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学术图书馆四线典藏机制

2014-04-26荣宪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上海20162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典藏图书资料馆员

●荣宪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1620)

1 学术图书馆典藏机制的发展动因

1.1 信息化发展需要图书馆典藏机制

(1)信息客体的变化。信息资源的扩张式发展对图书馆实施典藏方针,解决信息堆积、信息需求、信息选择、信息使用问题既是机缘、也是挑战。(2)信息主体的变化。有限的典藏空间对学科图书资料的进出、保证各类学科图书资料典藏质量既是机缘、也是挑战。(3)信息交换方式的变化。信息社会信息的扩张式发展,信息网络四通八达,即时多元,打破了“‘本地本馆’格局和‘到馆文献服务’”模式,[1]相应地,需要信息载体从印刷体向印刷、数字、网络协调方向发展,这样,对信息化反映相对狭窄、缓慢的图书馆业务基础机制的典藏机制客观上需要与信息化特征相适应,需要更全面、迅捷、专业的机制去适应,才能使典藏机制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

1.2 学科化发展需要四线典藏机制

三线典藏机制在对图书资料功能的细分作用、推荐作用、对读者使用图书的方便程度、对提高读者利用率上还具有一定特色,[2]但包括三线典藏机制在内的传统典藏还不是根据学科(这里的“学科”指反映图书馆所在单位性质为特征的学科群)发展和学科内容进行典藏的学科学术(以下简称“学术”)典藏。由于读者使用目的的多元性,构成学术特色的内容和学术元素的发展难以靠利用率反映出来,反映学术发展的元素无序散落在三线典藏及其各线典藏之间,影响了图书馆基于学术服务的学术组合工作、影响了从事学术工作的读者利用,难以适应学科化典藏和学科化服务的学术性要求。而四线典藏机制是根据学科图书资料的不同学术内容和规律落实图书资料位置的典藏,在典藏与学科图书资料及其服务之间具有内在学术关联性,是适合学术使用的功能性典藏。

1.3 文献转型期馆藏发展需要四线典藏机制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当前图书载体的发展阶段处于纸本与数字化两者协调发展的文献转型期。而四线典藏机制则是两者并存的机制。这是因为,首先,传统一至三线典藏纸本图书资料具有长期的积淀,是形成学术特色典藏的重要资源,是四线典藏学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四线典藏中的一线典藏是数字化、学术化结合型典藏,其典藏的数字化特征使典藏工作具有方便高效性,其学术化特征具有对传统三线典藏的消化、整合、展示和使用功能。

1.4 落实学科馆员工作职责需要四线典藏机制

笔者认为学科馆员工作职责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参加学科图书资料典藏工作;另一方面是参加学科图书资料服务工作。前者使图书馆典藏流通合理、上升成为图书资料学术功能典藏,后者在提升了学术典藏使用水平过程中,使学科馆员发展成为学科资料专家,赢得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信任,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效果。从典藏来说,学科馆员的业务专长应当在参加和熟悉图书资料建设过程中得到发挥,并带动图书馆业务向与所在单位教学科研业务密切联系的方向发展,而以学术功能典藏见长的四线典藏是履行学科馆员职责的理想平台。

2 学术图书馆四线典藏机制的特征

2.1 四线典藏图书的学科特征

(1)学术性,是四线典藏机制的主要特征。学科图书资料的学术性,是对学科规律性的认识,根据其是否反映这种规律性及其认识、表述的准确程度,决定其是否值得收藏及确定其学术性价值。(2)材料性,是四线典藏机制的重要基础。材料性是体现学科图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具体学科理论、观点、方法的内在要素,是支撑具体学科图书学术价值的基础内容。(3)关联性包括纵向、横向和立体关联。① 纵向关联,一是学科图书资料的级别关联。学科图书资料的学习级、研究级、完整级三级作品体系是学科领域内反映学科深度的指标。二是学科图书资料的内容关联。在相同、相似和不同学科专题中,内容关联表现为当前作品与以前及以后作品的关联,在相互联系、相互借鉴中使作品的内容不断发展深化。② 横向关联,学科图书资料的学习级、研究级、完整级反映学科领域内容的广度和深度。③ 立体关联,学习级、研究级、完整级是纵向和横向结合的立体关联,是作品理论、观点、方法之间的多维关联、交叉关联,反映了事物及其发展中的复杂联系和关系。各级别图书资料的立体关联,反映了作品群对社会反映对象的把握深度,是学术图书馆学术质量的重要表征。

