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历史教科书中集部史料运用的思考

2014-04-26梁婷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意义

梁婷

摘 要: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频繁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对教科书研究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现有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在教科书中史料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研究教科书中集部史料的重要意义在于:讲授社会生活史的需要;弥补史部诸史的缺陷的需要;史料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集部史料;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69-02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频繁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但在“一纲多本”的现行制度下以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中学历史学科所说的“情感、态度、价值感”的三维目标,仍是任重而道远。目前,能够有效进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就是史料教学。史料教学更能体现中学历史教学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教学思想,并能更好地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1]的能力。但在具体历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问题。

自从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以来,历史教科书方面的研究正在逐年递增,人们对于历史教科书的建设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在史料教学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以后,史料研究日益成为热点。目前,历史教学界对于史料教学方面研究的文章有很多,在经过全面的梳理后,笔者发现现有的研究在深度上还存在着不足,在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的方面还有所欠缺,基于此,我们试图对这一方面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纵观前人对于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梳理归纳。

一、关于国外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李稚勇教授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总第162期)发表的《美国探究性学习历史教科书论析》一文中以美国新版教科书《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研究》为研究对象,“就该书的编撰意图、结构形式、主要内容和价值功能等作一番较为系统的论析”[2]。文中以该书的第一章节为例进行较为深入的介绍,并以此阐述该书的功能及价值。同样介绍国外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状况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的谢萌,在其2011年发表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史料在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应用初探——以HODDER教育版、牛津版和剑桥版为例》中以在英国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历史教科书中史料选用特点、史料实际运用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据此分析得出英国在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方面的精益之处,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来促进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纂。

二、关于国内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研究

纵观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对国内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研究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文晓霞发表的《比较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运用——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为例》[3],这篇文章从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个方面对四个版本教科书(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中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课所引用的史料在其运用上综合分析并进行详细评述。华东师范大学的马其凤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史料资源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开发利用——以人教社等四个版本的新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对新课标下历史教科书四个版本中史料开发利用的形式特征进行系统分析。黄冈师范学院的李莉发表的《香港与内地中国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之不同》[4],文中分别选用了在香港与内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教科书,以香港龄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探索中国史》和内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为蓝本,对两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侧重点及其历史教育理念的不同进行探讨,以资互相借鉴。

以上是学术期刊或硕士论文中有关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资源运用状况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相关的研究著述目前发现的比较少,较有代表性的是何成刚、彭禹等著的《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此文从史料教学的宏观方面,对史料的分类、选取、运用策略及其运用中若干常见误区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是对于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如何处理运用等问题并没有详细论述。

综上所述,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史料上,部分涉及图片史料,而在对文字史料的研究中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史部史料的研究中。无论是对中外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对比还是对国内不同版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比较,或是对同一课中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不同,在对教科书中史料部分研究的论述中主要还是针对史料的选取、编排或其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涉及对教科书中史料真伪的鉴别;此外,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集部史料部分的研究还没有涉及,这就为本课题提供了广泛的个人发挥与创作空间。

文学类史料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资源,具有其独特的利用价值。虽然从历史意义上讲文学作品不具有真实性,但还是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史料资源来进行利用。例如小说类资源就其史料功能上讲,与其他史著文献一样,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所不同的是“它是以特定的历史为背景,以描写完整的历史情节,塑造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展现、揭示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5]从这个角度看,小说也可以成为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史料资源。首都师范大学的侯会教授曾指出“小说也是历史,是生动细腻的百姓生活史,记录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吃饭穿衣、婚丧嫁娶等种种活动和情态。”[6]

1.讲授社会生活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接受了许多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从前历史教学中的帝王将相史、政治制度演变史、土地制度史、农民运动史等主题已经受到很大冲击,近年来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看人类历史的变迁。作为历史学科一个重要分支的社会生活史,在面对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社会生活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贴近历史,使历史不再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指出:“我以为集部之书,当作史料看,它们正是各时代的社会缩写,正是各时代的人民呼声,正是千真万确的历史记录。而且其中的历史记录,往往是正史上找不出来的。”[7]正如其所言,历代社会生活的种种迹象除了少数的考古发现以外几乎不可复见,而能够记录当时社会生活种种的仅存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虽然我们仅能从其只言片语中发现一些端倪,但依然拥有很高的价值,它是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来源。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离不开对集部史料的研究,所以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集部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进行历史教学中社会生活史部分的必要准备和前提。

2.弥补史部诸史的缺陷的需要

当今史学界对史料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傅斯年先生对此有较为全面地论述,他把史料一共分为八种类型,其中一种是不经意的史料和经意的史料。在他的论述中,其认为不经意的史料记载,或者更进一步说无意中的史料记载,其史料的真实可靠性比起有意记载的史料更加值得重视。在这种无意的史料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品,翦伯赞先生在其《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一文中曾说:“固然,在史部以外的群书中,其行文记事,也夹杂着主观的意识,特别是各种文艺作品,如诗词、歌赋、小说之类,甚至还具有比史部诸书更多的主观意识。但是在这一类书籍中所表现的主观意识之本身,就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而他不但不破坏史料的真实,反而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更真实的史料。”[7]诚然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只是反映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制度,但这种反映往往是逼真而确凿的,其反映的往往是当时社会的真面目。而史部中诸多史料文献是以史学家有意记载的方式而存留下来的,其写作的动机或理念都是抱有一种主观目的的,而这种主观意识的影响会使史实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及涂改,减少史料的真实性。集部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是对史部诸史缺陷的一种重要补充。因此对教科书中集部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尤为重要。

3.史料教学的需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中学历史教育遭遇严重“危机”,面对困境,英国历史教育界为此进行了改革,其举措之一就是重视史料教学,注重发挥史料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半个世纪过去了,史料教学的魅力仍然不减,并且对我国的历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展开的以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为主的教育改革中就曾出现史料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史料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运用,并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集部文献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很大比重,若与经部、史部、子部相比较,无论从其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进行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教科书以外的集部史料研究还是对历史教科书中集部史料的研究都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李稚勇,陆正东.美国探究性学习历史教科书论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1).

[3]文晓霞.比较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运用——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3).

[4]李莉.香港与内地中国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之不同[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8).

[5]何成刚,彭禹.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

[6]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4.

[7]翦伯赞.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G]//王学典.史学理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6.

猜你喜欢

研究意义
当代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TiO2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及其研究意义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语言学习风格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浅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