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赛事综述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4-05-08岳庆利安学涛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空手道裁判员赛事

岳庆利,安学涛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专题报道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赛事综述与发展对策研究

岳庆利1,安学涛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2014年全国空手道论文报告会”论文精选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空手道项目的发展,提高项目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服务,中国大学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于2014年11月14~17日在南京六合区举办了科研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北京博克森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六合分公司、南京成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南京六合区体育局、南京六合区教育局协办,南京成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本届论文报告会收录的论文内容涵盖了空手道赛事发展研究、历史源流与文化研究、运动训练研究、社会化推广研究等领域。本刊精选了部分研究成果,以展示我国大学生空手道运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发研究者的共鸣,积极开展学术探讨,进一步推动空手道学术研究的深入与繁荣。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空手道赛事及体系建设进行探究。研究认为,第4届全国大学生空手道赛事有如下特点:1)比赛精彩,不同组别特点突出,成绩分布相对均衡合理,礼仪文化特色鲜明;2)赛事运行紧凑顺利,赛事推广取得突破,赛事价值不断提升;3)裁判工作有条不紊,队伍建设基本成型。赛事总体发展具有如下特征:1)承办赛事主体多元化,赛事得到基本保障;2)参赛规模基本稳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3)训练体系基本建立,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4)高校区域分布不均衡,自主发展特征突出;5)运动员组别设计合理,组别群体分布出现不均衡现象;6)培训工作基本常态化,规范化水平有待加强。建议:1)加强交流,共同提高;2)积极布局,点面结合;3)加强培训,完善队伍;4)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大学生体育;空手道;体育赛事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自2010年以来已经举办了4届,4a来大学生空手道赛事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领导下,得到了中国空手道协会及各方的友情支持与帮助,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不断深入,赛事的运作更加规范高效,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一个新项目应该说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特别是空手道项目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高校的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1]。起源于中国武术,发端于日本,推广于世界的空手道项目,已经非常国际化,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新领域。与中国文化渊源很深的空手道项目,自国家2006年引入发展以来,便在大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凸显了国家决策的正确与项目本身的魅力[2]。崛起中的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到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洪流中,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空手道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空手道项目即将迎来发展5a的新起点,有必要对项目发展与赛事进行研究梳理,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赛事为研究对象,了解空手道运动在我国大学生中开展与推广的基本情况,及空手道运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大学生体育”、“空手道赛事”、“对策研究”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查阅、分析,了解了相关研究在国内的总体情况,为分析赛事提供了较好的认知基础。

1.2.2 访谈法 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的部分管理者,及部分运动员进行了电话及邮件访谈,进一步明晰了对赛事的基本认知及赛事未来发展的思路。

2 第4届锦标赛赛事现状分析

2.1 比赛精彩,组别特色鲜明,凸显大学生空手道赛事活力 在努力拼搏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自信与对获胜的渴望,享受难得的赛场过程,使每一场比赛都非常精彩,这是比赛给大家留下的总体印象。本次比赛在分数相等后的判定中,借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裁判工作的经验,首次采用了高分技术先得分者优先、先得分者优先、犯规少者优先的依次判定标准,激发了选手在比赛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基于鼓励进攻与得分的总要求,运动员的训练成果能够在比赛中得到有效体现,增强了运动员使用技术的自信心,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城市大学表现突出,在个人型、团体型上表现非常突出,为大家展示了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得到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同时收获了4枚金牌,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各队运动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不同的组别特色非常鲜明。A组(即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专业运动选手整体保持了较高的竞技水平,为B组(即体育教育专业)和C组(即普通学科类专业)的学生起到了技战术示范指导作用。B组和C组选手因训练时间长短和比赛经验多少呈现竞技水平高低相应搭配特点,运动员一般是大1进队训练、大2与大3进行比赛积累经验、大3及大4达到高水平,队伍建设呈现良性循环发展,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州师范学院是这一规律及特点的突出代表。这一点正体现了大学生空手道赛事的活力与潜力,大学生队伍在4a中是动态发展的,只有做好年级的衔接,及时补充新人,才能保持队伍的良性发展,而团队建设中师生的相互学习与提高也为学生成才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