学术性、材料性、关联性三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是形成学科图书资料体系的基本特征。学术性是材料性、关联性的论点和目的,材料性是学术性、关联性的论据和基础,关联性是学术性、材料性的论证和表征。由于学术图书资料作品的三性特征,由于相同主题、类似主题甚至不同的主题及其结构、内容具有延伸性,因此,图书资料之间的关联具有广泛性。每一类作品既有基本的读者群体,也可能具有其他读者群体。同样,不同级别作品既有基本的读者群体,也可能具有其他读者群体。

2.2 四线典藏内容的分线特征

学术范畴下的四线典藏(以下简称“四线典藏”)是图书馆学术图书资料收藏、管理、制作(含创作)和调配的一种形式,是在传统典藏机制基础上通过对学科图书资料进行学术管理和运作、提升图书馆学术功能的一种新形式,由一至四线典藏组成。一线典藏是从学术服务工作出发,以读者课题和其他合作要求入手,以一线使用的四线典藏建设入手,对以馆藏四线学科图书资料为基础的纸本、数字、网络信息资料的搜集、整合、制作形成学术性课题,完成对读者学术合同的递交及其图书馆对学术资料的保存。这是图书馆一线典藏的主要特征,是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二线典藏是对当前具有学术新观点、新价值图书资料的典藏。在学习级、研究级、完整级不同级别的学术典藏中,学术新观点是二线典藏的本质特征。三线典藏是组成学术体系、具有学术特色图书资料作品的典藏。四线典藏保存的是具有学术史价值和物理保存价值的学科图书。四线典藏还承担不符合学术典藏功能要求图书的负载功能,特别是在四线典藏实施的开始阶段,四线典藏的负载功能对于实施和保持馆藏的学术典藏功能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表 传统典藏与四线典藏比较一览

二线典藏做到了分类排架,也注意了将流通率较高的图书安放在辅助书库,但没有明确提出和解决学术典藏问题。三线典藏一般要求将全馆藏书按利用率高低,即高、中、低分别安排在一、二、三线书库,但从实际操作看,有的实际上按图书到馆的先后时间安放在一、二、三线书库,弱化了按照三线典藏制内容区分三线典藏的功能。学术图书资料仍然基本散放在一至三线典藏之中。因此,解决按照图书的学术功能安排,是学术图书馆典藏建设及引导读者阅读的核心问题。应当在传统分线典藏的基础上,通过学科馆员工作团队的学术把关机制,要求按照学科图书内容的学术功能安排、调整典藏,从而做到二线书库藏书的创新性强、三线书库藏书的系统性强、四线书库保障性强,四线典藏中的二至四线典藏从内容上分别落实了学术新资料、特色资料、保证性资料内容的立体功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术典藏框架。

2.3 四线典藏形式的类型特征

传统的图书馆典藏内容一般是从纸本图书资料上去认识和把握的,一般不够注重按学科学术内容实施典藏,不够注重图书资料内容的学术性布局,难以适应和落实学术典藏标准和学术服务的需要。随着信息化、学术化的发展,作为学术服务部门的图书馆,通过提高典藏水平带动服务水平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学术路径,其表现为图书资料的外生型和内生型类型的生产。四线典藏在规范和落实图书资料典藏时,同时以二类典藏作为典藏的基本工作。一类典藏是二至四线典藏,如前所述,二至四线典藏具有鲜明的分线功能,是四线典藏的基础。二类典藏是一线典藏,表现为制作学科学术主题类、内容类、元素类、功能类数字产品,是四线典藏的应用。而制作类、创新类是二类典藏的主要特征。如果以此对图书馆传统一、二、三次文献继续思考,可以将制作性文献中符合文摘特征部分归入二次文献,符合概括性、系统性、工具性特征部分归入三次文献,而将符合创新性部分归入一次文献或四次文献(一线典藏在内涵和外延上比图书馆传统二、三次文献更广泛)。从写作动机视角,一次文献是作者专业的原始文献,还包含着研究报告等形式,四次文献是对一、二、三次文献的整合和创新,属于图书馆业务范畴。二类典藏是从提升图书馆功能出发,以图书资料的外采型和内生型、制作型和创新型作为标准作出的划分,是对图书馆一、二、三次文献划分和对学科馆员学术图书资料业务内容的深入思考,是图书馆对社会信息化、学术化发展的主动回应。

