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心理连载(一)考前焦虑

2014-05-02余婧编辑赵冰燃供图CFP

留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王女士心理咨询道德

特约撰稿_余婧 编辑_赵冰燃 供图_CFP

留学心理连载(一)考前焦虑

特约撰稿_余婧 编辑_赵冰燃 供图_CFP

一项针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近65%的留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独立与孤独、文化冲突、种族歧视、亲人离世等都是压力源,如果带着亚健康走出国门,在踏出国门前就输了一半。如何改变亚健康状态,不妨从焦虑说起。

2014年6月3日,广东省深圳市,一名高三考生坐在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中。

适度焦虑并非坏事

“高考+留学=双保险”、“给孩子的将来加一把国外名校的安全锁”、“防止高考或留学一旦失败而无其它出路”、“避免高考失利才办理延误留学最佳时机,而延迟一年读大学”。这些广告语击中了很多家长的心扉。高考我所欲也,留学亦我所欲也。既然如何取舍让人无法抉择,每条路都舍不得放下,那就只好加倍努力,两手准备。而这在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的同时,必然带来更大的压力以及焦虑。

在巨大的压力下,焦虑是每个学生和家长绕不过去的话题。今天我们来说说,焦虑给学生和家长的心理上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让焦虑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拦路虎。

焦虑是指个体在遇到挑战时类似担忧的情绪反应。然而,焦虑并非只有害处没有益处。什么时候焦虑会提升效率,而什么时候焦虑又会降低效率呢?请看压力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1980年,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发现,焦虑水平的高低和智力活动效率呈倒U形相关,如下图(图1-1)所示。对学生来说,在低焦虑状态下,随着焦虑水平的增加,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随之增强,这时焦虑对学习效率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当焦虑水平为中等时,能力发挥的效率最高,曲线的最高点叫最佳焦虑水平。而当焦虑水平超过了一定限度时,过强的焦虑对学习和能力的发挥又会产生阻碍作用。

除了耶克斯-道德森定律,焦虑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会传递,会从一个人的身上影响并扩散到周围人身上,处在焦虑状态下的人,会不自觉地想要把焦虑状态传递给周围相关的人。

事实上,所有的情绪都有传递的特点,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个艺术作品有感染力,也是指其中所蕴含的悲伤、快乐、愤怒等情绪,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的传递是有助于种族存续的:它能让所有族群内的个体一起紧张起来对抗某个出现危机,比如战争、天灾等。而正是由于这种功能性,焦虑的传递效果在所有情绪里名列前茅。

压力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家长处理不当 导致孩子健康受损

下面用一个案例来说明焦虑的这两个特点:

在妈妈王女士的劝说下,明明和王女士一起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明明是一个高瘦文静的女生,进入高三以来,出现了以前从没有过的情况:眼睛盯着书本,反复读同一段话,却怎么也看不进去。只要是做跟学习相关的事情,就特别容易走神儿,学习久了特别容易疲惫,甚至会隐约头疼。做模拟习题有时候会感觉脑子忽然不转了或者空空的,心里越着急越是大脑空白一片。同时,王女士发现,一向乖巧的明明最近有点喜怒无常:自己觉得很正常的话题明明都会忽然阴沉着脸不高兴,如果王女士稍微提到跟学习或者努力相关的话题,明明甚至会大发脾气,让王女士不知所措。

访谈中得知,王女士是一位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拼搏和努力成就了她和她的事业,她相信只要女儿明明肯努力,将来一定会比自己更成功。从高二下学期开始,不顾丈夫的反对,王女士为明明安排了高考和留学两手抓的学习线路,并说服女儿同意。这条线路让王女士觉得如释重负—如此周密的安排,即使女儿高考有个三长两短,也不至于没学上了。

计划开始后,明明的学习负担加重了,也越来越喜欢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也会抱怨头晕或者疲惫,时常说学习压力大。王女士觉得,明明这是缺乏吃苦精神,是缺乏毅力,在压力面前想逃避的表现,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自己当年也是这么打拼过来的。

有次晚饭后明明在自己房间学习,王女士进屋送水果的时候发现明明慌乱地把漫画书藏了起来。王女士勃然大怒,在批评教育之后,明明承认错误并保证再也不看漫画了。但王女士无法放心,时刻担忧明明会不会背着自己偷懒。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在餐桌上,甚至在厕所里,王女士抓紧一切机会鼓励明明,说现在的时间宝贵,是人生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偷懒贪玩儿,告诫明明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机会,要不然人生就全完了。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明却越来越看不进去书,头疼越来越频繁,成绩也开始下滑,这可急坏了王女士。在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的情况下,医生建议明明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

