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城区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行为模式及体能状况调查

2014-04-25袁琼嘉陈佩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力静态受试者

程 艺,李 雪,庄 洁,王 涛,袁琼嘉,陈佩杰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2.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四川 成都 610441;3.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000)

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BMR)的水平上,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1]。体力活动水平和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2],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体力活动行为模式可持续到成年期[3]。因此,了解青少年自由状态下的体力活动是认识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也是制定适合青少年体力活动推荐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城区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行为模式及体能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其身体素质与其日常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为我国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测量与能量消耗整体水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资料。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成都市城区10-17岁在校健康青少年500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超声骨龄片和填写的《青春期发育量表》[4](PDS量表)信息,本文使用的《PDS量表》已经过信效度检验,将这些青少年划分为青春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随机选取男、女生各50人,共计300人,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和测试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包括调查表调查和问卷调查。《学生体力活动和日常生活习惯调查问卷》可对测试者7天体力活动和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回顾调查,该调查问卷由本领域相关专家函询、论证最后制定而成,并通过SPSS19.0对该表的设计、内容和结构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检验结果符合统计学要求。调查表填写前统一讲解填写要点,并现场指导,检查确保每份问卷数据无缺、无误、无疑后,方能结束该部分测试。间隔一周后再次填写问卷,比较两次调查的结果。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3%,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为94.67%。

1.2.2 实地测试法 采用体质测评的技术和方法,选择20m往返跑、握力、原地纵跳、坐位体前屈等项目,对参加本次调研的全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进行实地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20m往返跑测试仪器由美国库柏有氧研究所Fitnessgram测试组提供的20m节奏往返跑原始录音带。受试者在相隔20m的两条线之间进行由慢到快的往返跑,跑步节奏完全由音乐节拍器控制以跑单程20m一次记录为1lap,跑20m往返一次记录成绩为2laps,以此类推记录最终成绩。握力、原地纵跳、坐位体前屈分别用电子握力计、电子纵跳计、新坐位体前屈计进行测量,仪器测试前都经过校检,并由专人负责一项,以控制测量误差。

1.2.3 数理统计 本文测试的所得数据利用SPSS 19.0专业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各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选取10-18周岁的学生做为研究对象,包括小学至高中的青少年。其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人数及构成见表1。

表1 受试者人数构成

2.2 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区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和日常生活习惯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表3。

表2 青春期前期、中期、后期三期周一至周五静态活动时间比较(X±SD)

表3 青春期前期、中期、后期三期周末静态活动时间比较(X±SD)

从表2、表3可见:周一至周五,受试者大部分的静态活动主要是上课和做作业,青春期前期和中期为40小时左右,青春期后期达到了60小时左右;周末,受试者静态活动以看电视时间最长,看课外书次之,乘车时间最少。

表4 受试者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分布比例 比例/%

表5 一周内每天至少参加10min体育锻炼项目人数

表4、表5可见,青春期前期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半小时以上的有88.89%,1小时以上的有43.43%,青春期中期达到半小时以上的有91.3%,1小时以上有45.65%,青春期后期达到半小时的有48.39%,达到1小时以上的仅有19.36%,1小时以上锻炼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

2.3 体能测试结果

表6 青春期各期男、女组间体能测试比较(X±SD)

由表6和表7可见,受试者20m往返跑的成绩男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青春期各期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春期前、中、后期受试者握力、纵跳、体前屈测试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握力前、中、后期之间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纵跳女生前、中期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坐位体前屈男生前、中期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4 不同运动时间组的20m往返跑成绩比较

表8 青春期各期男、女不同运动时间组间20m往返跑(laps)成绩比较(X±SD)

从表8可见,青春期前、中、后期,不同运动时间的受试者20m往返跑成绩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都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

