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志愿全球化 现场录取成新宠

2014-05-02方怡君编辑王楠摄影董德

留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校方名校加拿大

见习记者_方怡君 编辑_王楠 摄影_董德

高考志愿全球化 现场录取成新宠

见习记者_方怡君 编辑_王楠 摄影_董德

在高考后留学时代,双录取、现场录取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走向世界的更多可能,但成绩依然是全球的“通行证”,对于希望通过拿下SAT冲击名校的学生来说,多看看美国东北部的刊物,不失为应对SAT改革的好办法。

双录取并非万无一失

双录取即“有条件录取”,作为“快留学”的主要方式,迎合了高考后很多学生在没有理想语言成绩的情况下又想尽早留学的愿望。据万佳留学机构郭炜总经理介绍:目前,在美国排名前100的院校里有近一半的学校提供“有条件录取”通道。学生在申请到本科院校的同时拿到语言的录取信,只要学生在进入本科学习前达到语言标准即可。

然而,这种看似省力的“捷径”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撇开语言方面的要求,对于一些想通过“双录取”途径实现留美梦想的学生而言,申请材料中的学习成绩显得至关重要。万佳留学美国顾问管红兰坦言:一些好的高校对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要求并不低,一般情况下,GPA需要达到80以上甚至更高。

但这样一种留学前的“软着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到国外去接受几个月

纵观国际教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主力军。正值高考后留学的十字路口,大批学生家长又开始投入到选校、填写“全球志愿”的热潮中来。若想高考后留学顺利成行,不妨先上一堂“行前必修课”。的语言培训不失为进入大学前的缓冲期。用管红兰的话说:“这段时间的语言培训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语言、文化,也让随之而来的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加顺利。”

事实上,如果学生英语基础欠佳,且学习能力弱,则很难通过“桥梁课程”。因此,随着高考后留学时代大军的崛起,很多并不适合留学的学生切忌因为追风盲目出国。“更建议有留学意愿的学生尽早规划、提前准备、理性选择。”管红兰对《留学》记者说。

现场直接录取或成新趋势

除了众所周知的高考后去留学的路径:直录、双录取、转学,还有一种方式正在我们身边逐渐流行—“现场录取”。

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前几天通过万佳留学机构开通了“现场录取”通道。有4个学生在参加“现场录取”并面试后成功拿到UNB大学的offer,甚至有一位学生幸运地获得了1000元加币的入学奖金。

据加拿大校方介绍:他们很少会进行“现场录取”,更多还是通过正常的申请流程选择和录取优秀的学生。但对于大多数中方学生而言,带上成绩单、语言成绩、证书、学历证明等一些文件就有可能拥有一次录取机会,确实不失为一个更快捷的选择。这为很多学生家长省去了后期因办签证而误时的烦恼。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递交申请等待通知,大部分offer要到申请后的2到4周才开始下发,更甚者得等到2个月左右才能收到。“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便利,”郭炜解释道:“随着美国和加拿大教育产业化的日益加快,更多的学校会逐渐考虑在中国进行‘现场录取’。其实这种录取方式在澳洲和英国已经非常流行。目前在美国、加拿大能提供‘现场录取’的机会还比较少。”

不过,现场录取并非人人都能获得机会,首先,除非校方通知,否则中国市场难以了解哪些学校会在当年实施针对中国的现场录取;其次,普通学生必须通过像万佳这样的中介才能得到此类消息。因此,现场录取虽好,却不那么容易实现。

在“2014北美名校夏季教育展”现场,接受现场录取的学校并不是很多。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就在两天前刚刚结束了现场录取。郭炜告诉《留学》杂志记者,通过和美国、加拿大校方的沟通协商,万佳留学开始为有意愿的大学提供现场录取的平台。万佳留学会员届时能够收到相应的录取院校消息。只要在录取现场,带上高中成绩单、语言成绩、相关证书、学历证明等材料,就能参加,符合校方要求者可以当场获得录取资格。

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接受现场录取的院校还比较少。“都是校方通知我们,在收到有现场录取的消息后,我们会联系告知相应的会员做好接受‘现场录取’的准备。”万佳留学加拿大顾问李丹丹介绍。

2014年6月21日,2014北美名校夏季教育展,高校招生官进行现场面试。

应对SAT改革也有“秘方”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可忽略的标准化成绩仍是申请美国名校的主心骨。来自北京某高中高一年级的李翊跟母亲早早来到“2014北美名校夏季教育展”现场,不同于那些迫切想要留学的高考学生,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应对2016年的SAT改革。今年4月16日,ETS宣布进行SAT改革,转变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上:把简单的语法知识拿掉了,将对语法的考核并入到了阅读当中。另外在写作上更体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这对于擅长通过背范文获取写作高分的中国学生显然是一大挑战。

其实,应对SAT改革并非无法可想。来自博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讲师James Barnard提示应考学生:特定的地域倾向性和出版物偏好让SAT考试不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James向《留学》杂志介绍,通过对SAT近5年真题的278篇阅读文章研究得出,96%的文章是来自于1990年后的作品,古老的外国文学虽然很有价值,但是却与SAT无直接联系。SAT考试更注重对现代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James建议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来自《纽约时报》、《纽约客》、《高等教育纪事报》、《国家地理》等出版刊物的文章。“有70多篇文章集中来源于8个报纸、杂志。甚至某些报纸杂志被考官重复选择,作为阅读文章的重要来源。”

James告诉《留学》记者:通过一年多做出的研究报告发现,SAT阅读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来自于美国东北部的刊物,地域倾向性比较严重。“这是因为SAT的出题老师大多来自美国的东北部,他们长期阅读那个地区的刊物、接触那个地区的学校,可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在中国,学生较差的阅读能力可能是SAT考试的最大阻碍。James鼓励中国学生依照SAT真题里的文章来源,尽可能多地涉猎各种文章,熟悉SAT的出题风格。

除了阅读和写作上的变动,词汇要求上的降低对中国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正如SAT改革的目的—不断让考试更加科学,检测学生的综合水平一样,SAT注重的已不是增加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掌握,而是其学术性英语能力的挖掘以及思辨能力的展现。

“SAT出题人正有意地强化学术英语能力的重要程度。学生需要读懂美国一些学术期刊、论文等高端学术文章,同时能很好地进行论文写作,做好输入和输出。”博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穆廖文对《留学》杂志记者说。

正如穆廖文所言,SAT的改革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艰难的,它规避了学生擅长的语法,强化对学生们不擅长的阅读能力的考核。“但SAT考试是对学生学术英语掌握程度的考察,也是学生日积月累养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展现。我们要提高和应对的远远不是SAT成绩本身。”

猜你喜欢

校方名校加拿大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全国名校等比数列拔高卷(B卷)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赶集挑名校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