2.2 成绩分布相对均衡合理,礼仪文化特色鲜明 此次比赛各队取得了自我比较满意的成绩,做到了文明与竞技的统一,为各队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参赛的25支代表队,有22支代表队得到奖牌,获奖比例为88%,其中,15支代表队有金牌,比例为60%,成绩分布相对往届赛事比较均衡合理(表1)。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大家认识到各队之间既是竞争更是命运共同体,既要保证赛事的公平公正,又要在成绩上相互支持,较好地处理了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赛事整体来看,形成了赛事特有的礼仪文化特色。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特殊群体[3],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于礼仪的理解与认真实践,形成了这项赛事的独特风景。例如,香港城市大学选手的型的决赛,其极富张力与感染力的整套演练,有力地提升了整个赛事的品质与文化底蕴,赛事成为传播体育美的魅力课堂,是一次让全体人员感动的视觉盛宴。这种鲜活质感的育人方式与过程,极具示范榜样作用,相比说教更有教育价值与激励意义。尽管在比赛中有个别教练员因为误会了裁判员的判断结果表现得比较激动,有失大学教师的风度,背离了空手道礼仪的基本精神,但只是个别现象。

表1 全国大学生第4届空手道锦标赛成绩统计

2.3 赛事运行紧凑顺利,细节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随着办赛经验的积累,赛事运行主要环节的把握,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总体上看比较紧凑顺利,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协会与大学会员单位之间、协会与办赛单位之间、协会与裁判员队伍之间、协会内部关系等各方面,沟通比较顺畅,工作氛围比较宽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富有效率,保证了赛事运行的顺利与成功。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学生空手道赛事,在各方积极努力下,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奠定了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每次办赛的地点、人员、环境的差异,在一些环节上、细节上还是有改进与提高的空间,例如,赛场秩序优化、志愿者工作的细化、空手道体育文化的宣传等方面,可以做得更细致,进而提升大学生赛事的文化特色、育人特色。把空手道赛事打造成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更是文明礼仪宣扬的平台,充分展示大学生群体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为互为学习进步的大学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国家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积极努力[4]。因此,完善细节非常具有现实及战略意义,需要加强管理与研究,创造精品赛事品牌。

2.4 裁判工作有条不紊,队伍建设基本成型但须加强 裁判工作比较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颠覆性比赛场次,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保证了赛事安全、平稳、有序地开展,得到了各队与组委会的一致肯定。由于锻炼机会少、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判罚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瑕疵,精细化程度存在不足,有待逐步改进提高。由于空手道项目的特殊性,对裁判员的整体要求比较高,裁判员成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整体素质与空手道竞技水平提高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因为空手道在我国整体处于起步与发展推广阶段,尤其是大学生赛事1a只有1次,赛事相对较少,导致积累裁判经验的机会少,因此,裁判员队伍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此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的裁判员队伍,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选调的裁判员及随队裁判员3个部分组成,各占约1/3,是现阶段保证赛事顺利进行的最优选择。从赛事运转与执裁实际情况看,随队裁判员能够积极向老裁判员学习,执裁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尽管裁判员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但基本能满足项目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经过4a的积累与沉淀,拥有了1支比较稳定的20~25人的裁判员队伍,是赛事推广及项目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事业发展整体处于初创阶段,整个裁判员队伍建设水平还比较低,表现在执裁能力、实际经验、队伍稳定等方面。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协会抓住机遇提前谋划,加大裁判员队伍建设的力度,为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做好准备。

2.5 赛事推广取得突破,赛事价值不断提升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与北京博克森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3a赛事承办及推广合同,成为大学生空手道赛事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赛事的基本经费得到有效保障,赛事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拓展,协会更能专心于赛事的精细化管理与品质提升。建立推广赛事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协会更加努力地提升项目推广的力度,不断完善自身体系建设,以更加规范、高品质的工作赢得发展机会,使合作双方成为互惠互赢,更有建设性的发展伙伴,从而提升赛事的整体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会员单位的拓展、竞技水平的巩固提高、裁判员队伍建设、项目文化宣传、科研工作的推进等,也只有提升整个项目发展的厚度与广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项目发展中取得优势。合作公司将通过央视录播及其他媒体形式,宣传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展示空手道项目的魅力,也是因为看到了项目发展的独特魅力。但这种魅力的体现最终通过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整个团队的每个人、每个行动来体现,因此,从业者更要积极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赛事的美誉度、知名度。

