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精神糖衣炮弹”

2014-05-06向书杰

检察风云 2014年16期
关键词:领导精神

文/向书杰

谨防“精神糖衣炮弹”

文/向书杰

谈到腐败,大家会想到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本质不外乎是用财物、美色贿赂掌握权力的人,进而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贿赂方式是游离于制度建设惩治腐败之外的行为,那就是一些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人们,巧妙地伪装自己,运用一种比财物更高明,更隐蔽,更实惠的贿赂方式来腐蚀拉拢领导干部。这种贿赂就是对有权有势之人在其精神上给予买通,以和平演变的迂回方式达到个人的目的,这就是“精神贿赂”。

“精神按摩”和“精神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精神贿赂”名目繁多,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语言形式出现的“精神按摩”;另一种是以物质或服务的形式出现,但都是经过一番“包装”,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以“精神产品”名义出手。

“精神按摩”包括三个方面,即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文过饰非,不讲原则。比方说:“领导哟,我们单位这几年成绩有目共睹,都是因为您领导有方!”一份甜言蜜语编织的“见面礼”,把领导夸得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又比如:“领导呀,凡事就怕比,您到任之前,我们单位是个啥样?还不是个烂摊子。您来了不到一年,全变啦!”这是用谷底反衬高峰,用前任的无能烘托现任的高明,投其所好,不露山水,拍马屁的人与被拍马屁的人都罩上一圈圣洁的光环;还有一种更绝:“领导哟,我向您提个意见,您没日没夜地干,全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您这样挥霍革命的本钱,只会给工作带来损失!”这种批评不管如何尖锐,都可以博得领导的欢心,掩饰自己的心意,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精神按摩”五花八门,形式多样:或竭尽拍马之能事,对上司,特别是对实权人物毕恭毕敬,低三下四,唯唯诺诺;或设法巴结投靠,表明他是你的亲信,对你绝对服从、绝对听信,绝对贴心;或三天两头出现在领导的家里或是办公室,专捡领导爱听的讲,取得领导的好感和信任;或利用老乡、亲友、同学等关系,拉拢领导的子女、秘书、朋友甚至司机等身边人,设法攀附,利用其发展自己的关系……

“精神产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文化娱乐享受型,如无偿提供他人昂贵文娱、体育演出门票,免费提供出境、出国旅游服务,以交友为名赠送天价古玩字画、古董供人欣赏等;二是行为陪护型,如鞍前马后、不离左右,八小时外依然“鞠躬尽瘁”、“不辞劳苦”,麻将桌前“勤勤恳恳”、“认真输钱”;三是操笔代劳型,如秘书或下属费尽“心血”帮助领导著书立说,报刊登载领导大名,领导则名利双收;四是性服务型,如利用美色进行权色交易,谋取不正当利益等。

对于诸如此类的“精神贿赂”,一些领导干部开始可能并不习惯,甚至有点反感,但在一个位置上时间长了,听得多了,慢慢地就受用了。一段时间听不到赞扬声,反而觉得很不舒服。

时下,在有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听到有人称自己的领导为“老板”,此称谓还颇有流行的趋势,这种“精神按摩”值得警惕。从“同志”到“老板”,小称谓背后的“潜台词”耐人寻味,其实就是精神贿赂:听者洋洋自得,他在“众星捧月”中找到“一域之内,唯我独尊,登高一呼,众人响应”的自满感;叫者居心叵测,他把自己和领导的关系搞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妄图通过精神“糖衣炮弹”贿赂领导,套近乎成为“自己人”。这种精神贿赂危害实在不小。在这样一团和气的地方、部门、单位,极有可能领导存在“家长制”的做派。“老板”大权独揽、作风武断,在选人用人、集体财务等方面大搞“一言堂”、“一支笔”,容不得“异见”。而属下长于充当吹鼓手和“精神按摩师”,对领导毕恭毕敬,溜须拍马,绝不敢发出一丝反对的声音。于是沆瀣一气,极有可能走向集体抱团腐败堕落的泥潭。最近,中纪委查处的一些系统贪腐窝案,都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

