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压法和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方法学比较

2014-04-26耿满奎赵斌韩龙岳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酶法二氧化碳

耿满奎 赵斌 韩龙 岳玺

【摘要】 目的 对量压法和酶法检测血清二氧化碳的方法学进行比较, 分析两种方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 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有关文件, 用量压法与酶法分别测定血清二氧化碳100例, 运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二氧化碳的浓度, 计算相关系数r和线性回归方程, 并验证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精密度和线性关系。结果 量压法和酶法相关性比较的回归方程为Y=0.8149X+4.7625, 相关系数r=0.91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量压法测定血清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2.68±2.03) mmol/L, 酶法为(23.24±1.81) mmol/L, 说明量压法与酶法测定血清CO2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5%。结论 量压法与酶法测定血清中CO2的相关性、线性和精密度均较好, 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为临床所接受。

【关键词】 二氧化碳;量压法;酶法

二氧化碳是判断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项目, 也是常用的急诊项目。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中医医院测定二氧化碳有两种仪器, 分别是江苏南京劳拉的FAITH-4060型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广东梅州康立的AFT-601D型电解质分析仪。生化分析仪主要采用酶法, 用于大批量的标本测定, 而AFT-601D型电解质分析仪则采用量压法, 主要用于急诊检验。由此产生一个问题, 即同一患者标本在两台机器上测定的结果有无显著差异, 对临床的诊断有无影响, 为给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依据有关文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对。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标本 本院随机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100例, 标本采集均采用真空负压针头和真空负压促凝管, 由专业医护人员严格按照静脉采血有关标准进行采集,并经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而成。

1. 2 仪器:江苏南京劳拉FAITH-4060型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广东梅州康立AFT-601D型电解质分析仪。

1. 3 试剂

1. 3. 1 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用试剂由浙江东瓯公司提供, 酶法, 试剂批号:2013070031, 校准品为上海长征的临床化学校准血清, 校准品批号:822UN。

1. 3. 2 电解质分析仪采用原厂配套的二氧化碳试剂包和标准液, 试剂批号:1303002, 标准品批号:1302001。

1. 3. 3 朗道质控品批号:620UE(水平III)。

1. 4 测定方法 每天随机选取10份门诊或住院患者新鲜血清, 该标本必须符合:无溶血, 无黄疸, 非乳糜血。测试顺序第一遍为1~10, 第二遍为10~1, 连续测定10 d, 共计100例。酶法每天用上海长征的临床化学校准血清定标后进行测试, 量压法则用广东梅州康立的二氧化碳标准液和配套试剂包进行定标和测定。两种方法均使用上海长征的临床化学质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

2 数据处理

2. 1 离群点检查 见表1。

以量压法结果为X , 酶法结果为Y , 计算每份样本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均值(Xi和Yi)样本重复测定值差值的绝对值(DXi和 DYi)及均数, 两种方法测定均值间差值的绝对值(Yi-Xi)及均数, 超出上述均数4倍的值作为离群点予以删除。

经检查, 无超出控制限的测定点, 无离群点产生, 可继续进行相关分析。

2. 2 线性相关分析 以量压法测定的CO2浓度为X轴, 酶法CO2浓度测定值为Y轴绘制散点图(见图1) , 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49X+4.7625, 相关系数r=0.9133, 经t检验得:tr=22.20, tr>t0.001(98)。所以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量压法与酶法测定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2. 3 线性回归的方差分析 对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49X+ 4.7625进行方差分析, 得F=55.98, F>F0.001(1,98),所以P<0.001, 故量压法与酶法两种测定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回归关系。见表2。

2. 4 量压法与酶法测定血清CO2浓度的比较 见表3。

结过配对t检验, 得统计量t=-6.8188, t0.001,说明量压法与酶法测定血清CO2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5 预期偏差分析 见表4。

根据量压法与酶法的线性回归方程Y=0.8149X+4.7625, 在医学决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处分别计算其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 经统计两种实验方法之间的相对偏差均小于允许误差, 说明两种方法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其结果的差异可为临床所接受。

2. 6 两种检测方法测定二氧化碳的精密度比较 见表5

用酶法和量压法分别测定同一质控血清20次(朗道III), 进行批内精密度试验;使用科室日常检验工作中收集的高、低两种浓度混合血清, 分别用两种方法每天测定一次, 连续测定20 d, 进行批间精密度试验, 经测定变异系数均<5%, 精密度良好。

3 讨论

3. 1 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 好多项目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仪器来进行测定, 作者目前对二氧化碳采用的方法是大批量的标本用酶法, 急诊标本用量压法。此时, 比对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各检测系统应有可比性, 才能为临床提供客观真实的检验结果, 保证医疗安全。

