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4-05-02尹红梅李成容邓如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药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尹红梅,李成容,汪 宏,李 峰,邓如伟,涂 莉,金 辉,黄 园,吴 勇

(四川大学 华西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我国医药科学和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高等药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国内医药行业的人才培养状况仍然难以适应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国内医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药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高等药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通过科研实践不仅能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能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的训练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培养[1]。

1 国内外药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国外高等药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高等药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药学专业知识教育,掌握实践技能,有效地参与药学服务。学生不仅掌握学科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同时具有充分了解学科发展背景和先进性的能力,并能应用最新的知识为患者造福和服务[1]。

以美国为例,药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沟通交流以及自学等方面的能力。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学,从而达到独立创新、发挥个性的目的。美国药学教育委员会(ACPE)实施药学教育改革,从2000年起全面实施6年制(Pharm.D)药学博士学位教育。这种学位以职业为导向,专业偏向临床药学,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2-3]。法国药学教育非常注重药学实践的锻炼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在法国,目前有24所大学提供6年制的药学教育,其中有2年学生主要是在实践场所参加实习培训,进入其感兴趣的职业场所,如药房或制药企业,边工作边学习。专业实践培训使学生能够获得第一手的工作经验[4]。英国药学院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技能,包括药学、临床药学、药学实践的理论和实践能力[1]。英国药学院校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在师资中引入Teacher Practitioner,即从事临床工作的药师兼任教学工作,这在推动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英国药学教育从传统的科研型转向实践型的变革[5]。目前日本的私立大学全部实行新的6年制药学教育,主要采取4+2模式,以培养面向临床和实践的药师为主[2、6]。

综合以上,国外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显示,各国药学教育的课程结构比例已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药学)课程以及药学实践课程比重逐渐增加,而化学类课程大大削弱。在药学发展的带动下,药学教育往往以培养职业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国外药学教育发展趋势体现了药学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新趋势[5]。

1.2 我国药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自1906年创办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初步形成了类型多样、层次丰富、专业齐全、规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级药学人才,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

我国高等药学人才的培养主要定位于2种类型,即研究型人才和药学职业型、应用型人才。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师资配备等各方面,各药学院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培养目标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

21世纪药学的中心是制造新药、合理用药和规范药品管理。化学合成药物与生物技术制品并存,新药由仿制向创新转移是我国医药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培养适应21世纪药学科学发展与医药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药学人才,我国药学教育要以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大药学实践环节的比重和投入,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宽实基础、创新思维的药学人才,培养药学生的“综合创新者”意识和“药学服务者”意识。

2 我国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尚存不足

纵观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状况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的现状,还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经费、人力等投入不足;专业实验教学安排彼此独立、无系统性;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模式老化单一;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落后;资源配置分散、浪费等。

2.1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学科实践教学彼此脱节

由于条件所限以及教学模式上的条块分割现象,药学专业各学科各自为政,不仅理论课和实验教学脱节,而且各学科实验教学之间也相对独立,学生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不得不人为地把新药研究过程分割成几块去学习和掌握,往往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不错,而进入实际工作开展新药研究时,则很难把所学知识联成一体、融会贯通,难以在实践中应用[7-8]。

2.2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经费、设备等实验条件限制,实验时2人或多人共用一套仪器,客观上造成部分学生只看不做。有的实验分组人数较多,教师无法有效进行考核,仅以实验报告作为评分依据,造成学生轻操作重报告的本末倒置现象,甚至不做实验、抄袭报告等[9]。

2.3 缺乏科学、系统的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往往以专业实验教学为主,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在具体实验内容安排上,多数还是课本知识的验证,停留在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上。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兴趣也不高。

2.4 人才培养体制缺乏创造性、多样化和个性化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现阶段人才培养主要以通用型培养为主,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对创新思维的形成普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不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创造性思想,难以应对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人才的要求,难以适应我国医药行业以及医药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现代药学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以上弊端,一方面造成国家有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实现药学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10]。

3 华西药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新举措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长期致力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初,“化学实验课综合改革的成功实践”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2003年6月成立华西药学实验中心,将分散的药学各学科实验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整合为一体,统筹规划和管理,成为院级管理的独立实验教学实体。这一改革模式在全国药学院校中属首创[11]。2009年,华西药学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年来,华西药学院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开设药学创新实验、开展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施科研训练“三大计划”等多项措施并举,推动了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3.1 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华西药学院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梳理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贯通于高等药学教育的全过程(见图1)。在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总学分为180,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47,占26.1%。

图1 四川大学药学专业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框架图

大学一、二年级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涵盖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实习、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等实践环节。三年级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全年的各门专业实验课总计达480学时、20学分,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后,开设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大实验、新药设计实验等,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活动为主体,开设“药学创新实验”、“高等药物化学实验”,到实践基地训练,参与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课题等,同时,根据大四分流的专业方向,组织学生分别前往医药企业或医院参观学习,使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通过参观药企生产流程、质检部门及车间等,深入了解工业制药的具体工序流程和规模化生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制药工程意识;通过医院药剂科参观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各医院的整体概况、医院药剂科的组织结构、工作范围以及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等。