在咨询中心,王女士对咨询师说:“你是专家,得赶快让我们家明明好起来啊,她现在正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点儿也耽误不起。”当咨询师告诉王女士,至少需要一到两次评估访谈,才能确定明明的咨询方案后,王女士紧紧皱着眉头说,“明明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你必须争取在三次之内解决,要不然耽误多少学习时间。”这时沉默的明明突然询问咨询师,能不能单独咨询?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明明要求王女士离开咨询 室。

拎客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1980年,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发现,焦虑水平的高低和智力活动效率呈倒U形相关。即当焦虑水平为中等时,能力发挥的效率最高,曲线的最高点叫最佳焦虑水平。而当焦虑水平超过了一定限度时,过强的焦虑对学习和能力的发挥又会产生阻碍作用。

见诸行动

人在情绪激烈又难以表达的时候,常常感到无法控制地需要做点什么,比如生气的时候不受控制地摔杯子,或者看恐怖片的时候飞快地大嚼薯片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见诸行动”。

专家点评案例

这个例子里,我们能很明显的观察到焦虑的传递性和耶克斯-道德森定律。王女士把自己的焦虑和担忧,毫无处理地传递给了明明。明明的焦虑值在超过最佳水平之后,出现了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状况。王女士将这些理解为怕吃苦、缺乏毅力,这种情况让王女士更加焦虑。她本能地感到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于是她开始“鼓励”明明,但这只是把更多的焦虑传递给明明,起到了反效果。明明的学习效率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继续降低,进入了恶性循环。

给家长们支招

当家长发现自己经常没有原因的心烦意乱,心里总是想着跟孩子上学相关的事情并忧心忡忡的时候,请注意自己可能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

第二,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将焦虑传递给考生。人在情绪激烈又难以表达的时候,常常感到无法控制地需要做点什么,比如生气的时候不受控制地摔杯子,或者看恐怖片的时候飞快地大嚼薯片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见诸行动。被焦虑情绪笼罩的考生家长最常见的见诸行动就是唠叨考生。表面上看,这有着非常正义的理由—督促孩子学习,但实际上这是家长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在向考生传递焦虑。当孩子主动与你沟通的时候,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切忌将沟通又变成说教和唠叨。

第三,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不只是成绩。孩子的未来跟很多因素有关,家长所能起到的作用相当大,但家长毕竟不是万能的。适当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和选择,给孩子的精神世界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相应地,在面对这些焦虑时,作为学生,也可以积极调整心态,让自己的焦虑水平保持在最佳焦虑水平附近:

首先,明确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人在焦虑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担忧的具体是什么,只是觉得惶恐却原因莫名。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能够使一个庞大的目标分解成许多个具体而比较容易实现的小步骤,而这可以大大增加学习过程的可控性。可控性是对抗焦虑的重要武器。

第二,与家长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对家庭氛围起到一定作用,升学考试阶段,学生常常是家庭的“主角”和“重心”,家长可能会对学生的一切非常关心,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学生可以尝试和家长沟通,化被动为主动,给家长一个“定心丸”。

余婧

职业心理咨询师、悉尼大学心理学硕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研修生。在多年的留学生活和咨询师生涯中,接触过大量留学生和学生家长,是留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派。

压力测试标准试卷

如何判断自己在耶克斯-道德森曲线的左侧还是右侧?

第一步:你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学习效率满意么?

如果满意或基本满意,基本处于曲线的左侧或中段。如果不满意请继续。

第二步: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如果超过65分则很可能处于曲线右侧,焦虑水平已经过高,并影响工作学习效率。

焦虑自评量表SAS

1、此量表简短,在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不可漏评,也不可以重复评定;

2、此量表是自我评定量表,别人不要提醒,更不要加以帮助评定或提出意见,来改变自己的看法。看不懂内容时,别人可以给念,但不能给予解释,由自己评价水平;

3、此量表评定的时间,不是几小时,1-2天内的体会,时间范围至少是1~2周之内的状况。

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分方法

SAS采用4级评分,其标准为:

除了后述五道题外,大部分题目按照:“无或极少”记1分、“有时”记2分、“经常”记3分、“持续”记4分,1~4正向计分;

第5,9,13,17,19题,按4~1顺序反向计分。

算分方法

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

结果解释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以下无焦虑;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个体开始感受到焦虑带来的不适,个体的焦虑水平越过最佳动机水平,建议注重自我调节,降低压力;

60—69分为中度焦虑,情绪低落明显,出现了一定的躯体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学习效率大幅降低,焦虑严重影响成绩,建议寻求心理咨询专业帮助;

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焦虑已经长时间、广泛而严重的影响了个体的学习和生活,建议寻求精神科帮助,考虑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同时进行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王女士心理咨询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贴心的“健康日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多找几个名字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捅破“窗户纸”,癌症不可怕
司机摸女乘客腿:就想知道裤子上有洞冷不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