3. 2 本试验数据属于配对资料, 因此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做了配对t检验, 量压法测定血清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2.68±2.03) mmol/L, 酶法为(23.24±1.81) mmol/L, 两种方法测定血清CO2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3. 3 测定血清二氧化碳影响因素很多, 在各个环节都容易导致误差的产生, 下面就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 3. 1 两种方法测定原理不同, 不同方法之间本身就会存在差异。量压法原理是利用压敏传感器来完成二氧化碳的测量, 样品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其相应电压成正比; 酶法的原理是碱化标本后二氧化碳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 -NADH的偶联反应体系测定, 在波长340 nm 处, 吸光度下降的速率与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1]。

3. 3. 2 血液标本开盖后应在 60 min 内测定出结果。因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离体后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果开盖后长时间不做, 容易使二氧化碳逸出从而使测定值降低[2]。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并打开试管后, 应立即检测, 时间上一定要有紧迫感。如不能立即测定, 最好保持试管的密封状态。

3. 3. 3 采用真空负压管, 样本在密闭环境中保存, 可以防止二氧化碳从血清中逸出。在一定时间内, 测定结果相当稳定[3]。

3. 3. 4 酶法的优点是适合大批量标本。缺点是检测过程中试剂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试剂中的还原成分易被氧化, 空白吸光度值下降, 检测结果偏低[4], 所以不像其他生化项目, 每一批试剂定一次标, CO2测定每天都必须定标, 费时费力, 而且在上机时必须考虑交叉污染的问题。 生化项目的排序大致如下:AIT, AST, ALP, GGT, CHE, TP, ALB, TBIL, DBIL, UREA, UA, CRE, CKMB, HBDH, LDH, GLU, TG, CHO, HDJ, LDL, APOA1, APOB, AMY, CO2, P, CA[5], 二氧化碳的测试顺序排在淀粉酶后面, 可以基本解决交叉污染;量压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 测试在特定的通道中进行, 不考虑交叉污染的问题。虽然量压法也需要测定前定标, 但是每次定标仅需要几分钟, 比生化仪快速便捷。但如果标本量大, 先做二氧化碳再做其他生化项目就显得工作效率低下, 而且二氧化碳压敏传感器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结果。因此, 对电解质分析仪的日常维护相当重要。目前的维护是每天测试完成后做3次管道冲洗, 并清洁采样针以防止管道堵塞;每周做1次去蛋白;从半年的运行来看, 效果良好。

3. 4 本次试验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有关文件[6], 对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两种方法酶法与量压法进行了比较, 两者相关性较好, 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49X+4.7625, 相关系数r=0.9133(P<0.001), 说明量压法与酶法测定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医学决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处预期相对偏差分别为5.30%、2.63%;最后对酶法与量压法测定血清中二氧化碳的精密度进行了评价, 两种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5%, 表明两种方法的稳定性较好, 变异较小。

综上所述, 量压法与酶法测定血清中CO2的相关性、线性和精密度均较好, 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为临床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79-380.

[2] 杨悦林,胡大春,张水丽.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二氧化碳结果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 2012,19(4):573-574.

[3] 邹龙娇.标本的不同放置方式对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用医技杂志, 2013,20(4):416.

[4] 李广权.酶法检测二氧化碳偏低原因及消除.现代医学检验杂志, 2003,18(1):33-34.

[5] 于雷.生化自动分析仪项目间试剂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 临床检验杂志, 2003,21(3):168.

6] 李小鹏,王治国.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与指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24(4):252.

3. 3 测定血清二氧化碳影响因素很多, 在各个环节都容易导致误差的产生, 下面就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 3. 1 两种方法测定原理不同, 不同方法之间本身就会存在差异。量压法原理是利用压敏传感器来完成二氧化碳的测量, 样品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其相应电压成正比; 酶法的原理是碱化标本后二氧化碳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 -NADH的偶联反应体系测定, 在波长340 nm 处, 吸光度下降的速率与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1]。

3. 3. 2 血液标本开盖后应在 60 min 内测定出结果。因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离体后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果开盖后长时间不做, 容易使二氧化碳逸出从而使测定值降低[2]。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并打开试管后, 应立即检测, 时间上一定要有紧迫感。如不能立即测定, 最好保持试管的密封状态。

3. 3. 3 采用真空负压管, 样本在密闭环境中保存, 可以防止二氧化碳从血清中逸出。在一定时间内, 测定结果相当稳定[3]。

3. 3. 4 酶法的优点是适合大批量标本。缺点是检测过程中试剂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试剂中的还原成分易被氧化, 空白吸光度值下降, 检测结果偏低[4], 所以不像其他生化项目, 每一批试剂定一次标, CO2测定每天都必须定标, 费时费力, 而且在上机时必须考虑交叉污染的问题。 生化项目的排序大致如下:AIT, AST, ALP, GGT, CHE, TP, ALB, TBIL, DBIL, UREA, UA, CRE, CKMB, HBDH, LDH, GLU, TG, CHO, HDJ, LDL, APOA1, APOB, AMY, CO2, P, CA[5], 二氧化碳的测试顺序排在淀粉酶后面, 可以基本解决交叉污染;量压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 测试在特定的通道中进行, 不考虑交叉污染的问题。虽然量压法也需要测定前定标, 但是每次定标仅需要几分钟, 比生化仪快速便捷。但如果标本量大, 先做二氧化碳再做其他生化项目就显得工作效率低下, 而且二氧化碳压敏传感器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结果。因此, 对电解质分析仪的日常维护相当重要。目前的维护是每天测试完成后做3次管道冲洗, 并清洁采样针以防止管道堵塞;每周做1次去蛋白;从半年的运行来看, 效果良好。

