到缓冲过程中来。从而减少并有效降低作用于腰椎的负荷。

2.2 体操专项大学生实验前后跑的技术变化 由于体操专项的学生特点是消极着地支撑,这导致着地距离延长,降低了垂直位置时的身体重心,也相应增加了对运动支撑器官的负荷。因此他们被施加了能提高主动积极着地、使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的练习。使着地点尽可能接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以增大着地角、减少着地距离,使支撑反作力方向趋于垂直,从而快速移过支撑点,进入缓冲后期的助力阶段;掌握正确的缓冲技术,使踝、膝、髓关节主动弯曲,积极退让,从而在着地瞬间就能使身体重心快速向前过渡,以减少缓冲前期的支撑时间,主要练习方法如下:肩倒立做蹬自行车运动,身体前倾并积极放腿的大步走、小步跑、直腿跑、半高抬腿跑、积极落地的单足跳、两人练习(同伴在后握住脚踝,练习者克服同伴阻力向前做积极着地的跳跃)等。

教学实验表明,对于减小运动支撑器官承受的负荷方面的指标教学实验是有效的。着地角增加了2.4°,这表明学生在跑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在接近垂直的位置放腿,这种着地方式使着地距离减少了8.4 cm。实验后身体重心下降程度变小,屈膝角和屈髋角均显著性增大。其中屈膝角增加9°,屈髋角增加3°。着地距离也有了显著性的减少,减少了8.4 cm。这样的结果是减小了跑动中对运动支撑器官的冲击力(表2)。2.3 武术专项大学生实验前后跑的技术变化 武术专项大学生跑的技术特点是着地时以脚后跟着地,这使前脚掌无法参与到缓冲过程。而前脚掌是人体的运动支撑器官中最主要的缓冲部位。这就相应增加了作用于运动支撑器官的负荷。针对这一特点设计的练习是完善前脚掌着地技术,是采用积极主动的扒地式着地技术,避免蹬踏式着地方法,以减缓着地时的冲击阻力。具体练习包括:坐立向外转动前脚掌、两人面对面互蹬前脚掌、提踵、强调前脚掌着地的小步跑、单足跳过实心球、前脚掌着地的跑楼梯等。

表2 体操专项大学生实验前后跑的生物力学特征对比

教学实验后武术组学生跑的技术有明显改善,前脚掌积极参与到落地动作过程中。着地距离下降了4 cm,腾起角下降了0.8°,实验后身体重心下降程度变小,屈膝角和屈髋角均显著性增大。其中屈膝角增加3°,屈髋角增加9°。蹬地角和腾起角变小,这使重心起伏下降1.1cm,这显著地降低了运动支撑系统的做功,意味着在2 000 m距离的中等步长(150 cm)跑中,练习者少举起自身14.7 m。重心起伏的下降同样受到了蹬地角的减小(2.0°)和腾起角的减小(2.1°)的影响。同时实验组学生在着地距离和蹬地距离这些指标中也有了显著性变化。进而使作用于运动支撑器官的力变小 (表3)。

表3 武术专项大学生实验前后跑的生物力学特征对比

2.4 田径专项大学生实验前后跑的技术变化 田径专项大学生在本实验中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结果表明田径专项大学生所有跑的技术指标也均有好转。减小了蹬地角和腾起角,降低了重心起伏,屈髋角有所增加,但屈膝角由于蹬地角和腾起角变小而变小,但经检验无显著性变化。在总体好转的趋势下,田径专项学生跑的技术在着地距离和蹬地距离上没有变化。可能的原因为:1)田径专项学生的跑的技术已经定型,很难在短时间改变;2)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减少消极用力的着地距离(表4)。

表4 田径专项大学生实验前后跑的生物力学特征对比

2.5 不同专项大学生实验后跑的生物力学特征对比 不同专项的大学生实验后在反映运动支撑器官所受负荷的指标上已经没有显著性差异(表5)。着地角全部增大,减小了缓冲阶段的制动作用。各组学生的腾起角均变小,减小了跑动中的重心起伏,减低了对运动支撑器官的冲击。其中体操组和武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前体操组、武术组与田径组在腾起角这一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实验后各组之间已经没有了显著性差异,尤其是武术组腾起角下降了2.1°。

表5 不同专项大学生实验后跑的生物力学特征

在垂直点支撑腿屈膝角和屈髋角明显变大,并且在不同专项学生之间不再具有显著性差异时,体操组学生屈膝角增加了9°,武术组学生也在屈髋角这一指标增加了9°。这表明试验者更加主动地放腿着地支撑,使着地点接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在这种情况下,在到达垂直位置之前因退让性工作储备了更多的弹性势能,促进了蹬地时肌肉的有效工作。

此外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身体重心起伏程度在不同专项的学生中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实验组;实验组在实验后与田径组已经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实验组学生的跑的技术已经更为经济和有效。

实验组在着地距离这一指标上明显下降(P <0.05),在这一指标上实验组与田径组已经很接近,经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田径组则基本没有变化。经过对跑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实验组的学生进步更为明显。在反映对运动支撑器官所承受的负荷的指标上与田径组已经很接近,证明实验的教学方法有效。

3 结 论

1)决定运动支撑器官受到的负荷的跑的技术指标是身体重心起伏程度、着地距离和着地方式。

2)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学生跑的技术受专项影响。对于体操专项学生来说,特点是消极放腿和着地点远离身体重心投影点;对于武术专项学生来说,特点是以后脚跟着地和重心起伏过大。

3)完善跑的技术首先要系统地评价这些指标:腾起角、重心起伏程度、着地距离、着地方式等。在跑的技术教学中采用诊断性评价可以有效确定不同学生的技术特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1]Абазалов Р.А.Экология физ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человека[J].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физ.культуры,1997(8):53-54

[2]Гойхман,П.О роли фаз движений в беговом шаге[J].Легкая атлетика,2003(11):34-36.

[3]孙为民,王国强.着地缓冲对我国男子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学报,2008,31(3):425-427.

[4]纪凯斌.改进途中跑摆动腿技术对提高短跑速度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108-111.

[5]魏书涛,刘宇,傅维杰,等. 短跑运动控制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0,30(9):37-43.

[6]张昌言,周曰卿.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学报,2002,25(3)425-427.

Application of Diagnostic Evaluation on Running Technique Teaching of Sports Major Student in Different Orientations

WANG Xiu-xiang, DU Xu-ji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Sports major student in university have already possessed years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experience as entering university. Their specialties surely have influence on running technique. Through video analys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duct an initial diagnostic evaluation on running technique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majors, which helps for finalizing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shows that students of gymnastics major have a large range of action, a large fl uctuation of gravity center and feet tend to touch ground with soles fi rst. Students of Wushu major have a small range of action and tend to touch ground with heels or entire foo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examined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After experiment,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running for students of various majors improves, but there is no prominent difference between gymnastics, Wushu group and athletics group.

sports specialty; running technique; teaching; diagnostic evaluation

G807.0

A

1004-7662(2014 )12-0043-05

2014-11-29

王秀香,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材教法。

猜你喜欢

脚掌体操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雪球上的红脚掌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大脚掌的小鸭子
头脑体操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