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9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4-04-26王春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脑血管高血压

王春海

【摘要】 目的 了解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症的病症原理、病理机制以及该病症的临床诊断方面的特点, 对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症的诊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对9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疗方法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白血病以及淀粉样脑血管病是急性多灶性脑出血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分别占据发病原因的68.9%、7.8%、6.7%, 11.1%, 其他发病原因仅占5.5%。脑基底节、脑干、小脑和脑叶位置为脑出血的主要发生位置, 分别占出血位置的54.4%、7.8%、35.6%、2.2%。急性多灶性脑出血主要可以分为小脑上型、小脑下型以及混合型。结论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致病原因主要为高血压, 该病症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死亡率很高。

【关键词】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高血压;脑血管

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比较多的表现成单发性, 多发性急性脑出血相对较少。由于在临床诊断方面CT等仪器的广泛使用, 临床方面诊断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对如何提高预后也有了更多的方案。本文对9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疗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间的9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方面收治资料。资料中共包含68例男性患者以及22例女性患者, 年龄分布为55~75岁, 平均年龄为67.1岁。病例资料显示如下病状:多灶性先后出血或同时出血。病情初期一般为1~2个病灶,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多个病灶。病患的临床检查多灶性特征为:出现身体双侧有不同程度感觉, 或者表现为运动障碍、假性麻痹或者双向凝视动作麻痹, 以上是基底节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体征。

1. 2 方法 诊断方法: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诊断一般都是采用CT来对出血病灶进行造影检查。对于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 首先要观察临床症状以及体征, 辅助以CT造影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在治疗方法上, 需要对患者使用脱水剂以进行血压控制从而降低颅内压。对于比较常见的如肺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进行常规的防治与治疗。对90例患者全部采用保守治疗方案。

2 结果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白血病以及淀粉样脑血管病、其他原因病因, 分别在90例病例中达到62例、7例、6例、10例以及5例, 比例为68.9%、7.8%、6.7%, 11.1%, 其他发病原因仅占5.5%。脑基底节、脑干、小脑和脑叶位置为脑出血的主要发生位置, 分别占出血位置的54.4%(49例)、7.8%(7例)、35.6%(32例)、2.2%(2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主要可以分为小脑上型、小脑下型以及混合型[1]。

3 讨论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最主要是由高血压引发, 另外还包括淀粉样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白血病等也是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主要病症为患者颅压升高, 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的出血点。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发病部位多在脑基底节, 另外脑叶、脑干和小脑也是常见的发病部位。高血压病因占调查病例的68.9%, 基底节占发病部位的54.4%。

作者还不能完全了解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症的发病机制。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可能性大致有两种:①脑部小动脉细小且血管外部没有结实的组织包裹, 由高血压以及淀粉状物沉淀或其他发病因素作用导致脑动脉血管壁营养供给不足而进一步引发小动脉瘤的发生, 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多个动脉瘤破裂导致急性多灶性脑出血;②第二种情况是已经出血的部位导致脑水肿, 患者颅压升高导致其他部位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者颅压升高挤压其它部位血管变形而进一步导致变形部位血管坏死, 在压力下坏死血管渗血并出血[2]。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相对较高的病症。由高血压引发的急性多灶性脑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 淀粉样脑血管病引发的急性多灶性脑出血多见于脑叶。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 在临床诊断的时候需要注意该病症的共性表现。对于脑部重要区域未受损、出血量较小、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进一步使用CT进行造影确诊。

参考文献

[1] 蒯汉增.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03):297.

[2] 刘柏刚.急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1(31): 339-340.

[3] 张文华. 2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11):361.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血管高血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心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