2.4 四线典藏载体的复合特征

在文献转型期,图书馆一般在传统典藏的同时也开展了主要依靠数据库建设进行的数字化典藏,也有的对馆藏书库进行数字化建设,但由于图书馆缺乏根据学术内容功能标准实施的典藏意识,全馆纸本图书和数字资料的学术质量良莠不齐,学术性质比较低的图书资料占去了大量典藏空间,减少和制约了学术图书资料的典藏容量,影响了典藏的学术质量和读者的利用。因此,对典藏图书资料进行学术功能区分及其安排是学术复合载体工作的基础。从复合载体的目的看,是提高学术化体系的功能水平。通过图书资料的复合典藏,落实典藏的分线特征,提高典藏的学术使用功能。从复合载体内容看,四级典藏载体建设的内容是二、三线学术核心图书资料的复合化。其中二线图书是学术图书资料的精髓,实施整体复合化。三线图书资料在区分学术核心和一般图书资料基础上,对学术核心图书资料实施复合化建设。通过按学术标准把握二、三线典藏,建设系统的学术图书资料体系。学术体系型复合载体建设并不排斥直接购买数据库,而是将其嵌入本图书馆学术典藏体系条件下实施,使购买数据库成为学术典藏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既充实典藏,夯实学术典藏内容,又避免资源重复。将已经进馆的、已经在各线典藏上架的仅是对已有观点新表述、缺乏学术特色的一般图书不予数字化建设,并根据二、三线书架安排学术新图书和特色图书的架位容量需要降低其在相应线别典藏架位使用的时限,或者直接将其安排至四线典藏,以保证图书馆主体典藏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功能,为具有学术特色的新进图书预留出空间。从复合载体建设的策略看,二、三线核心典藏的复合化既是实施一线典藏的基础,也是促进学术化四线典藏的举措。

2.5 四线典藏管理的学科室特征[3]

四线典藏的学术特征决定了学科室管理方式。根据四线典藏宏观布局和微观调整进行四线图书资料建设。学科室根据所在单位业务和学术发展规划,根据图书馆典藏结构的动态发展要求,在对图书馆对口学科资料的采访,一至四线学科图书资料典藏,学科资料剔旧中起着把关作用。在学科资料采访中的把关作用,是通过学科馆员与采访馆员的配合机制,对图书馆图书进口源头上把关,采访馆员主要从文献计量学和采访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学科馆员主要是从学科图书资料的学术上把关。在四线学科图书资料典藏中的把关作用,具体是通过学科馆员、参考咨询馆员分别在一、二线和一、三、四线典藏管理中的高低配与管理馆员的分工协作机制,落实学科图书资料四线学术质量和功能。在学科资料剔旧中的把关作用,具体是通过参考咨询馆员与管理馆员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对具有学术史料价值图书的管理,并预防学术特色图书流失进行把关,对失去物理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由管理馆员登记后报废处理。在图书资料建设中,学科馆员领衔的学科室要做到业务工作符合学科室性质、任务与目标,并在各个学科室专业网站及其窗口体现出来。

[1]李静海.构建适应21世纪科研需要的新型文献情报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2(1):7.

[2]马正幼.三线典藏模式值得推行[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58-60.

[3]荣宪民.建立学科馆员学科室工作机制刍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9):91.

猜你喜欢

典藏图书资料馆员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典藏
勘误
往来·典藏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典藏
典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