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弘扬民族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4-04-26畅亚婷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畅亚婷

摘 要: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精神弘扬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正确认清和把握民族精神弘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62-02

一、民族精神概述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既古老却又全新的命题,关于民族精神内涵的界定,在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观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应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支撑和促进民族繁荣和兴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品格气质、心理情感、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二)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以热爱和平,和谐相处闻名于世,融洽相处,诚信友爱,和为贵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积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开展文化交流,发展友好关系,帮助落后国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完整科学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五个主要内容: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并对此做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这一要求为核心,其他四个方面紧紧围绕着它展开的,它们是统一的,不能分开的。要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将发挥出其对大学生别的一切方法所不能发挥的重大作用。

二、民族精神弘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另一方面,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在当今大学生的身上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些情况:政治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信念模糊,缺乏长远目标,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时,持利己主义的实用主义态度,甚至呈现出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错误思想。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方面影响。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建设。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由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使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了我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在引导方向上的积极作用,造成了其缺失。

其次,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现的各种负面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出来,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的扭曲。一部分学生对自身未来缺乏远大理想抱负,还有一些大学生徒有其表。与此同时,党内的腐败贪污现象,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平不公正行为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使大学生对自己以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缺乏信心和动力,影响了自身价值观建设。

最后,科学技术广泛发展,对大学生有很大挑战。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起来,计算机更加普及。但是在接受更多更广泛的信息的同时,互联网中传播的不良信息也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恶果,网络上淫秽,暴力信息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更对正在形成时期的价值观造成了反面影响。

2.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

第一,指导思想、教育内容不接近现实。

一些高校在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上,一周内的大部分课程几乎都排满了专业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设置则少之又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忽视社会时效性,更多地重视书本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与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堂上教条地灌输结论性的知识,而不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对当今国内国际发生的时事联系不足,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

第二,对大学生教育的几个方面尚未很好联系起来。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来、学校、社会,家庭这三大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还没有恰当地联系和相互沟通起来。高校中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承担德育的主要工作但其他的专业课老师也要担负起适当的责任,发挥应尽的力量。在社会上缺少主题积极向上的网站。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部分,应当正确发挥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以及入学之后的教育引导作用,但大多数家长一般总是凡事都顺从孩子,现在的孩子缺乏生活的历练和困难挫折的体验,以至进入社会后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甚至很难很好地融入班级群体或社会群体中,由此造成了一些问题,以及好观念的缺失。

第三,大学没有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高校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而大学生自身也不能自觉形成优秀的民族精神。由此带来的很大问题就是大学生的观念发生转变,脱离正常的轨道。

(二)民族精神弘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针对以上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从这一意见中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精神弘扬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正确概括,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三、民族精神弘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民族精神弘扬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1.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提供指导方向

在中国现在的环境和条件下,大学生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或怎么做,对社会对未来人生规划踌躇满志,一腔热血,但同时更多的是对未来世界和人生的不知所措,举棋不定。当今社会环境如此复杂,弘扬民族精神就更显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弘扬民族精神能使大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认清自身应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为更好地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方向,不至于使个人陷入错误的价值观中不可自拔。

2.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提供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承担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除了树立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外,还要树立包括能使我们团结统一起来,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作风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并作为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样青年大学生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贮备力量。

3.为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机制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供精神支柱

当前大学生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包括考研、就业以及成家立业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活力,动力不足,精神状态普遍不强。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乐观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民族精神弘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途径

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先进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大学校园应该发挥出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用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把民族精神弘扬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课堂

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恰当的切入点,把民族精神教育更好地融入进去,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新的方式,让大学生在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礼中达到高校教育的要求。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民族精神融入自身建设

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把内在的动力外化为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自身的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尽最大可能融入进去,充分发挥其作用。

3.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越性,将民族精神教融入校园

高校作为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越性,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民族精神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了迎接西方文化的挑战和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整体,就必须创新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的民族精神,必须被该时代的人们所认知,所认同,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才能成为历史前进的推动力。要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联合起来,民族精神才不会被湮没,否则,不适应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危害人类发展。

21世纪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崭新目标的一百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生活和学习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别人敦促或提醒。因此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在他们的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将民族精神弘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影响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赵存生.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3]朱冠艾.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经济研究导刊,2011,(7).

[4]刘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弘扬民族精神[J].探索,2003,(1).

[5]张忠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与思考[J].学理论,2011,(4).

[6]余慧芬.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9,(22).

[7]赵旭阳,柴江,李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

[8]张瑞杰.略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弱化和培育[J].魅力中国,2010,(30).

[9]王小燕.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逻辑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