3 赛事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空手道作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新项目,经过4a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最直接的体现是很多学生因为参与这个项目而取得更好的自我提升与发展,这也是这项赛事的最大魅力。但发展的任务与压力无时无处不在,因为竞争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

3.1 承办赛事主体多元化,赛事得到基本保障 通过协会的积极努力,力主通过社会力量支持办赛的原则,4届比赛试验了高校自身(1次)、高校与当地政府结合(1次)、体育局与文化公司结合(2次)3种办赛形式,大学、体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机构、文化体育公司等成为承办赛事的主体,是赛事的主要依托(表2)。每届赛事承办主体的性质都有所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一个侧面表明赛事举办模式还处在摸索之中。协会通过4a的办赛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办赛单位也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赛事举办得到基本的保障,取得的发展成果较为突出。不同的办赛主体对赛事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差异,也决定了整个赛事的精彩程度与影响力,这也给协会未来办赛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方向与启示。要看到,总体还处在初创摸索阶段的空手道赛事,办赛效益水平还相对较低,吸引力、影响力不够强,品牌的形成还需时日,从业者要更有耐心与定力。

3.2 参赛规模基本稳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表2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基本情况统计

表2给出了4届赛事的基本情况统计,首届赛事的规模就达到顶峰,第2~4届赛事参赛单位稳定在25个、运动员270人左右,参赛的总规模比较稳定。参加首届赛事后,13个单位、113名运动员的流失有其自身主客观因素,主要原因是运动员不分组别,造成了部分单位和运动原因水平悬殊及最终成绩不理想,付出与回报难成比例而放弃下届比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看出了参赛单位的短视及办赛的顶层设计的重要性。第2届比赛,依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进行了科学分组,迅速稳定了队伍。空手道是新兴项目,推广的整体水平不高,尽管项目本身比较有优势,但受制于认知不足、教练员人才缺乏、硬件等基本条件有限、培训力度不够等因素,整体发展处于一个巩固提高的态势。相比于全国2 000多所大专院校的数量,仅仅25个单位参赛,项目发展的潜力不言而喻。现有的规模是成绩更是挑战,项目的普及工作与赛事的影响力亟待提高。2012年首次以部分中学生为主参加协会的比赛,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一尝试为协会的未来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中学生从大学生比赛中得到的熏陶与教育效果令大家津津乐道。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层次的比赛没有继续推进,但发展的潜在市场给了大家惊喜。从已有参赛单位的实际效果观察,项目已经给所在学校及师生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平台,为其他学校的参与提供了示范与引导作用,相信经过努力发展潜力会逐步转化为实际效果。

3.3 训练体系基本建立,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 从湖南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各参赛单位看,因为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比赛,能普遍得到所在单位的重视,并纳入到所在大学的教学训练体系之中,在教练员选用、运动员选拔、训练实施、日常比赛与保障、成绩激励等方面制度化,大学生空手道基层训练体系基本建立。因为空手道项目不是奥运项目,在学校内部的受重视程度不同;又因为学校性质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在训练的不同方面存在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从4a的发展过程来看,受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建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大学生体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支持,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很多单位在思考自身的优势与发展策略,打造特色体育,强化特色办学的理念,空手道成为这一特色中的重要选项[5]。对物质条件差异的认识需要更理性的观察,既要关注校方领导、制度等客观因素,也要注意教练员自身主观认识与实际努力的不足,而不能简单地对比,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与实干精神来改善内外部环境。

