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的 差异与互补

2014-05-02撰文赵娟

海洋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哲学差异

撰文/赵娟

中西文化的 差异与互补

撰文/赵娟

荐读:《中西文化互补与前瞻——从思维、哲学、历史比较出发》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2014年,海洋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简体版《中西文化互补与前瞻——从思维、哲学、历史比较出发》一书。本书的英文原著于2007年出版,而中文繁体版由中华书局于2009年1月在香港出版面世, 并于当年7月再版。作者从地理、气候、文明起源引发中西文化不同的反战路向切入,以世界的视野,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思维方式、哲学传统、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探讨中西文化的特性和差异,描绘中西文明发展的客观图景。

本书作者吴大品先生,生于香港,求学于澳洲与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博士。曾经在北美和世界很多地方从事石油勘探与管理工作,直至退休。吴大品先生深好中国文化,具有50多年在西方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对中西文化的本质及其优劣与平衡有独特的体会。为了寻求对中西文化的进一步探索,故不惜提早退休,专心专注于研究中西文化、历史、哲学的客观定位及两种文化于现在与未来的相互影响。吴大品先生虽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但也是研究东西文化方面的专家,跨界审视更能有大的宏观角度。再加上厚积薄发,近年来他以其中西文化比较的专著享有隆誉。也正惟其科技出身,获得更为客观严谨的视角,才能对东西方文化关系有更冷静公允的评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有更透彻的认识,其结论也更有说服力。

本书主要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探讨了思维发展的过程,即“对思维的思考”。作者认为,不同文化所采纳的思维倾向,直接左右其人生观、思想意识和哲学理念。中国思想的主要特征或倾向,与西方传统大异其趣。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一种和谐有机的审美观,视人类经验可随境而变。这种世界观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梦想和生活追求。

其次,作者探讨了传统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提到心理和伦理的问题。作者以其掌握的多学科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多独特的视角出发论述中西方文化的特征及其差异,由此清楚地看到了中西方人不同的梦想、理想和抱负。再次,作者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切入,集中探讨了导致事件发生的不同因素,如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影响。这些因素源自前文提到的人类思维、愿望和关系。对之加以阐述,使各部分内容更加系统和严密。最后,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进行了回顾与前瞻。从整体上重温了对未来有重大警示意义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作者以其多年对中西方历史的研究,以其特定的角度,提出了四个经验教训,有助于读者理解分析当代事件,了解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

作者主张用西方角度换位思考,不能单凭己见以偏概全。区别于国内学者与西方学者的华裔作者论述角度;区别于传统人文学者的自然科学背景学者写作风格。全书架构宏大却叙事入微,暗合东方读者阅读心理。内容涉猎面广:历史、哲学、心理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却结构严谨,逻辑分明。真正认识自己,不能固步自封或夜郎自大,更应该利用他人或历史的“镜子”反观自身。在重新认识我国文化的同时,眼光更要放眼于全球。只有在全球文化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刚柔相济,阴阳互补,才能更加清醒地判断事物的差异与优劣,才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传统智慧注重阴阳平衡,尚中道,合内外,通古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利用厚生,顺应自然;个体与整体同尊,主观与客观并重,责任与义务共肩。这些注重身体力行的传统知识和智慧,如能与世界先进的科学文明结合,相辅相成,结果也许会建造一个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赋时代精神,充满社会实践意义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可以福泽天下苍生。这是作者作为一个海外华人衷心的祝愿。

今天的中国人应培养资助自强民族应有的精神,用中华民族的宽容气度,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去理解和接纳其他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本土文化的深厚基础上,构建全新的文化和历史认同。本书也旨在抛砖引玉,如果可以给大家带来些许有益的新启发,那是再好不过了。(责编:金希)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哲学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菱的哲学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小包哲学
分析跨文化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