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号钢淬火应力测试方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2014-05-02徐庆乡袁林江黄经述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马氏体淬火奥氏体

骆 芳,徐庆乡,袁林江,黄经述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1]。但本科生实践能力和水平略呈下降趋势,难以满足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型社会建设对人才的广泛需求[2-5]。“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中,热处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章节。许多高校针对“热处理”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完善[6-8],但在实验中体会“应力”是许多教师忽略的。“淬火”是热处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伴随着淬火应力的发生。“应力”既是现实存在的,也是抽象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淬火应力的变化,选取价格低廉、综合机械性能好、淬火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甚至开裂的45号钢[9]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学生前期所学的力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通过设计实验和测试,对“淬火应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淬火应力的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实验设计方法

淬火应力大小的测试,通常采用X-衍射法对其进行残余应力的测试。残余应力的测试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胡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但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然后再利用弹性力学理论求出应力的表达式。由于X射线对试样的穿入能力有限,只能探测试样的表层应力[10]。

目前,由于X-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成本较高,本科实验教学经费相对较少,因此,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11],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对比测量不同试验工艺下的试样弯曲应力大小,并与金相图片进行对比,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般来说,对于相对截面尺寸不太大的45号钢零件,其可全部淬透,组织应力小,热应力较大,二者叠加之后,表面为拉应力,心部为压应力。45号钢淬火裂纹最敏感的尺寸为5~8mm,说明这个截面尺寸的零件组织应力与热应力叠加之后,应力最大,已超过钢材断裂抗力而产生裂纹[12]。所以在设计零件时,为了研究45号钢淬火变形应力大小因素(及影响因素),既选择了淬火裂纹的敏感尺寸为5mm的截面,又选择了更能反映其应力变化、易弯曲变形的尺寸1~4mm。选用普通的水作为淬火介质。根据淬火工艺的相关知识,利用现有的实验手段和已掌握的试验技术,选取相应的试验设备,制定试验参数,对45号钢试件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参数和不同的尺寸参数,观察试样的变形,并比较其金相组织变化。

1.1 实验材料准备

选用45号钢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平面尺寸为100 mm×50mm,厚度(δ)及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材料厚度和数量

1.2 实验设备

箱式电炉、线切割机床、金相镶嵌机及磨抛机,WYS-1材料力学试验台,金相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

1.3 淬火实验方法设计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厚度、水作为淬火介质条件下试样的变形和应力大小,特设计如下热处理方案,见表2。

表2 试样保温时间 min

2 实验结果与应力分析

对45号钢板进行应力分析,45号钢板发生弯曲,除了X-衍射法能够测出钢板弯曲的残余应力外,目前其他方法无法直接测出其中的应力,因残余应力的测量费用很高,所以本实验中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力学知识,自行设计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对比实验测出45号钢板上的应力。首先测量出钢板的弯曲度,然后取新的45号钢板对其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同样的弯曲度,记录下压力值,通过应力公式计算出45号钢内部的应力值。

2.1 试样变形应力的测试方法及结果

在所有试样中选取弯曲较规则、均匀的45号钢板试样进行应力测量试验,见图1。弯曲尺寸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表3为试样平面尺寸100mm×50mm弯曲纵向值。从表3看出:780℃的变化规律与840℃和910℃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主要是因为加热温度是780℃时,材料未发生完全奥氏体相变,相变应力相对较小;因此随板厚增加,内部应力小,表现出纵向距离变大。

图1 淬火后弯曲的45号钢板试样

图2 45号钢钢板弯曲尺寸测量方法

表3 试样弯曲纵向距离 mm

实验仪器不能测试长度为100mm的45号钢板,必须使用长度较大的试样,因此采用比对弯曲的方式,使比对钢板达到与淬火钢板一样的弯曲度,即:未淬火钢板弯曲尺寸=淬火钢板弯曲尺寸×(未淬钢板长度/淬火钢板长度),比对钢板长度为200mm。这样测量出来的应力值就与淬火钢板的应力相同,见图3。

图3 测试方法示意图

换算后,所得的弯曲纵向值如表4所示。

表4 比对钢板弯曲值 mm

利用应力计算公式:

式中M为弯矩,F为压力,h为梁的厚度,b为梁的宽,a为加力梁支点与支持梁支点之间的差值。

应力测量方法:由于应力实验试样长度只有200 mm,无法放置在 WYS-1材料力学试验台的支点上,而实验室实验用的梁可以承受5 000N的力,只要施加的力小于5 000N,实验就可以在梁上进行。在实验用梁上放置2个圆柱金属在其上再放置实验试样,然后使用加力梁对实验试样施加压力,使比对钢板达到指定的弯曲尺寸,并记录下数值,进行计算(实验时a=0.032 5m)由以上的方法测量出的压力见表5。

表5 比对钢板弯曲受力 N

对于200mm×50mm×1mm的试样在780℃下水淬弯曲的应力计算:

根据公式,将表5中的数据带入,得出表6。

表6 比对钢板弯曲时的应力 MPa

从表6中可以看到,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应力值提高。但此数据只能作为一种淬火变形程度的比较,而不能作为一种精确的应力值。

2.2 金相分析

取780℃、840℃和910℃淬火的钢板切样进行金相分析,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45号钢加热到780℃不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得到铁素体和马氏体;换句话讲,由于加热温度未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只有部分组织发生了奥氏体转变,当其冷却时,奥氏体发生了马氏体转变,铁素体未发生转变而遗留下来。因此转变所造成的应力相对来讲较小,这从表6中也得到了验证。加热到840℃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得到较细马氏体;即:加热转变的奥氏体几乎完全发生了马氏体转变,因此转变应力比780℃不完全转变要大(见表6)。910℃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一方面由于淬火加热温度的提高(>840℃),除了组织从室温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成了奥氏体之外,同时,转变的奥氏体还有晶粒长大现象,因此,粗大的奥氏体冷却转变成粗大的马氏体,所发生的转变应力大于前面所提到的温度转变应力。表6中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变化。

图4 淬火后金相组织

3 结束语

由以上测试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45号钢淬火后的淬火应力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淬火后所发生的变形现象,采用力学试验机设计一定的实验和测试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淬火应力随淬火温度的变化,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力学知识,通过一定设计手段测试和比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概念,提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但此法只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实验设计,只能作为一种趋势判断,精确的测试和设计还需要不断改善和修正。

[1]李蕊爱.积极探索专业实践教改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41-42.

[2]张刚,盛连喜,崔丹,等.本科生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改进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80-183.

[3]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4]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5):1-4.

[5]郑家茂.构建“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4.

[6]朱利敏,王长生,王顺兴,等.《机械工程材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2):49-50.

[7]肖宏滨,王长生,王顺兴.《机械工程材料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06(6):19-22.

[8]武晓峰,曹丽云,岳旭东,等.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8):102-104.

[9]王者森.45号钢零件淬火开裂分析及防止措施[J].机械制造,2001,39(2):35-39.

[10]张定铨,何家文.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1]赵月静,陈继荣,张永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76-179.

[12]李炳炎.模具淬火工艺的控制[J].模具制造,2012(2):83-86.

猜你喜欢

马氏体淬火奥氏体
中低碳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开发与生产
实战“淬火”
激光制备预压应力超高强韧马氏体层的组织与性能
淬火的目的
淬火
GGG-NiMn13 7无磁奥氏体球墨铸铁熔炼工艺研究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Fe-C-Mn-Si-Cr的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热力学计算
关于Fe-1.4C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研究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254SMo焊接接头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