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6陈为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胃癌

陈为明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患者, 其中46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 44例患者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组比较,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术后红细胞比容增加, 手术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手术镇痛药用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 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没有很好的改善, 但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全胃切除术, 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关键词】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开腹全胃切除术

近年来, 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外科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逐渐成为胃肠外科发展的方向[1]。研究表明,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和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差异, 以评价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胃癌中的优势,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肿瘤外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实施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 所有胃癌患者术前均由胃镜病理活检确诊。其中46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 44例患者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 术前由责任医师负责告知患者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和开腹全胃切除术各自的优缺点及费用比较, 手术方式具体由患者自己决定。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47~72岁, 平均(57.2±9.8)岁, 平均体质量指数(24.1±3.4)kg/m2, 术中麻醉评分(Ⅰ级28例, Ⅱ级14例, Ⅲ级4例)。开腹全胃切除术组男27例, 女17例, 年龄46~70岁, 平均(56.8±8.7)岁, 平均体质量指数(23.0±3.7)kg/m2, 术中麻醉评分(Ⅰ级26例, Ⅱ级15例, Ⅲ级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体质指数和术中麻醉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治疗方法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患者行腹腔镜条件下全胃切除术, 将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 分开两腿, 术者站在患者左侧。穿刺脐孔后建立气腹(压力为12 mmHg), 主操作孔定于左侧腋前线肋缘向下10 mm, 辅操作孔定于脐孔左侧5 cm处偏向上5 mm, 然后在右侧锁骨中线与脐孔平行处向上12 mm处戳孔。腹腔镜进入腹腔后先探查肿瘤的部位及有无转移情况。然后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用超声刀游离大网膜, 右侧游离到肝区, 左侧游离到脾区, 切除横结肠、胰腺和系膜前叶, 离端胃网膜左右动静脉, 清扫第4组、第6组和第14组淋巴结。剥离显露胃左右动静脉, 从动静脉根部夹闭后将其离断, 清扫局部淋巴结。然后取腹正中切口5~7 cm将全胃切除, 采用吻合器吻合食管和空肠, 实施Roux-Y吻合近远端空肠, 利用空肠双腔代替胃。开腹全胃切除术组患者实施常规胃癌全切根治术, 并常规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1. 3 检测指标 由专门负责人员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手术镇痛药用量、术后红细胞比容、手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做好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比较 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组比较,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术后红细胞比容增加, 手术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手术镇痛药用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开腹全胃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 其中腹腔内脓肿1例, 腹腔外出血1例, 吻合口漏2例, 伤口感染1例。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 其中腹腔内脓肿1例, 腹腔外出血1例, 吻合口漏1例, 伤口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 P>0.05)。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胃癌的早期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研究表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创伤较小, 术后患者机体恢复较快[4]。但是腹腔镜操作技术复杂,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没有得到普遍接受[5]。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手术操作空间局限, 导致术中吻合重建操作过程比较困难, 尤其是经过小切口夹紧远端食管的过程、荷包钳中的直针插入和拔出及将砧插入食管的过程比较困难, 特别遇到肥胖患者, 完成这些操作更加困难[6]。本研究结果发现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没有明显改善。但是当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大量经验, 这些困难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本研究发现,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红细胞比容增加, 手术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手术镇痛药用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 手术近期效果比较好, 这与腹腔镜操作下创伤小有关。

总之,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没有很好的改善, 但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全胃切除术, 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建昆,周总光.微创胃肠外科的现状及趋势.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11):991-994.

[2] 张贵年,黄顺荣.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4):333-334.

[3] 胡伟国,臧潞.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2):110-111.

[4] 廖刚,王子卫,赵林,等.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重庆医学, 2010, 39(5):536-537.

[5] 张健,胡祥.腹腔镜胃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2):122-125.

[6] 杜建军,王为忠,李纪鹏,等.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1):2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胃癌前病变治疗重点是什么?
胃癌组织中PGRN和Ki-67免疫反应性增强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S100钙结合蛋白P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Her-2、VEGF-C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