通过开展多层次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药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生产有机结合,深切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以及药学工作者的责任,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择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院还注重将科研活动与讲座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到学院做前沿学术讲座,使学生在科研氛围中感受创新,以及开设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术论坛等,鼓励本科生参与学习,在与学兄学姐的探讨中,激发科研热情。

3.2 新增药学创新实验

为打破药学各学科知识彼此独立、条块分割的状况,在不同学科间建立横向联系,使学生能将所学各科知识串联起来,开设了“高等药物化学实验”和“药学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打通了不同学科实践教学的通道,为药学创新人才的成长拓宽了培养途径。初次参与实验的学生有6人,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6名学生全部被保送研究生,进入国内实力最强的几所药学院校学习。课程开设的初次成功实践,也促使我们创造条件将“药学创新实验”的开设面进一步扩大,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3.2.1 “高等药物化学实验”(4学分、96学时)

“高等药物化学实验”2004年列入教学计划,面向大四学生春季开设,选择了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多步合成、较新的反应类型、药物合成的新工艺或学生自拟题目为实验内容,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实验。学生在选定题目后,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与教师定期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寻找较优的反应条件,修订改进实验方案后再实验,最后总结并以论文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合成实验、产品提纯和分离、结构鉴定、结构修饰等方面有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拓宽科研思维、提高在药物合成中的综合素质、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12]。

3.2.2 “药学创新实验”(5学分、120学时)

“药学创新实验”课程于2012年春季初次开设。课程以研究课题形式开设,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实验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药物研发过程的系列实验。以学生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熟悉的药材“槐花米”为原料,先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并利用合成技术进行苷保护,对学生合成实验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再经过药物质量分析控制、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研究,最后进行药效学评价,使学生对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3 依托“实践与国际课程周”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

四川大学历来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于2012年首次设置历时2周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在这期间,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药学院组织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讲座、实习、实践活动等,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思考,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开设介绍专业前沿发展的讲座,如:“创新药物研发思路”、“电子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等,将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融入到讲座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在“药学研究——感受发现与创造的魅力”、“浅谈我的出国之路”等讲座中,教授结合自己出国求学和科研的经历,与学生分享成长之路,激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夯实专业基础、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勇于攀登药学高峰;邀请大型外企的药物研发科学家及经理介绍企业的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传统新药的研发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医药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目前医药产品发展的趋势、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启发学生思考现阶段该如何定位。

“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的成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了学生的专业和国际视野,也启发了学生的人生和就业思考,使实践周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3.4 实施科研训练“三大计划”

为实现多样化与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完美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新型药学高级专门人才,在四川大学科研训练“三大计划”的实施和推动下,鼓励学生尽早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实践教学,使学生尽早感受科研氛围,培养科学感悟和创新能力。

华西药学院是目前全国公认的国内实力最强的五大药学院校之一,科研实力强、硬件条件好。为推进创新教育,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院自1999年开始积极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尽早进入教师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每年暑假前选拔优秀的本科生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参与实践训练和早期科研工作。校、院专项经费和教师科研经费共同做保障,一流的师资、良好的科研条件、团队中研究生的带领,为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了本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3.5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为保障学生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学院一直致力于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将实践教学真正延伸到社会,实践与创新并举[13]。建设有药用植物标本园、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基地,并先后与科伦药业、重庆福安药业、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川大华西药业、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等10余个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达成了共建实习基地的协议,为药学本科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提供各类实践平台。其中,“四川大学-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2013年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将对每个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给予200万元经费专项资金支持。

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培养药学创新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切实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4 改革成效

我校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打通不同学科实践教学的通道,开设药学创新实验,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统筹各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四川大学“实践与国际课程周”活动和科研训练“三大计划”的实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和研究,为今后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实践教学的改革卓有成效。近3年,华西药学院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得6个国家级奖项;参与“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实验计划”、“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共计72项,参与的本科生达283人次,公开发表论文共计35篇;平均读研率达47.31%;近3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于国内同等院校本专业就业率。我院培养的本科生攻读博士以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篇,提名1篇,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因实践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1]张方,张东.现代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初探[J].药学教育,2005,21(1):6-8.

[2]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4-26.

[3]陈欣.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高等药学教育[J].中国药事,2009,23(11):1141-1143.

[4]余自成,陆阳,陈红专.法国的药学教育与药房实践[J].中国药学杂志,2005,39(11):878-880.

[5]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国外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及定位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1676-1678.

[6]刘杨,李欣.日本药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J].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0):479-480.

[7]涂莉,陈静,祝晓元,等.药学专业实验综合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2005,21(5):37-39.

[8]王天志,吕太平.浅议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241-243

[9]刘翠娟,慎爱民,杨治伟,等.实验教学及考核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5,21(3):42-43.

[10]崔纯莹,崔国辉.现代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作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22-123.

[11]成丽,王素霞,尹红梅,等.实验教学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19-120.

[12]尹红梅,金辉,成丽,等.高等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J].药学教育,2009,25(3):37-40.

[13]冯素香,刘培,许闽,等.构建多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推进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9-131.

猜你喜欢

药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