3.4 高校区域分布不均衡,自主发展特征突出

表3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第1~4届参赛情况统计

32 天津体育学院 1、2、3、4 33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1、2 34 天津农学院 1 35 河南师范大学 2、4 36 河南洛阳理工学院 1 37 河南郑州大学 1 38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 39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1 40 西安体育学院 1、2、3、4 41 陕西西安科技大学 2、3 41 陕西西安邮电学院 2、3、4 43 江苏淮阴工学院 2 44 江苏南京审计学院 1 45 江苏苏州大学 1 46 云南师范大学 1 47 云南红河学院 2 48 哈尔滨体育学院 4 49 武汉体育学院 1、2、3、4 50 湖南师范大学 1、2、3、4 51 福建集美大学 1、2

表3给出了4届比赛全部参赛单位的基本情况,高校区域分布不均衡、自主发展特征较为突出。不均衡体现为“点多而面不足”:有11所高校参加了全部的4届比赛,占25所高校的44%,11所高校中除了北京占3所之外,其他都是区域单一的点,分别是上海市、天津市、西安市、长沙市、湖州市、芜湖市、香港;安徽省是区域性高校发展最好的,队伍最多达12个,9个比较稳定,其中,安徽工程大学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北京市和香港的区域性发展次之,各有3所固定的学校,有形成面的潜力;上海市、浙江省、天津市、西安市固定学校1~2所,要积极地、及时地做好工作,形成区域性的影响力。“点多而面不足”是自主发展造成的,依靠高校间的相互影响及教练员的人脉影响力而发展成现今规模,其中凝聚了很多热爱空手道的师生的心血。不均衡、自主发展态势形成的原因很多,但要真正发展壮大自己,协会要正视责任与使命。发展不均衡其实也是机遇,要积极规划组织,加强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面的形成,形成点面均衡、有机融合的发展态势,夯实赛事的基础工作。

3.5 运动员组别设计合理,组别群体分布不均衡特征显现 主要是因为对首届比赛参赛人数不足的担忧,未对运动员依据运动条件精细分组,只是把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运动员分为甲组,其他高校在册的学生分为乙组。这个保守的想法让首届比赛甲、乙组人数严重不均衡,普通学科学生与未注册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同场竞技,技术与身体条件差异过大,竞赛效果打了折扣,导致部分单位退出了第2届比赛。协会根据大学生群体构成的实际,在第2届时及时进行了运动员分组,A组为体育类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B组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C组为普通高校学科专业学生。从第2~4届比赛来看,同质性群体比赛不仅保证了比赛的公平与公正,而且运动成绩设置增加了2倍,有效降低了各队获得成绩的压力;就分组情况来看,组别群体的分布不均衡特征显现(表4~表5)。男女总体比例为2∶5;A组人数递减趋势明显,男生多个体重级别的人数少于6人,女生多个级别的人数在3人以内;B组人数3a内分别为102、58、82人,起伏较大,平均在80人左右规模;C组人数呈稳定增加态势,且人数于2013年超过总人数的4成以上,成为赛事的第1运动员群体。不言而喻,人数与赛事的竞争精彩程度、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等呈正相关,从实际情况来看,B组、C组人多、场次多,对运动员的锻炼价值更大。组别分布的不均衡有客观的原因,但相比于整个组别的群体的人的基数而言,人数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A组人数方面出现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表4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年度组别分布情况统计(1)

表5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年度组别分布情况统计(2)

3.6 培训工作基本常态化,规范化水平有待加强

表6给出了近年来教练员、裁判员学习培训情况的统计,即,在不同区域已举办10次培训,培训人数达到459人次,培训内容丰富且比较系统,说明协会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培训工作的开展基本满足了项目发展的需要。2010~2012年都是3次培训,2013年没有1次培训,培训工作的计划性还有待提高。培训对象是大、中学校教师及在校大学生、空手道从业人员(成年),范围比较宽,参与性广泛,是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培训时间一般选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空档期进行,是比较人性化的举措。随着事业的发展,更为精细化、专业化、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工作应是方向,应优化配置培训资源,做到以从业人员为本,使各方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表6 全国大学生空手道协会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工作统计