3 讨论与分析

3.1 成都市城区青少年日常静态活动及闲暇时间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的分类根据主体不同和类型划分依据不同有不同的组成部分。结合我国现有具体情况,青少年体力活动可分为:日常交通体力活动、学校体育体力活动、闲暇时体力活动及静态活动。闲暇静态活动是指闲暇时间里参加的、身体移动很少的、消耗的能量接近于静息代谢率的一类活动,如看电视、使用计算机等。有人提出,聊天、打牌、就餐等也应该包括在内。由表2、表3可以看出,成都市城区青少年上学期间日常静态活动时间每天平均在8小时左右,闲暇静态体力活动平均每天在2小时。日常静态活动主要包括上课和做作业,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压力的增大,时间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有必要减少学生的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在校期间,学校可以通过增加课外活动,多宣传锻炼的意义,举办一些趣味体育比赛,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周末,受试者静态活动以看电视时间最长,建议家长引导学生多与同学一起活动,培养运动兴趣,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3.2 青春期前、中、后期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

表4、表5可见,青春期前期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半小时以上的有88.89%,1小时以上的有43.43%,青春期中期达到半小时以上的有91.3%,1小时以上有45.65%,青春期后期达到半小时的有48.39%,达到1小时以上的仅有19.36%。1小时以上锻炼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能是与学习压力增大以及年级的增高有关,导致体育课和业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减少。青春期前期和中期的受试者每天参加中等负荷运动和剧烈运动的时间大部分已经超过30分钟,而青春期后期低于30分钟。受试者在过去1周内进行的剧烈的体力活动主要包括篮球、跑步和跳绳等有氧运动,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则主要是羽毛球,骑自行车、乒乓球等。这些体育项目大部分都属于体育课和业余体育运动时间,与学校体育课安排和活动场地相关。

本研究显示,青春期后期受试者以脑力活动为主,中等以上负荷的运动时间很少。青春期后期受试者学习压力较重,体育课时间相对固定,可以适当提倡多利用交通活动来增加体力活动,如步行和骑自行车。另外建议学校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健康讲座,使其认识到培养子女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性,并根据其居住环境制定学生校外体力活动计划。

3.3 体能测试结果讨论与分析

体能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柔韧性总体而言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纵跳女生前、中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到了青春后期有显著的差异(p<0.01),可能与女生的生理发育阶段有关,青春中期到后期是女生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坐位体前屈男生前、中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到青春后期有明显差异(p<0.01),则可能是与男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男生柔韧性的发展敏感期有关,也可能与男、女生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方式有关。20m往返跑结果表明男生随年龄的增长耐力也随之提高,而女生没有明显的提高,可能与女生的生理发育规律和男、女生参与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有关。

3.4 不同运动时间的20m往返跑成绩的组间差异

国内外很多项研究均证实20m往返跑用于评价学生有氧能力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青春期前、中、后期,不同运动时间的受试者20m往返跑成绩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都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Lee等综述了44篇有关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认为,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体力活动的量或者体适能水平与各种原因的死亡率呈反比的剂量反应关系。体力活动的剂量一般定义为体力活动的量,包括体力活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5]。青春期前期和中期的青少年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都达到30分钟,青春期后期只有48.39%的受试者超过30分钟,学校应采取措施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体力活动,提高学生有氧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4 结论

(1)成都市城区青春期前期和中期的青少年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均达到30分钟以上的国际建议标准,青春期后期只有48.39%的受试者达到这个标准。

(2)男性受试者的20m往返跑成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女性的受试者没有明显变化。20m往返跑成绩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符,可以用于评价青少年有氧运动能力。

(3)青春期前、中、后期受试者的握力、纵跳和体前屈测试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1]Caspersen CJ,Powell KE,Christenson GM.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 related research[J].Public Health Rep.1985,100(2):126-31.

[2]PATE R R,M PRATT,S N BLAIR,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JAMA,1995,273:402-407 .

[3]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M].Atlanta,Georgia:US DHH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1996,146-148.

[4]朱琳,陈佩杰.自填式青春期发育量表(中译版)的检验[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6):512-516.

[5]Hootman JM.200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an opportunity for athletic trainers[J].J Athl Train,2009,44(1):5-6.

猜你喜欢

体力静态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动得多,还要坐得少——评WHO《身体活动与静态行为指南》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猜猜他是谁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