3. 4 本次试验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有关文件[6], 对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两种方法酶法与量压法进行了比较, 两者相关性较好, 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49X+4.7625, 相关系数r=0.9133(P<0.001), 说明量压法与酶法测定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医学决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处预期相对偏差分别为5.30%、2.63%;最后对酶法与量压法测定血清中二氧化碳的精密度进行了评价, 两种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5%, 表明两种方法的稳定性较好, 变异较小。

综上所述, 量压法与酶法测定血清中CO2的相关性、线性和精密度均较好, 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为临床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79-380.

[2] 杨悦林,胡大春,张水丽.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二氧化碳结果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 2012,19(4):573-574.

[3] 邹龙娇.标本的不同放置方式对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用医技杂志, 2013,20(4):416.

[4] 李广权.酶法检测二氧化碳偏低原因及消除.现代医学检验杂志, 2003,18(1):33-34.

[5] 于雷.生化自动分析仪项目间试剂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 临床检验杂志, 2003,21(3):168.

6] 李小鹏,王治国.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与指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24(4):252.

3. 3 测定血清二氧化碳影响因素很多, 在各个环节都容易导致误差的产生, 下面就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 3. 1 两种方法测定原理不同, 不同方法之间本身就会存在差异。量压法原理是利用压敏传感器来完成二氧化碳的测量, 样品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其相应电压成正比; 酶法的原理是碱化标本后二氧化碳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 -NADH的偶联反应体系测定, 在波长340 nm 处, 吸光度下降的速率与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1]。

3. 3. 2 血液标本开盖后应在 60 min 内测定出结果。因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离体后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果开盖后长时间不做, 容易使二氧化碳逸出从而使测定值降低[2]。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并打开试管后, 应立即检测, 时间上一定要有紧迫感。如不能立即测定, 最好保持试管的密封状态。

3. 3. 3 采用真空负压管, 样本在密闭环境中保存, 可以防止二氧化碳从血清中逸出。在一定时间内, 测定结果相当稳定[3]。

3. 3. 4 酶法的优点是适合大批量标本。缺点是检测过程中试剂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试剂中的还原成分易被氧化, 空白吸光度值下降, 检测结果偏低[4], 所以不像其他生化项目, 每一批试剂定一次标, CO2测定每天都必须定标, 费时费力, 而且在上机时必须考虑交叉污染的问题。 生化项目的排序大致如下:AIT, AST, ALP, GGT, CHE, TP, ALB, TBIL, DBIL, UREA, UA, CRE, CKMB, HBDH, LDH, GLU, TG, CHO, HDJ, LDL, APOA1, APOB, AMY, CO2, P, CA[5], 二氧化碳的测试顺序排在淀粉酶后面, 可以基本解决交叉污染;量压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 测试在特定的通道中进行, 不考虑交叉污染的问题。虽然量压法也需要测定前定标, 但是每次定标仅需要几分钟, 比生化仪快速便捷。但如果标本量大, 先做二氧化碳再做其他生化项目就显得工作效率低下, 而且二氧化碳压敏传感器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结果。因此, 对电解质分析仪的日常维护相当重要。目前的维护是每天测试完成后做3次管道冲洗, 并清洁采样针以防止管道堵塞;每周做1次去蛋白;从半年的运行来看, 效果良好。

3. 4 本次试验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有关文件[6], 对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两种方法酶法与量压法进行了比较, 两者相关性较好, 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49X+4.7625, 相关系数r=0.9133(P<0.001), 说明量压法与酶法测定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医学决定水平 20 mmol/L 和30 mmol/L 处预期相对偏差分别为5.30%、2.63%;最后对酶法与量压法测定血清中二氧化碳的精密度进行了评价, 两种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5%, 表明两种方法的稳定性较好, 变异较小。

综上所述, 量压法与酶法测定血清中CO2的相关性、线性和精密度均较好, 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以为临床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79-380.

[2] 杨悦林,胡大春,张水丽.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二氧化碳结果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 2012,19(4):573-574.

[3] 邹龙娇.标本的不同放置方式对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用医技杂志, 2013,20(4):416.

[4] 李广权.酶法检测二氧化碳偏低原因及消除.现代医学检验杂志, 2003,18(1):33-34.

[5] 于雷.生化自动分析仪项目间试剂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 临床检验杂志, 2003,21(3):168.

6] 李小鹏,王治国.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与指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24(4):252.

猜你喜欢

酶法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用多种装置巧制二氧化碳
用多种装置巧制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的工艺研究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酶法制备大豆多肽及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的酶法合成
酶法制备黑曲霉原生质体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