4 未来发展对策与思考

4.1 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大学生空手道项目经过4a成长至今,发展与提高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任务,加强与促进交流尤为重要,需要在4个方面积极推进:1)运动队单位间的技术人员交流。例如,北京体育大学派高水平实习生带中国公安大学学生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创造更多条件促进交流与提高;2)裁判员交流。应利用赛事、培训等机会,以老带新,加快新裁判员成长,提高裁判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3)推进阶段性的科研交流,制订计划引导支持从业人员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推动空手道项目向深层次发展;4)加强与外部交流,加强宣传,争取单位支持、社会支持。

4.2 积极布局,点面结合 增加参赛单位数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只有普及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才能最终提高整体发展水平与质量。1)要制订激励措施,根据现有单位分布情况,确定重点工作单位及区域发展战略,发挥其区域性的辐射带动作用,争取让区域内更多高校参与进来,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2)要推动举办区域性赛事,积极完善赛事层次,发挥以面促点的拉动作用。视情况可制订“未来5a队伍拓展计划”,每年增加10支队伍以上,形成至少3~5个区域性的赛事,队伍稳定在60~80支的规模。

4.3 加强培训,完善队伍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推广员、科研人员等,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托的主体力量,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尊重并依托他们,团结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队伍的实际,创造条件开展学习、培训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推进协会建设。处于发展初期,要切实考虑被培训个体的付出成本,尽量创造条件降低培训成本,保护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时效性、计划性,使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打造有机融合、配置最优的团队。

4.4 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信息时代条件下,对自我发展迫切的社会组织而言,做好宣传包装推介工作非常重要[6]。这里讲的宣传更多指公益性、商业性方面的价值宣传与开发,紧扣人的全面发展,发掘项目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与进步、健康身心等方面的价值,积极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及智力资源,逐步形成社会知名度、美誉度高的品牌。竞争促使宣传已经变成精细化、专业化的工作,成为发展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提高认识并使之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

5 小 结

大学生是我国比较特殊的青年群体,对其身心发展与意志品质培养,空手道提供了一个安全又很有教育特色的好选择[7]。经过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4a的努力与积累,大家逐渐接受空手道为中国武术的理念,空手道正在成为我国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体育项目之间竞争激烈,空手道应抓住新兴项目的后发优势,努力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拓展体育健身教育的发展增量,为我国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根据赛事的总结与发展实际,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对策,对工作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将促进大学生空手道项目在高校的更快发展。

[1]于海龙.我国高校空手道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2]许声宏,杨旖旎.空手道运动在中国高校的推广及管理[C].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2011,1.

[3]文达.空手道在中国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4]吕晓标,卫志强.我国空手道运动发展策略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69-72.

[5]庞俊鹏.我国空手道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69-73.

[6]吕景章,黄步东.日本空手道与中国武术的对比研究[J].山西科技,2008(2):92-93,103.

[7]陈新富.空手道进入普通高校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1):62-64.

Event Summary and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ational University Karate Championship

YUE Qing-li1,AN Xue-tao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 Ha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aikou 571100, Hainan China)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thesis explores national university karate championship and its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4thNational University Karate Championship possesses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splendid competition, distinct features in different groups, full of etiquette culture. 2) Smooth competition management, breakthrough in competition promotion and increasing competition value. 3) Systematical refereeing, formed team construction.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has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diversif i ed event host and basicguarantee of event. 2) Stable participating teams and potential development. 3) Established training system and improved material condition. 4) Imbalanced university region distribution with distinct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feature. 5) Reasonable athlete grouping but still with imbalance in distribution. 6) Standard training work but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Suggestions: 1)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ing together. 2) Actively distributing and integrating. 3) Strengthening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eam. 4) Increasing publicity and building brand.

university student sport; karate; sports competition

G80-052

A

1004-7662(2014 )12-0025-07

2014-11-28

岳庆利,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教育。通信作者:安学涛。

猜你喜欢

空手道裁判员赛事
本月赛事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菅义伟获授“空手道名誉九段”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空手道在苏联(上)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传统空手道与竞技空手道的比较研究
乡村篮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