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帝忘了给我翅膀,于是我用音乐飞翔
——音乐剧《剧院魅影》漫谈

2014-04-25文/曲锐①

音乐生活 2014年11期
关键词:魅影克里斯魔鬼

文/曲 锐①

上帝忘了给我翅膀,于是我用音乐飞翔
——音乐剧《剧院魅影》漫谈

文/曲 锐①

音乐剧《剧院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改编自法国著名悬疑小说家加斯顿·勒鲁(Gaston Leroux)创作于1910年的同名小说,是一部有着浪漫、神秘基调的哥特式悬疑惊悚小说。

魅影的塑造

在韦伯的音乐剧版之前,原著小说《剧院魅影》被改编的版本中绝大多数被贴上了剧情悬疑、恐怖、惊悚等标签,并未与爱情沾上关系,因此魅影的形象或许也会有令人怜悯的一面,但很显然在韦伯之前所有的版本制作中,重心并未放在对魅影这一角色的深入刻画上,而是偏爱对小说中神秘、鬼魅气氛的渲染和营造,魅影是属于被“遗忘”了的角色,他就这么一直充当着靠制造鬼魅气氛、吓唬观众来博得眼球的反面角色。

由韦伯制作的音乐剧版《剧院魅影》保留了原著小说哥特式悬疑阴暗的风格,在剧中插入“戏中戏”的叙事结构,令观众徘徊在虚幻与现实边缘,华丽的舞美视效,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奢华场面,再加之对角色“魅影”内心及性格的深入挖掘,成功地一扫之前呈现在观众眼前的邪恶、凶险形象,转而成为一个有着痛苦不堪的童年和极高的建筑、音乐天赋,及对女主角执著深情的爱恋,使观众为之怜惜嗟叹的悲情角色。

尽管魅影的形象被一次次搬上银幕,但直到韦伯对该角色的颠覆性的诠释,“魅影”才被塑造成为集“天使”与“魔鬼”于一体的化身。

天使与魔鬼

魅影(Phantom),一位藏匿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室、有着极高建筑与音乐才能的人,因为畸形丑陋的脸庞而让他受尽折磨,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给过他怜悯和同情,虽然他向往人世间的温暖和爱情,但只能自卑羞愧地躲藏在终年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魅影的苦痛身世造就了他的双重性格,既有自卑软弱的一面,又有愤世嫉俗的一面。他的性格喜怒无常,行踪鬼魅莫测,常年带着一副面具以掩盖住自身的残缺,面具是他的保护壳,更是他内心深处极度自卑的体现。

魅影在剧中正式出场前的首次被提及是第一幕第二场歌剧院里在排演新歌剧《汉尼拔》,因剧院原负责人变更,新雇主特地前来慰问视察新剧的排练情况,并提出要求让歌剧院当家女伶卡洛塔夫人演唱一段新排歌剧中的独唱段落,在卡洛塔夫人演唱到第二段时,舞台上大幕突然砸下来,台上乱作一团,大家纷纷惊慌躲避。就在此时,背景音乐奏响了“魔鬼”主题“剧院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一名伴舞者冲到台上惊慌地喊出:“他来了,剧院魅影,……他就在这里,剧院魅影!”这是魅影呈现给观众的第一个形象:一位令台上演员皆为之恐慌的神秘破坏者。

第一幕第二场,克里斯汀对闺蜜讲述了这位指导她唱歌的神秘声乐老师,克里斯汀的父亲生前曾称魅影为“音乐的天使”(Angel of Music)。此刻,出现了魅影的“天使”主题,这个主题代表了魅影内心最善良纯洁的一面,体现了他“天使”的一面。

韦伯以“魔鬼”、“天使”这两个主题旋律作为魅影的主干主题,象征着魅影性格中的两个对立面。在随后的剧情发展中,魅影的形象就是建立在这两者基础之上并加以扩展和变化的。

从天使到魔鬼

魅影第一次以声音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是庆祝克里斯汀首演成功,魅影的声音在克里斯汀耳畔轻声吟唱,这里魅影的两面性特质并未展现出来。紧接着的第一幕第三场里,拉乌尔邀请克里斯汀共进晚餐,躲在暗处的魅影气愤万分,声称拉乌尔“竟敢分享我的胜利成果”。虽然魅影是用了“天使”的主题旋律来唱出这个段落,但歌词中却充满了嫉恨和恼怒。这一主题在此刻将他内心“魔鬼”的一面暴露了出来。随后克里斯汀试图安抚魅影,并以“导师”来称呼魅影,在克里斯汀的内心里,魅影始终都是一位神秘威严、才华洋溢的师者形象。

魅影从镜子中走出来带领克里斯汀去到他的地下王国。有趣的是,这时魅影所唱的旋律是充满诱惑的“魔鬼”主题,而唱词却是“我就是你的音乐天使,来我身边,音乐天使!”恰巧对应了上文提及的音、意相悖。唱词中暗示出,魅影是克里斯汀的音乐天使,同时克里斯汀也是魅影的音乐天使。而“魔鬼”主题则暴露出魅影试图用“天使”的表相引诱克里斯汀走进他的“魔鬼”世界。

是魔鬼还是天使?

