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丁美洲的颜色

2014-05-02曹尔寅编辑赵冰燃

留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斯瓦尔画作心灵

记者_曹尔寅 编辑_赵冰燃

拉丁美洲的颜色

记者_曹尔寅 编辑_赵冰燃

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

厄瓜多尔最著名的艺术家,被喻为“活着的毕加索”、“当代最杰出的表现主义画家”。

>> 《广州的河》

我的绘画是为了使人伤痛,为了刺痛和敲醒人们的心灵。

提到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Oswaldo Guayasamin),大部分中国人都会感到陌生,然而这个名字在厄瓜多尔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却家喻户晓。事实上,他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20世纪60年代初,瓜亚萨明曾访问中国,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还和徐悲鸿等中国美术大师“切磋过画艺”。

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画家用他的作品不断敲打着世界,在他的笔下。人们因社会的不公、战争的残酷所遭受的苦难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智利诗人聂鲁达曾说:“在进入瓜亚萨明的绘画之前,我们应该深思,因为从中退出不易。”

生长在社会底层,令瓜亚萨明从小就对贫穷有着深刻的认识,母亲的早逝更对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及独特的画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许正是因为艰苦的成长环境,瓜亚萨明能够用心灵去感受这片苦难的大地,并将深沉的情感化作创作的无尽源泉。

瓜亚萨明成长的时代,世界充斥着动荡、不安和血腥的战乱,残酷的镇压笼罩着整个社会,平民路死街头的惨象比比皆是。在瓜亚萨明一副名为《今日罢工》的作品中,一位母亲怀抱着遭到军队枪杀的青年诘问苍天,观者无不为其绝望的目光而动容。

20世纪40年代,瓜亚萨明的足迹遍布南美诸国,在游历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等少数族裔悲惨的生活和境遇,由此创作了系列画作《哭泣的道路》。自此,瓜亚萨明的绘画开始由写实派走向立体派,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画像,对此他自己这样说道:“当我画手、嘴、牙齿或眼睛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按照原形来塑造,我想通过它们来表达的东西远超过原形本身。”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集中营、西班牙内战、中东战争、越战……不断上演的灾难令瓜亚萨明开始用他的作品来表达人们在战争下的痛苦与挣扎。由此,名为《愤怒的时代》的系列画作诞生了,瓜亚萨明的绘画艺术也走向了巅峰。

当然,瓜亚萨明的作品并非全部充斥着苦难,对于母亲的珍贵记忆始终闪现在他的作品中。在一副名为《蓝色调的母子》的画作中,儿子张开双臂,欲将其母轻揽入怀,虽然画中人物脸上都没有表情,但整个画面平淡而柔和,充满着温情。

虽然这位享誉世界的画家已故去多年,但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画作。瓜亚萨明始终用自己的画作揭露着人世间的暴行与罪恶,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绘画是为了使人伤痛,为了刺痛和敲醒人们的心灵。”

>> 瓜亚萨明作品——《等待》系列。十三幅连图,用表情和肢体的语言,讲述了一场关于等待的黑白默剧。苍白阴影勾勒出种种焦灼、茫然、困惑、愤怒,告知观众,其实等待的本质,就是受困於现实。

猜你喜欢

斯瓦尔画作心灵
挪威“末日种子库”所在地气温创新高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学生画作欣赏
关于斯瓦尔岛全球种子库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唤醒心灵
行走的时髦画作
斯瓦尔巴群岛与中国的不解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