“精神按摩”特点是隐蔽性,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就成了精神贿赂的俘虏。有位哲人说过:“阿谀是一种伪币,它只有通过虚荣心才能流通。”某些当权者正是因为虚荣心作怪,才经不起精神贿赂的诱惑,逐渐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于是,一些善于溜须拍马者,便千方百计地琢磨领导,察言观色,投其所好:领导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什么能讨得领导的欢心,就讲什么。一切以领导“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原则,极尽吹捧之能事。殊不知,赞扬的话听多了,必然会飘飘然、昏昏然,听不进逆耳之言,导致失聪、失明、失察、失策。

但“精神按摩”,毕竟是嘴巴捧一捧,骨头轻一轻的事,只可受用,不太实惠。因而近年来,一些权钱交易的买卖,也附庸起风雅来了,一晃成为高雅的“精神产品”。

一是用“高雅”的艺术品,让你优雅地收下。现在有的地方,风行起了以送名人字画而做敲门砖的。虽则出手也是动辄数万,但因为是“文化”之礼,“风雅”之举,所以,行贿者理由充分,说法精通,受贿者也心领神会,便于笑纳。恐怕还要说一句“秀才人情一张纸”来解嘲,虽然这“半张”之纸,不但高价,而且保值,比起送“孔方兄”来,那“人情”不知要厚多少,但毕竟成了“大雅”。所以,有些收藏者,实是打幌子,真送人也!到了近些年,这“雅贿”,又从送字画变成了“买”字画。在倪发科案件中,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玉器和书画,成了一笔笔受贿铁证。除了倪发科,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辽宁省原副省长慕绥新等大要案中,均存在“雅贿”。在慕绥新受贿物品中,有各种玉雕收藏品,这些收藏品几乎能够“汗牛充栋”;李真涉案物品有金银制品、名人字画、翡翠玉雕、工艺制品等;慕绥新嗜好古董字画,家里玉石塞了整整一屋子,各种雕刻精美的龙凤、马等大小不一的玉石工艺品应有尽有。

二是权钱交易在舞文弄墨中潇洒完成。有的领导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却又缺乏功底,其“大作”即使层次不清、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也会被吹捧成是字字珠玑、力透纸背、功底深厚;其“墨宝”即使毫无章法,也要捧为笔走龙蛇、气象万千、不同凡响。领导题字“欣欣然”,下属观摩也是“惴惴然”。曾有网友戏谑称道:领导开始写时须肃静;领导写了第一个字,该轻声叫好,声音不能太高,不能吵到领导,声音不能太低,至少要让领导知道是你叫的;领导写完要赶紧鼓掌,还要加几句“气韵生动”之类的有技术含量的赞语……现如今,贪官也爱题字、出书。一些官员喜爱“挥毫泼墨”,甚至一些贪官的“墨宝”成为了权钱交易的价码。比如,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在任时,把手中的毛笔变成了一支“特别能赚钱的笔”。胡长清公开卖字,每幅标价3000元至6000元,有一幅字“润笔”费竟达9万元。在他收受的数百万元贿赂中,不少是以送“润笔费”的方式进行行贿。落马贪官南充市营山县原县委书记杨毓培还曾为自己卖字辩解:“我是市书法协会会员,曾经为单位、个人题字。我算了一下,这笔收入大概有40余万元。但这属于我的合法收入!”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在湖南、江西官场素有“才子”之名,在他主政过的地方能见到他的各种题词。原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非法出售自己编著的书籍经营额达2300余万元,非法获利1600余万元……

三是包装成“精神消费”,让你推不掉。前些年,会所风靡一时,一些领导干部隔三差五便被请到高级会所“潇洒”一番。现在,一些领导热衷于高尔夫球,下属花数千元或上万元买一张会员卡,送上门来。因为是娱乐项目,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行贿者以此和领导者套近乎、拉关系理也直、气也壮,比送钱要方便得多。

“精神糖衣炮弹”更具危害性

现如今,物质贿赂行为已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而“精神贿赂”却往往打着“尊重领导”、“关心他人”、“讲礼貌”、“公关学”等幌子,占据着一定的市场。深究“精神贿赂”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它具备了物质贿赂不曾具备的特点:

一是成本低。“精神按摩”既不用钱物,也不需美色,与物质贿赂相比,可以说是“零成本”。只需要转动三寸不烂之舌,说中听的话,取悦领导,便可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是易操作。“精神贿赂”灵活性大,不需要选择时间和环境,只需要一个机灵的脑袋和一张巧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时机一到就“行贿”,常使一些爱听好话的领导干部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温柔”陷阱。