魅影内心性格中“魔鬼”、“天使”的两面性始终交织贯穿全剧,随着剧情的发展,魅影内心对音乐、爱情充满美好向往的神性逐渐被另一面的魔性所控制,驱使他一步步走向没有归路的绝望深渊。

第一幕第四场,魅影的独唱段落“夜之乐章”(Music of the Night)旋律柔美抒情至极,这是魅影在全剧中第一次完整地表达内心的美好向往和对音乐的狂热追求。在这个唱段里,魅影唱出只有音乐不会嫌弃他、背叛他,并且能够永远陪在他身边。他将这种对音乐的狂热占有欲转嫁到了他寻找到的能够最佳诠释出他爱的音乐的克里斯汀身上,同时他混淆地认为克里斯汀会像音乐那样一直陪伴着他,不离不弃。正是因为这种混淆,使得两人在情感道路上渐行渐远,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苏醒的克里斯汀,悄悄地走向沉迷在音乐创作中的魅影,在好奇心驱使下,克里斯汀趁魅影不备,摘掉了面具。魅影突然惊觉,暴怒地将克里斯汀推倒在地,言辞恶毒,扭曲畸形的面庞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克里斯汀对魅影在音乐形象上态度的转变,克里斯汀醒来后,乐队奏出“天使”主题,这时的克里斯汀对魅影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音乐天使”中,随着面具的被摘下,音乐的旋律由原先的温柔缱绻急转为狂暴不安,突来的暴怒情绪发泄掉之后,旋律速度回至平稳,音乐渐转到对魅影痛苦自卑情绪的刻画,将魅影从疯狂失控到无助自卑的音乐形象转换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此时,克里斯汀眼中对魅影曾透露出的些许爱慕之情已经全然消失,剩下的只是恐惧。

歌剧院要排演歌剧《哑仆》(II Muto),负责人没有听从魅影的指示让克里斯汀担任主角,于是在《哑仆》演出当晚,魅影做手脚让卡洛塔夫人当众出丑,并在换场芭蕾舞表演期间将幕布控制员布凯勒死并用绳索悬吊在舞台上方,警告在场的观众及剧院负责人这便是忤逆他的下场。

接下来第一幕第十场中,拉乌尔对克里斯汀表达爱意唱出 “我对你唯一的冀求”(All I ask of you)后,魅影隐藏在暗处目睹着二人定情的经过,魅影深感遭到背叛的痛苦,借由拉乌尔的主题旋律唱出“我给了你我的音乐,给你的歌声插上翅膀,如今你却如此回报我,拒绝我,背叛我……终有一天你会悔不当初,未能遵从歌剧魅影的要求”,魅影唱到这里,他仍然是将克里斯汀与自己内心热爱的音乐混淆着的。第一幕以“魔鬼”主题为魅影随后的一系列复仇拉开了帷幕,同时也封闭了他内心的“天使”。

从魔鬼到天使

在第二幕第一场中,当歌剧院全体人员都沉醉在“化装舞会”(Masquerade)的热闹气氛中时,魅影头戴骷髅面具以一身鬼魅阴森的装束出现在大家眼前,此时的魅影彻头彻尾地沦为“魔鬼”的化身。到第二幕第二场中,吉里夫人在拉乌尔的追问下,缓缓道出了魅影的悲惨身世,魅影的身世之谜在这时彻底被解开,暴露在观众面前。

到了第二幕第五场,“天使”主题出现,魅影用该主题旋律伪装成克里斯汀的父亲引诱克里斯汀,被及时赶到的拉乌尔阻止,计划被打乱的魅影正式向拉乌尔宣战,魅影的仇恨在此刻到达顶峰。“天使”主题在这时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意义,沦为魅影引诱复仇的工具。

第二幕第七场,魅影伪装成唐璜来到台上与克里斯汀同台演出,被克里斯汀认出身份后用拉乌尔的主题深情唱出了对克里斯汀的爱,但遭到克里斯汀拒绝,并当众摘下了他的面具,魅影恼羞成怒将克里斯汀拖至地下迷宫。魅影用“魔鬼”主题对克里斯汀道出自己因为这张畸形的脸庞,遭到亲生母亲的恐惧和厌恶,面具是他生下来的第一件衣服。魅影到此处才向观众们交代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以及内心的“魔鬼”是由何而来。这时拉乌尔追到迷宫恳求魅影放过克里斯汀,魅影趁其不备用绳索勒住拉乌尔,三人此刻关系异常紧张,魅影濒临疯狂边缘,克里斯汀唱着“天使”主题旋律试图唤回魅影的良知,魅影渐渐冷静下来,克里斯汀鼓起勇气主动亲吻了魅影,此时乐队再度奏响“天使”主题,魅影内心的“天使”因克里斯汀的吻而真正苏醒,最终决定放两人离开。

在克里斯汀返回迷宫将魅影的戒指还回时,魅影用拉乌尔的主题深情唱出:“克里斯汀,我爱你……”这里魅影的深情告白并没有使用魅影的“天使”主题,而是选择了拉乌尔的主题旋律,或许这也透露出了魅影此刻对克里斯汀的爱不再是将她作为音乐替代品的爱,而是真正的作为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正是因为魅影在最后时刻真正对爱的领悟,这个虽有缺陷、但却令人心生悲悯的极富个人魅力的戏剧形象才得以完成。

终了,《剧院魅影》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不仅仅是几首好听上口的歌曲,它让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个被社会残酷抛弃的可怜人,努力与自己内心的双重极端性格进行抗争,在何种外力下使他变成了魔,又如何被救赎的全部过程,这也许正是“魅影”这一角色以及这部音乐剧何以深深打动观众的魅惑之所在!

(附注:本文系受“2013-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资助。)(责任编辑 吴家军)

曲锐(1985-)女,上海音乐学院2012级戏剧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魅影克里斯魔鬼
魔鬼也温柔
太湖之畔的雅致魅影 2022款林肯冒险家Corsair
沙漠魅影——SAS与斯特林
魔鬼鱼,翻啊翻
打个比方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魔鬼鱼
因为爱情——《剧院魅影》观后感
克里斯·埃文斯 论队长的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