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主义音乐
——勋伯格

2014-04-24张宝华

音乐生活 2014年4期
关键词:勋伯格康定斯基表现主义

★文/张宝华

表现主义音乐
——勋伯格

★文/张宝华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街上行走的两个女人》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于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战后在欧美风靡一时。1 9 1 1年活跃在德国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1866~1944)与画家F.马尔克(1880~1916)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载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戏剧、绘画、诗歌等方面有关表现主义的理论,其中亦有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著作。而表现主义音乐的大部分特征,基本上与发端于绘画的表现主义特征相吻合。表现主义音乐反对印象主义的客观性,它认为艺术既不应该被“描写”,也不应该被“象征”,而更应该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也就是说要把作者的心灵世界,即所谓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表现主义。然而,表现主义的产物往往和疯狂、绝望、恐惧与焦灼不安等病态感情结合在一起。因此表现主义音乐与旧有传统完全相反,虽然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却具有独特的、流动的、无限发展的奇妙特色。

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勋伯格自幼学习小提琴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他经常如饥似渴地去听音乐会和歌剧,从中得到学习和熏陶。父亲去世以后,由于家境日益困窘,他到一家银行当了办事员,以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就在这个时候,他偶然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并跟他学了几个月的对位法,而这就是后来成为现代音乐杰出作曲家的勋伯格所受到唯一的正规音乐教育。从此,他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1897年,他的处女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后来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康定斯基表现主义代表作《即兴曲》

爱德华·蒙克《呐喊》(1893年)

基希纳《街道》(1913年)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韦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勋伯格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受瓦格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影响,采用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1899年、1917年改编成弦乐队曲),交响诗《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1902,德彪西的同名歌剧于同一年完成),大合唱《古列之歌》(1900-1911)。这一时期的有些作品如《升华之夜》已经显示出表现主义的某些特征。

中期:1908年起,进入无调性时期。代表作有《五首管弦乐小品》(1909),独唱剧《期待》(1909年)共分四场,只有一个角色,音乐不仅无调性,而且无主题。《月迷皮埃罗》(1912年)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介乎于说与唱之间的“念唱”音调。作曲家要求演员“必须按指定音符的音高开始,然后立即转化成或升或降的说话的音调,因此也有史学家将此作品冠以“说白歌唱”的先驱。

1915-1923年,勋伯格经历了七年时间创作上的沉默,试图酝酿一种新的创作方法。

后期:1923年起,勋伯格采用12音作曲技法。12音音乐是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一般适用于创作小型作品,如果是大型作品,需要有一种结构方法把乐思有条理地陈述出来,形成曲式,以代替调性原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勋伯格认为:“并不是使用12音,就能够写出好的作品,创作12音作品,是先有形象,再有音列,然后对音列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乐队变奏曲》(1927-1928)、《钢琴协奏曲》(1942)、《华沙的幸存者》(1947)、歌剧《摩西与亚伦》(1951)。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容易混淆的问题,第一,勋伯格并不是创立12音作曲法最早或唯一的作曲家。同时代的作曲家豪尔(Josef Hauer,1883-1959)比勋伯格稍早一些时候就有意识地用12音作曲,但他没有像勋伯格那样把12个音组成一个不变的序列,并且用对位、卡农等手法来发展12音。因此,被认为价值不大,影响也较小。第二,表现主义音乐并不能与12音作曲技法画等号。正像前文所述,勋伯格中期(1908-1914)的无调性作品《期待》和《月迷皮埃罗》等都是表现主义音乐当之无愧的代表,但勋伯格的12音作曲技法是在1923年后才开始在作品中使用的。也就是说,“表现主义”是音乐总体风格和具体特征的概括性名词,而“12音技法”仅仅指的是体现这一音乐风格特征和创造能够体现这种音乐风格特征的具体技术手段和组织音乐的音高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勋伯格康定斯基表现主义
收藏康定斯基
“艺术骑士”康定斯基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
——评《勋伯格与救赎》①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勋伯格:伟大的音乐革新者
从d小调弦乐四重奏谈勋伯格的早期创作观
浅谈抽象主义先驱瓦西里·康定斯基与包豪斯的艺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