三是见效快。“精神贿赂”者的诀窍是“欲将取之,必先予之”。他们往往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一般,但却工于心计,善于投其所好,对那些热衷“政绩”、爱听好话的领导干部充当“吹鼓手”和“精神按摩师”。

四是善伪装。“精神贿赂”不同于真诚的表扬。发自内心出于工作肯定的正常褒奖,听起来舒服,至少也不会让人反感。溜须拍马,有些的确是出于无奈,但更多的出于交易。甚至于个别人把“精神贿赂”等同于善于领会领导意图从而大加宣扬,那就不是无知而近乎于无耻了。

五是处罚难。“精神贿赂”方面,党纪政纪没有处罚规定,法律法规也未定罪,可以堂而皇之的进行。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心目中,也并不以为这有什么问题,不需小题大做。“精神贿赂”之所以盛行,本源主要在此。

“精神贿赂”浮出水面,说明腐败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犹如病毒一般,不断以变异的形式和方式渗透侵蚀到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与赤裸裸的金钱、财物等贿赂形式相比,“精神贿赂”有其更为严重的危害性:

一是“精神贿赂”能对领导干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腐蚀作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于送上门来的钱物一般都能心存警惕,对明显的违法乱纪行为是能够抵制的,而对于溜须拍马、投其所好以及经过一番“包装”的诸如古玩字画、精装图书、高档娱乐场所会员证等“精神贿赂”则缺乏警惕性,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行贿者的笑脸中半推半就地收下,久而久之,就落入了行贿者的圈套而不能自拔。“精神贿赂”更像糖衣炮弹,中了糖弹的人往往心旷神怡而丧失警惕,发射糖弹的人则因捞取了实惠而沾沾自喜。

二是“精神贿赂”这种变相的行贿受贿行为往往能逃避惩处。制度和措施的缺失,让一些人自以为“精神贿赂”不属于受贿,不犯法,最多属于违纪,感觉上少了些违法的惧怕心理和心理压力。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这一点,选择了“精神贿赂”这一手段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送者拿得出手,受者心安理得。

三是“精神贿赂”具有弥散性和扩展性,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污染更严重。“精神贿赂”不但使本来正常的同事之间关系庸俗化,将市侩风气引入到工作中来,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败坏社会风气。

总之,无形的“精神贿赂”,比有形的物质贿赂有时更可怕,其危害性不可小视。“精神贿赂”者出卖灵魂和人格,丧失原则,得到的是虚荣及实惠,受损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一个人可能没接受过别人的财物,但有没有对别人送上的精神贿赂欣然接受?在别人夸奖奉承自己时,心里是否觉得很受用?是不是平时对那些说自己好的人照顾较多,对指出自己缺点的人心底就有疙瘩?

精神上也应保持清廉

历来有识之士,对“精神贿赂”和谄媚者都是十分鄙视和憎恶的。行“精神贿赂”的谄媚者为博得上司的赏识,为了升官发财,总是卑躬屈膝、趋炎附势、偷偷摸摸、鬼鬼祟祟,把自己的人格尊严剥得一丝不挂。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孟子说:“阿谀曲从,陷亲于不义”,一味的顺从父母陷亲人于不义之中都被看成是大不孝,遑论他人。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官而去;唐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人一直教育我们要“近君子,远小人”,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但是,领导干部一旦接受“精神贿赂”,造成的恶果必定是“亲小人远君子”,也容易造成“一言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如果听惯了好话势必失去对自己的正确判断,眼里容不得有异己之见的人士,反将一帮对自己恭维奉承之人拉拢在身边,势必引发种种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惩治常规腐败行为,又要惩治经过漂亮“包装”的腐败行为。必须对“精神贿赂”高度重视,扼制“精神腐败”,防微杜渐,切断腐败的根源,防止“精神贿赂”的蔓延。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大对“精神贿赂”的打击力度,对那些纯粹是嘴上的“精神贿赂”,要加以批评教育;对那些有金钱含量的“精神贿赂”,要按行贿受贿处理。只有让“精神贿赂”的双方都得不偿失,才能有效制止“精神贿赂”。

从根本上来说,则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营造一种公平竞争、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领导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院领导简介
拿出精神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我家领导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