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弦乐四重奏2014年中国巡回演出(沈阳)

2014-04-25文/朴

音乐生活 2014年11期
关键词:泛音四重奏弦乐

文/朴 英

澳大利亚弦乐四重奏2014年中国巡回演出(沈阳)

文/朴 英

由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作曲系联合主办的澳大利亚弦乐四重奏2014年中国巡回演出(沈阳),于9月18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此次联袂演出的4位音乐家分别是:第一小提琴:克里斯蒂安·温瑟(Kristian Winther);第二小提琴:罗安娜·塔克(Loana Tache);中提琴: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以及大提琴:莎伦·德雷帕(Sharon Kiana Draper)。四重奏的每个成员都曾斩获各自领域的国际比赛奖项,同时又担任(过)诸如波士顿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的首席、副首席等职,他们除独立组建四重奏乐团外,还受聘于阿德莱德音乐学院,为其驻院四重奏乐团。正如那些卓越的履历,4位演奏家的演出更是精彩绝伦,在他们所用的世界上唯一整套瓜达尼尼提琴的陪衬下,成功地诠释了4首地域、时代、风格各异的作品。

音乐会第一首作品是由彼得·斯科瑟普(Peter Sculthorpe)创作的《鹳之梦》第11号(Jabiru Dreaming No.11)。彼得·斯科瑟普是一位地道的澳州作曲家,他的音乐多在扎实的西方音乐创作技术基础上加入很多澳洲本土音乐的素材。这首作品由两个乐章构成,可以听到作曲家用调性音乐描绘出“鹳主题”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弓杆敲击、泛音滑奏等演奏技法以模仿自然界中昆虫、走兽、鸟儿的音响,为美妙的旋律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第二首是海顿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快速掠过的句子、外音的解决、张弛的控制、长音的处理,古典时期的作品无不考验演奏者的基本功。不过他们将每个细节都演绎得丝丝入扣,仿佛每个音都富有了生命力。著名澳大利亚作曲家史蒂芬韦廷顿先生此次也随团赴华演出、讲学。音乐会第三首作品正是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车》(String Quartet No.1 Windmill) 。这首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自然泛音、人工泛音(五度、四度、三度)与实音集合,描绘了澳洲中部戈壁滩之上的唯一生命之源——风车,这些风车是用于汲取地下水的。风车恒定不动,随着风力增强或衰减,转速也随之改变。风吟诵着它,也诉说了生活在它脚下的一代代本土部族,这其中应该包含了一种含蓄的情感,其中细致的变化需要安静地去聆听。正如作者韦廷顿先生讲座中对自己作品的讲解,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作曲家的创意所在。最后一首是巴托克的《第五弦乐四重奏》,此作品包含5个性格鲜明的段落:快板、很慢的柔版、活跃的谐谑曲、行板、活跃的快板。时长约30分钟的作品,5个段落之间仿佛气息相连,相得益彰。最后,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再次请出4位演奏家,并返场演奏了中国名曲《梁祝》。

如果说音乐就是一种“力量”,那么澳大利亚弦乐四重奏的“力量”给人留下的印象定是卓越的演奏技巧、细腻的音乐处理和对新作独到的诠释,也正是这些征服了在座所有听众。这种力量也激励着这些演奏家们寻找更多有趣的本土新作,以拓宽自己的演奏领域,并推动弦乐四重奏这种传统室内乐演奏形式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李浩)

猜你喜欢

泛音四重奏弦乐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室内乐小品两首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谈谈笛子的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