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林里种山稻武义的做法有点新

2014-04-24撰文姜仲迪

浙江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稻种幼林套种

◆撰文/姜仲迪

油茶林里种山稻武义的做法有点新

◆撰文/姜仲迪

现场脱粒

2012年热播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介绍贵州糯稻:“糯稻,一个古老的稻种,没有人知道它的来源。糯稻产量极低,但是品质卓越,只有在与世隔绝的山寨里,才有小面积的种植。”如今,同样来自云贵地区的珍贵稻种——山稻,在浙中小城武义县的山区里扎下根来,与油茶为伴,开启了林农合一、生态经济共赢的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

以短养长,解决前期投入问题

油茶是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的高档油料。《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武义县列为发展油茶的重点县,要求重点抓好低产林改造和新造林工作;《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造高产油茶林要达到100万亩。不过,油茶种植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管理成本高,这也一直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不少专家都尝试研究在油茶林中套种其他作物来“以短养长”,增加林农的收入,如在油茶林中套种西瓜、玉米、冬瓜、中药材等,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2011年起,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驻武义县科技特派员刘本同与油茶深加工技术研究团队的同事在浙江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上,积极探索在油茶幼林时期的增产增收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发现了油茶幼林中套种山稻这一模式,为解决油茶前期投入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浙江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陈浙武带着记者参观了位于武义县东垄村的油茶套种山稻基地。这片基地位于崇山峻岭间,平均海拔有400米。稻谷已于2013年10月收割完毕,裸露的地面坡度极陡,乱石丛生,以3米的苗间距和2—3米的行距种植着2年生的油茶幼苗。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长环境中,竟然长出了“稻坚强”。据陈浙武介绍,2012年,他们试种了10多亩山稻,结果让人喜出望外,每亩大约收稻谷200多公斤。随后,他们在2013年新造的1000多亩油茶林中套种了20个品种的山稻进行生产性试验,不料却遭遇了夏季的高温干旱天气。从2013年5月初播种,到10月开镰收割,山稻在160天的生长期里,坚强地挺过48个高温干旱天及数个台风天,个别品种亩产近150公斤。虽然产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陈浙武认为这是“坏事变好事”,经受住恶劣气候“考验”的山稻有了更加广阔的种植前景。

陈浙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油茶从栽培到产出,需要6—7年时间,每年成本至少700元;如果套种的山稻每亩能获利800—1000元,就可以减少油茶栽培的前期投入,实现“以短养长”了。“粮食总是不愁卖的。”陈浙武计划在2014年新建的油茶基地中全部套种上山稻,同时,他对公司的山稻米的销售前景充满信心,“这些山稻的种植方法很简单,无需育秧,种子种下之后粗放管理即可,不用施化肥和农药,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

科学固本,维护种植地生态安全

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食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油茶专家刘本同看来,油茶幼林中套种山稻除了可以“以短养长”外,更重要的是维护了种植地的生态安全。通过种植山稻,既能改善油茶的生长环境,又能减少地表径流,起到固土保墒的作用;而且通过“稻草还田”,还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山稻属于完全依靠天然降水的旱作生态型作物,无需水层,耐旱性、耐瘠性极强,根系发达,须根粗长,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起到良好的固土效果。因为无需进行水层管理,耕层土壤处于氧化态,从根本上解除了水稻田因长期淹水而造成的嫌气条件,避免产生有毒气体(如甲烷等)对大气造成破坏。山稻的植株较高,油茶幼林中套种山稻之后,在炎热的夏季,山稻还能替油茶幼苗遮阳,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此外,通过套种山稻,增加了油茶林的人为活动,抑制了杂草生长,也减少了油茶的病虫害。尤其是“稻草还田”,经微生物活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维护各营养元素的平衡,为油茶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在山稻的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多施有机肥,不仅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可以防止化肥、农药经耕层渗漏而对地下水及河流、湖泊造成污染。

刘本同和他的同事们注重选择不同的稻种交替轮作,从而对种植地进行生态养护。在东垄村油茶套种山稻基地背面的试验田里,种着从中缅边界多个少数民族山寨搜集来的20份种子样本。试验田被分割成单位面积6.6平方米的280个小区块,不同的稻种分别在“长林系列”11个品种的油茶地里进行套种。2013年5月10日至6月10日为播种期,1个月的时间里,每个稻种每隔5天播种1次,共播种7次。试种的稻种里有白、红、黑、紫等不同的米色品种。不同的稻种,有些稻秆比较高,有些比较矮,正好适应了油茶不同的生长阶段。

记者注意到,试验田里的稻子收割采用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别的地方割稻是从根部开始,而这里只割取稻子结穗的部分,留在田里的稻茬随风轻摆,远看仍是一片黄绿相间的稻田。这种原始的、于生态安全无害的割稻方式不仅省心省力,还大大方便了“稻草还田”。

东垄基地山稻成熟了

量质并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油茶幼林套种山稻,既解决“油问题”,又解决“粮问题”,这与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不谋而合。科技部更将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作为落实“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而重点推进的第一项工作,要求粮食安全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之路。中国走高产之路不能满足对粮食的巨大需求,要从中低产田、盐碱地、旱地、节水农业等进行突破。

粮食安全战略,不仅着眼于当前的“口粮安全”,更提出了“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带有可持续发展意味的新思路。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实现了粮食多年增产,但在增产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目前,我国化肥的使用量世界最高,亩均使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农药、农膜的巨大使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污染和地力下降,水资源短缺更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旱稻种质资源,培育优良的旱稻品种,加快优质旱稻品种的推广、利用,对我国应对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增加、水资源缺乏等威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山稻叶的细胞液浓度较高,耐寒性强,受旱后可快速恢复生长,即使在最干旱的天气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灌溉作业。同时,山稻也比一般旱作物(如玉米、大豆等)耐涝,可以变“涝”为“利”,获得稳产。在不能种植水稻的山区、缺水旱地、肥力不高的坡地均可种植山稻,而且山稻还能与多种旱作物间作、套作,丰富旱地立体种植结构,拓宽稻作空间,为细粮生产增加一条重要的途径。

山稻种植在高山上,由于山地干旱、通风,再加上植株栽植密度低、品种的原始性强,因此病虫害少,不需要施用农药。油茶林套种山稻可抑制林内杂草生长,无需使用除草剂。山稻生长周期长、米质好,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未检测出砷、汞,铅含量比有机稻标准低7倍,镉含量低4倍,铬含量低20倍,堪称真正的绿色安全食品,市场前景良好。浙江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前期市场调研,于2013年12月推出了“百灵谷”牌山稻米,2014年春节期间,绿色无污染的山稻米成了武义俏销的年货。

通过套种,在油茶幼林期间,基地就可以通过山稻获得经济效益,这样就基本解决了油茶种植前期投入大却无收益的问题,使传统的油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这样的栽培模式同样也适宜在新建的香榧基地中运用。据刘本同介绍,如能按全省新造油茶林和香榧林总面积140万亩的50%实施山稻套种技术,按亩产150公斤计算,全省可增加粮食产量1.05亿公斤。这样的种植模式,保障了粮食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林农合一、生态经济共赢,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林农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稻种幼林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在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分析
快乐佳县人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水稻机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